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顧客對話,什麼樣的語言才更有效?

最近去北京開會,去了趟王府井,想逛逛買套適合的職業裝,與同事走進一家服裝店,職業裝沒看中,被一件羊絨大衣吸引。同事則喜歡一件風衣,店裡的幾個姑娘忙前忙後,這件那件的推薦。老實說,現代人的衣櫥裡,不乏衣服只是是永遠缺少一件衣服。

看來看去,還是有點不合適,我停止試衣服。小姑娘這時開始攻擊我倆的穿衣打扮,說我的衣服厚了,不合適我。實則,這是一件駝色休閒的羊絨長毛衣,在昆明特別適合春秋早晚穿搭。

同事有點猶豫,因為衣服是她喜歡的式樣。問我如何?我說很漂亮,看的出同事的猶豫。

我拿出手機,小姑娘看我已經沒有買衣服的願望,其實,我是想加個微信,看今後是否有自己喜歡的也好關注。對於工薪階層,買什麼衣服,什麼顏色,什麼價位,腦子裡是有個算盤的。

她更加急躁起來,開始用語言激將我,說什麼女人不把自己打扮漂亮,有多吃虧,又拿出一件超薄的羊絨衫與我身上的休閒羊絨衫比較。說,你身上這件沒法看下去,我說,姑娘我這衣服非常適合昆明的天氣。她更來勁,激將的語言好無阻擋。我說,姑娘,做生意是需要修養的,你得注意自己的語言。同事看不下去,她放下手中的衣服,我們一起走出店外。

其實,同事有意把衣服買下的。經過這些激將法的言語交流,徹底沒買衣服的慾望。對於我們這樣的消費群體,消費習慣和選擇目標怎麼會被激將法所影響。

與顧客對話,什麼樣的語言才更有效?

1.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的變化

在選擇盈餘的時代,顧客價值非常重要,站在顧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想起一次買鞋的經歷,本來只想買一雙鞋子,服務員貼心的服務,反覆試穿並給出中肯的建議,最終買了兩雙。最好的推介,其實不推介。當她說出這幾雙鞋都挺適合您的,如果您下不了決心,就先帶走一雙吧!我也在思量,各個場合都需要的現實,也就下了決心。

2.傾聽比強求更有效

對於顧客的需要,當學會去傾聽,會有更好的效果。前不久我的手機壞了,當時猶豫是選擇蘋果還是華為。走進華為店裡,一個年輕的小夥熱情的接待了我。並問平時使用手機的常用功能,就與我介紹華為的優勢和功能,才不過十分鐘,就決定買華為

激將的方式,不但不起正面作用,反起到不好的作用。帶刺的玫瑰固然好看,扎手時,只想棄之。

有過這樣的經歷麼?有過請圍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