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面、綠豆麵、紫薯面、火龍果面、菠菜面!一天1500斤,延津侯麗萍做的麵條網上走俏

一天1500斤麵粉還不夠用 延津侯麗萍做的麵條網上走俏

南瓜面、綠豆麵、紫薯面、火龍果面、菠菜面!一天1500斤,延津侯麗萍做的麵條網上走俏

河南日報農村版訊(記者馬丙宇劉亞鑫 通訊員崔興輝)

“疫情期間麵條賣得更好了,以前平時一天用1000斤麵粉,現在一天將近1500斤還不夠賣!”3月18日,延津縣文巖村糧藝坊經營者侯麗萍向記者說起她最近的生意時,臉上一直帶著燦爛的笑,“產品之所以賣的這麼好,少不了延津電商辦的幫忙扶持!”

侯麗萍自幼生活在延津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不上學就在一家工廠工作,幾年前工廠倒閉,她成了下崗職工,性格要強的她不肯閒下來,整天琢磨著如何創業。侯麗萍和丈夫先是做起了白酒生意,兩人每天賣酒送酒,生意一直平平,看不到太多前景的侯麗萍,有了轉行業的打算。

延津是“中國第一麥”的故鄉,小麥品質高,侯麗萍就有了用優質麵粉加工做麵條的想法。因為手頭資金有限,她就先買了臺小型機器,自己在家一遍遍摸索著學習壓麵條的技術。學習實踐一年多後,侯麗萍的麵條作坊——糧藝坊開起來了,一家人的麵條創業路也正式開始。

南瓜面、綠豆麵、紫薯面、火龍果面、菠菜面!一天1500斤,延津侯麗萍做的麵條網上走俏

萬事開頭難,糧藝坊的麵條,吃過都說好,但由於宣傳不到位等原因,打不開銷路,銷售時常遇到困難。“該咋走出去找到更大的市場呢?那時候俺就琢磨著,現在的網絡發達,大家都愛網購,就想開個網店來賣麵條。”侯麗萍告訴記者。趕巧的是,侯麗萍的朋友侯豔豔正好在延津縣電子商務辦公室負責電商一對一培訓工作,抱著試試的態度她找了在電商辦的這位朋友,侯豔豔從線上開店到銷售技巧等基礎知識開始教起,手把手帶她學會了電商銷售。通過認真學習和不分晝夜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侯麗萍從開始的一竅不通到後來的遊刃有餘,她的網店果蔬麵坊從剛開始的一天幾單,變成一天幾十單,到後來的日銷幾百單。電商辦也大力幫助侯麗萍宣傳推廣,網上的“雙十一”“雙十二”活動,線下的農產品進城、扶貧日扶貧助農等活動上,總少不了延津縣糧藝坊的麵條製品。

如今,侯麗萍又新增了一臺機器,產能提高了。為了滿足顧客需求,網店又增加了南瓜面、綠豆麵、紫薯面、火龍果面、菠菜面等產品。每次銷售產品後,侯麗萍還會進行售後回訪,聽取顧客的意見和建議來改進產品,這種認真負責的精神,使她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準備再上一臺麵皮機,讓網店的產品豐富一些,把俺家的面製品賣得更翹,銷得更遠!俺之後也會像電商辦當初扶持俺們一樣,幫助那些想幹電商的鄉親們!”談及下一步打算時,侯麗萍很自信。

南瓜面、綠豆麵、紫薯面、火龍果面、菠菜面!一天1500斤,延津侯麗萍做的麵條網上走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