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開始寫作的最好方法

無話可說,不知從何說起,是很多人寫作的攔路虎。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寫作技巧:卡片。這是納博科夫和錢鍾書等超一流作家鍾愛的寫作方法。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閱讀中,學習中,積累素材,製作成卡片。他們的寫作猶如天馬行空般,只需取出卡片,再填補上細節即可。


為什麼這些作家偏愛卡片式寫作呢?其背後的原理有三個:閱讀,寫作和修改。


首先,用卡片來組織閱讀心得,便於我們記憶。這裡需要補充一個認知科學的知識點:必要難度。


還記得我們上學時是怎麼記筆記的麼。我想大多數人都是邊聽講邊記筆記,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將筆記記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可近些年的實驗表明--存儲與提取呈負相關。也就是存入記憶時越簡單,那麼提取記憶時就越困難。我們以為的邊聽邊記記得牢,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邊聽邊記的存儲太過容易了,當我們想要提取時卻困難重重。


如果我們增加記錄時的難度,即過半天或第二天再寫筆記時,這樣未來提取時更容易。


其次,用卡片來寫作可以改善創意密度。傳統的寫作從頭寫到尾,作家面對的是整篇文章,密度極大,容易拖稿。而卡片式寫作,由於每張卡片上的內容很少,我們更容易聚焦注意力。


最後,對卡片進行修改時,可運用遠距聯想能力。普通作家寫作後的修改,通常是逐字逐句的修改,大多隻能聚焦於當下。而卡片式寫作,可對卡片的順序進行任意的更改,通過改變卡片間的距離,充分發揮想象力。


上述三點,組織閱讀心得、改善創意密度和遠距聯想能力,反應了認知科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組塊。為了方便記憶和提取,人類把一些需要記憶的東西加以分類和加工,使之成為一個小的整體,稱之為組塊。


而卡片相對於傳統寫作的“詞彙”和“段落”,便於記憶,也更有意義。對卡片的再加工,是一流作家寫作的秘笈。


對於21世紀的我們來說,有兩種推薦的卡片使用方法值得借鑑。第一種是使用經典的紙質卡片,在我們學習或閱讀時,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聽講或閱讀上,只記錄一些關鍵點。在6-12小時之後,通過回憶再豐富內容,形成自己的話。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手機軟件的便籤功能,取代傳統手寫卡片,可隨時記錄素材、靈感和資料。當然,保證大量的閱讀輸入,才能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

最後的總結我手寫了一幅思維導圖,

卡片:開始寫作的最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