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屬於中國的一份精彩。在當今這個旅遊業特別火熱的年代,歷史文化就為其貢獻了許多力量。大量的文物古建築物紛紛重新煥發生機,開始改建成旅遊景區。提供給人們瞭解歷史的平臺,同時留給頗豐的旅遊收益,反饋到文物保護上。而在其中,古城古鎮遊就是一個很熱門的活動。這種古代商業集鎮和都城,以古建築物保存完善而聞名,置身其中,讓人彷彿有夢迴千古的感覺,故而受到遊客追捧。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尤其是這些年,古城古鎮旅遊的熱度非常高,烏鎮模式帶動的古鎮旅遊讓很多遊客嚮往江南水鄉的風景。而麗江模式的古城旅遊,則給人濃郁芬芳的歷史氣息,因此有著大量的國人遊客都會前往。於是國內紛紛興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古鎮和古城,有修繕恢復的,也有人工建造的。不過或許是數量太多,如今的古鎮旅遊名聲也是每況愈下,不少遊客都反映當今的古城古鎮的商業化氣息都太過濃厚,市井小販推銷產品不斷,讓人十分不滿。所以也能夠直觀地瞭解到,從去年開始,古鎮旅遊的熱度也跟著每況愈下。不過其實並非所有的古鎮古城都是這般“不堪入目”,事實上,還有許多古鎮依舊保留著最古樸的韻味,就比如這個黔陽古城。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湖南洪江歷史悠久,尤其是當中的黔陽,更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裡先後經歷百悅文化,苗蠻文化,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讓這裡的歷史韻味十分厚重,且文化豐富多彩。特別是這裡還保留著的一座黔陽古城,更是省級代表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保存最為良好的明清古城之一,三面鄰水,和湘楚苗地特別接壤,所以素來有著“湘西第一古鎮”的外號。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黔陽古城的地位並不低,這裡比雲南的麗江大研古鎮還要早上1400年,比湖南省內的鳳凰古城還要早900年的時間,整個古城建制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是公元前的精品建築,雖然歷經風雨,如今主要保留下來的都是明清建築群,但那一脈相承的建築風格還是保留了。古城的建築物都是就地取材,運用了大量的紅砂石,青石板,小青瓦和石片,杉木。所以速來朱欄白牆,飛簷卷垛。並且風格也都並不相同,或雄偉壯麗,氣勢不凡,或精緻淡雅,清秀宜人。不少科研專家對此研究,就坦言這裡是湘西保存最為完整,完好的古建築群之一,特別珍貴。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而在黔陽古城裡頭旅遊資源也並不少,“四古”就是其中一個。這裡有古名人文化,唐代詩人王昌齡在這裡為宮七年,寫下了諸多的著名詩篇,最著名的就是《芙蓉樓送辛漸》這所詩詞最被民眾傳唱,尤其是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成為千古絕唱。相遇無數。所以這裡有著諸多王昌齡留下的古蹟,芙蓉樓的牌坊如今還可有他當年的酬唱詩。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而古墓葬文化則是諸多歷史學家的心頭愛。這裡在春秋戰國時候屬於楚地,後來屬於西漢武陵管轄,於是留下了特別多的春秋戰國古墓群和西漢古墓群,在1983.1988,1998和2000年先後出土國400多座墓葬,裡頭保留了各種各樣的墓葬器,為研究春秋戰國和西漢留下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而第三古則是黔陽的古書院文化。儒家聖人素來喜歡興辦書院,傳唱儒家哲學,而黔陽境內恰好留有兩座,分別是寶山書院和龍標書院。都是宋代和明代建築物,裡頭的書生氣依舊濃郁,是不少才子佳人喜歡遊樂的地方。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歷史厚重感濃郁,卻鮮少有遊客駐足

而最後一個就是古遺址文化。建制2200年的黔陽古鎮雖然如今多數是明清建築,但在不少地區還保留著許多西漢時期的古遺址。不過說來有些淒涼,從民國時期開始,這裡就屢屢遭遇土匪洗劫,城中的遺址建築破壞得十分嚴重,現如今僅僅剩下西城門和部分城垣能夠依稀看到當年繁華模樣。

而這個古城雖然歷史悠久,歷史韻味感濃厚,不過在新時代的旅遊開發中卻並不如意。黔陽古城並不需要門票,但之前似乎商業化氣息濃郁,所以被嚴重警告了一次。如今這樣的氣息少了不少,但遊客卻變得十分稀少,讓這個古城鮮少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