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自準必須二胎至今,農村人對二胎的心態可以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家中的老人們恨不得兒女都能多生要幾個,但村內年輕人在這事上卻各有各的想法,態度很果斷,想法很堅定的表示:不生!

  說起來也不能對這些剛結婚的小年輕們有怨恨的想法,對於他們來講,爸爸媽媽全是普通農民,當然也說不上有多少存款了,如今他們這一代人都時興到城市發展,僅僅房子貸款、購車貸款、養兒育女這3件事就夠讓他們頭大的了。相信農村的小兩口都說過“小孩快點長大了吧,不用我們再掏錢了我們就可以輕鬆了”這種話。

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但是一些潑冷水的網友說道:那樣的想法簡直就是白日做夢。現在的農村而言,壓力最大的顯而是中年人了,和年輕人的情況不一樣,他們上面有父母要供養,下面有兒女要扶持,對於中間的自己,則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在意自己。據在網上的資料顯示,如今農村出現的“中年危機”,有很多農村家中的頂樑柱,按照年紀而言儘管算不得年輕了,可也是正當青壯年,怎麼可以說倒地就倒地,說不行就不行了呢,這究竟是什麼事呢?

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1、賺錢為家,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

  因為工作中的緣故,我們和農民工的溝通還是比較多的,基本上還是能明白他們的處境。當你去問農民工朋友“你覺得身體有哪裡不舒服嗎?”他們通常是想都不用想的回你“身體都沒有覺得哪裡不舒服啊,有得話忙起來就顧不上了,即使有什麼自己去買個藥吃一下,過一段時間也就自己好了”,隨後給你一個憨憨的笑。具體情況是農民工自己也並非不清楚,只是主觀上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深究下去了。

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很多行業的粉塵和化工廠等對身體危害較為大,農民工進來去打工賺錢的時候就知道將會遭遇的風險,可是與一家的生活對比,衡量之後這種農村的男人們仍然挑選了後者。以前就和一位農民朋友聊過,為了能供孩子上大學,每天就用白開水加點鹽泡著饃饃吃。有時其他工人看不過去了會給他們點吃的,但有些要強性子的人感覺不可以隨意欠著別人的,都會婉言謝絕。這僅僅農民工的一個真實寫照,為了家庭,為了賺錢忽略了自己,這些農民工不在少數,因此才會有“中年危機”,有時候真的危及健康,危及生命。

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2、作息時間不規律、飲食營養跟不上

  在施工地上幹過的農民工朋友應該十分清楚,農民工乾的活和坐辦公室乾的活差別很大,並不是到點就能夠下班走人的,有時為了趕工期,有時是工地上的料還沒用完,總而言之各種各樣原因造成農民工要加班加點的幹,午飯食到下午,晚餐吃到宵夜也是經常有的事。那樣的飢一頓飽一頓原本就沒有什麼益處。經常聽說工地上的伙食也不太好,農民工有時為了能解饞解餓,另外又為了省錢,通常會買那些城裡人都不喜歡的肥豬肉來吃。高強度的勞動和不充足的休息,另加不規律性的飲食,很多農民工就是賺這樣的錢,吃著這樣的苦。

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3、身體再不舒服,為了省錢也只是自己買藥吃

  農村的基本醫療保障逐漸的完善了,農民工也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都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好事,但是因為新農合常有定點醫療機構,農民工又不是在家裡,因此也沒用上。很多農民身體垮了都是拖垮的,或許看到這裡很多人會“站著說話不腰疼”,感覺農民工就分不清“輕重緩急”,不會去醫院看病嗎?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有很多農民工也知道自己身體不舒服,也想去看,但是如果去看病治療的話可能要花上不少的錢,因此很多人要選擇了最基礎的治療,自己吃點藥,不行的話去打個點滴,能熬過去的都不願多花錢,想著只是小病吃個藥就行了,不能因為自己拖累了家裡。

農村出現“中年危機”,倒下的頂樑柱越來越多,農民滿滿的無奈

  對於“中年危機”,或者是農村70後的感受會較為深,70後如今還算得上是年輕,可是很多農民朋友感覺自己好像是已經被淘汰了,不得不令人痛惜。在這裡我們也想說的是:農民朋友們,打工賺錢的確很重要,但平平淡淡卻能好好地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更重要,以後努力點就可以,不必過於難為自己,更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由於一旦失去了,說什麼都晚了。

注:(照片均來自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