決勝中考!滴水穿石,日積月累,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實戰演練(四)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題。

決勝中考!滴水穿石,日積月累,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實戰演練(四)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個小心謹慎的人。生活中,家裡沒人他從不讓家用電器工作,怕引發火災;晚上睡覺他一定會關掉煤氣,怕發生洩漏;上街絕對遵守交通規則,怕出現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紀、秉公辦事,怕一不留神成為階下囚。

②我非常讚賞朋友的做法,因為他知“怕”。其實,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不都應該心存畏懼嗎?

③個人應該懂得畏懼。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爺賜予的命運;大人是指有地位、有號召力的人;聖人之言,是指古往今來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發表的言論。孔子所說的“君子三畏”是否適用於今天的社會生活,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但對於他“人要知畏懼”的主張,我雙手贊成。在現代社會,我覺得人應該“怕”的至少有兩種:一是應該“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與規章制度,用古人的話說,叫“畏法度”;二是應該“怕”道德,也就是那些雖不違法,但明顯違背社會道德、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絕對不做。那些因為圖一己之慾、逞一時之快而無視法律和道德的人,當他們為自己的“無所畏懼”痛悔不已的時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嗎?

④不僅個人要學會知道“怕”,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許多國家都經歷過苦難和挫折,人民曾經深受其害,國家的文明進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國家不知“怕”,對過去的苦難和挫折毫不上心,總是好了瘡疤忘了疼;有的國家卻總是“怕”著,生怕類似的悲劇重演,因而他們總是居安思危,充滿憂患意識。1845年,一種卵菌登陸愛爾蘭島,使得全島土豆減少三分之一,災荒一直持續到1852年。這場大饑荒使愛爾蘭人口銳減20%至25%。愛爾蘭人沒有忘記這場苦難,他們在首都街頭豎起了大型的紀念雕塑,其中一組饑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時刻提醒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在羅斯康芒郡的一座莊園裡設立有大饑荒博物館,裡面有關於這場饑荒的最完整的收藏。愛爾蘭的史學家和文學藝術家更沒有忘記這場大饑荒,關於這場饑荒的著作、論文、文藝作品如潮噴湧。生活是公正的,像愛爾蘭這樣知“怕”的國家,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往往有備無患,因而幸運地躲避了後來一些災難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國人一向諱言“怕”,在一些人看來,說自己“怕”,就等於承認自己怯懦,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一個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個國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會將各種社會規則和保障體系設計得很完備,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溫暖、快樂的命運共同體。

10. 選文的中心論點是( )(3分)

A. 個人應該懂得畏懼。 B.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應該心存畏懼。

C. 人應該至少有兩“怕”:一“怕”法律,二“怕”道德。 D. 國家也要學會知道“怕”。

11. 選文第④段主要使用的論證方法是( )(3分)

A.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B.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C. 比喻論證 D. 對比論證

12. 下面這則材料如果作為選文的論據,你認為放在哪一段裡合適?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3分)

【材料】1956年,我國開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鄧稼先奉命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兩彈”分別於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國國防自衛武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

A. ④段 B. ⑤段 C. ③段 D. ②段

(三)文學作品閱讀(18分)

決勝中考!滴水穿石,日積月累,中考語文閱讀理解實戰演練(四)


火車上的見聞

許 鋒

雖然是冬日,但廣州不太冷,尤其是拖著行李箱,擠了一陣子地鐵,在人叢中穿梭、摩擦,渾身竟有些燥熱。今年車站將進站口“前置”,幾十個口子“一”字排開,電子屏幕清晰地告示著車次,坐哪趟車,就從哪個口進。大學生志願者精神飽滿,耐心地為返鄉心切的人們提供問答服務。如此疏導,秩序井然。

我們往西去。很幸運,“搶”到了臥鋪票、全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個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鋪的座位底下塞,塞不進去。我吃力舉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搖搖欲墜,我也搖搖欲墜。一個壯小夥兒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順勢借力,箱子妥妥地歸位。我說了聲謝謝,壯小夥兒說不用。我一扭頭,人不見了。

一對愁容滿面的小夫妻邊走邊打電話,說的是鄉音,我聽了個大概:他們仨,上來倆,還有一個,是他姐,還在趕地鐵。這時離開車不到二十分鐘估計趕不上了。我也替他著急。春運一票難求,親人趕不上這趟車,就要改簽,但改簽恐怕連硬座都沒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難買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車徐徐啟動,落下的人還沒上來。幸好事情還是解決了,怎麼解決的?退票,直奔機場。機票有,雖然貴點,但沒有什麼能阻擋遊子回家過年的腳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個鎮上開餐館,以川菜為主。我以為男青年會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機裡的菜譜,密密麻麻,好幾張。我們吃過的川菜,他都會做,我們沒吃過的,他也會做,還有很多菜名,我沒聽過。一個二十來歲的人,會做這麼多菜,不簡單。

男青年的餐館規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廠的工人。做餐飲,熬人。有時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點,只能等。我問他,你不是有營業時間麼?他笑了笑,哪有趕客人的道理?要是趕客,人家下回就不來了。累是累點,但收入還不錯。

鎮上房價不高,我以為他們的理想是就地安居樂業,可他們卻不想買房。他們的想法是趁著年輕,多幹幾年,等攢夠些錢後,回老家開餐館。伴隨車輪與鋼軌的撞擊聲,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但有一句話,他說了好幾遍,“千好萬好,還是家鄉好”。

車快到長沙站時,已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年輕的女列車員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車停穩,她提著兩大包垃圾下車,放在站臺的垃圾堆放點,當她返身準備提另一包垃圾時,我順手提起垃圾袋遞給了她。靠近車門的瞬間,寒風拂面,涼氣襲人。女列車員的髮絲在風中飄舞。

女列車員是個勤快的人。上班時間,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衛生間,幹著髒、累、苦的工作。面對我這個素不相識的乘客的意外稱讚,她莞爾一笑,這不都是應該做的嘛!

晚上八點,是列車員換崗的時間。老車長召集列車員開短會,叮囑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確保旅客人身和財物安全;遇到突發情況,要及時報告。老車長最後問大家,聽明白沒有?列車員齊齊回答,聽明白了!

隨後,一個個矯健或倩麗的身影隱沒於兩側車廂,開始守護一個個返鄉人的夢。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溫暖,一路蔓延。

1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本文以時間先後為順序,主要敘述春運期間一列西去火車上的見聞。

B. 車站進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為大學生志願者提供了諮詢服務。

C. 文中多處使用口語化的語言,通俗易懂,如“他們仨,上來倆……”。

D. 本文與楊絳的《老王》都選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來表達主旨。

14. “青年”身上表現出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

15. “我”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16. 結合語境,按照要求賞析。(6分)

(1)很幸運,“搶”到了臥鋪票。(賞析加點詞語)

(2)女列車員的髮絲在風中飄舞。(賞析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