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瑤都、長壽之鄉、中國天然氧吧 ——四A景區縣城金秀介紹

2018年9月26日,“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對符合基本條件的地區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並頒發牌匾和證書。金秀瑤族自治縣被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成為廣西首個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的縣份。只有符合“年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達‘舒適’的月份不少於3個月,年負氧離子平均濃度不低於1000個/cm3,年均AQI指數不大於100,旅遊設施齊全、服務管理規範"等基本條件的區域才可以申報“中國天然氧吧”,而每年能獲此殊榮的地方並不多。

金秀地處廣西來賓市東部,位於桂中腹地的大瑤山區,成立於1952年5月,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全縣土地總面積2518平方公里,森林面積319.35萬畝,耕地面積1.4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7.34%,穩居廣西首位,是僅次於西雙版納的全國第二大物種基因庫,被專家譽為“萬寶山”及“碳庫、水庫、氧庫、物種基因庫”。2017年,該縣空氣優良佔全年比例為100%,全年“舒適”月份長達7個月,全年空氣質量均達優良以上。負氧離子含量年平均每立方厘米1383個以上,青山瀑布景區負氧離子含量達到2萬個以上。有“廣西最大水源林區”、“國家級珠江流域防護林建設源頭示範縣”,“大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個稱號。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中國長壽之鄉、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級珠江流域防護林建設源頭示範縣、大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廣西最大水源林區……走進金秀大瑤山,峰巒疊翠、峽谷雲海、流泉飛瀑、山嶽湖光隨處可見,宛如一幅纖塵不染的山水畫卷。一個個“國字號”金招牌疊加於身,讓這個中國成立最早、瑤族支系最多、瑤族傳統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瑤族自治縣,以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引領縣域經濟綠色發展,在廣西獨樹一幟,並享譽全國。

金秀所處位置正是廣西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植被茂盛,氣候溫和,溫潤多雨,是廣西最大的水源林區,境內水源涵養豐富,境內發源的河流有25條,河流小而長,河網密度大,切割深,曲折多,落差大,水量豐富,水能蘊藏量大。其中蓮花山、聖堂山、猴子山等就是主要水源發源地。

金秀縣委、縣人民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未來發展潛力,確定了“林業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旅遊強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的總體工作思路。在具體的工作上,著力抓好森林保護工作,堅持把林業作為金秀的母本產業,依託林業發展與之相關的水電產業、旅遊產業、工業(藥業)。抓住自治區把大瑤山生態民俗文化旅遊景區列為全區六大精品旅遊區進行重點建設的契機,高起點高標準,抓好“三聖”(聖山:聖堂山;聖水:長灘河;聖都:世界瑤都)景區的建設,著力打造中國旅遊名縣。

金秀大瑤山地處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維管束植物213科870屬2335種,植物種類居廣西之首。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7種,二級保護17種,國家I類珍貴樹種4種,II類珍貴樹種11種。陸棲脊椎動物373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4種,二類保護動物22種。昆蟲資源也極為豐富,有21目168科570屬853種,其中珍稀種類有14種,有些系屬我縣首次發現。專家認定,金秀是廣西最大的“天然綠色水庫”,是重要的天然植物園,也是廣西乃至全國少有的物種基因庫。有世界動物活化石“瑤山鱷蜥”和世界植物活化石“銀杉”。經科學家鑑定,金秀縣還有 27科、83屬、144種大型真菌。

產品有靈香草、八角、香菇、玉桂、甜茶、山蒼子、天花粉、茶葉、木耳、黃筍、蕨草、絞股藍等。八角、香菇、靈香草、玉桂、絞股藍不僅聞名全國,還遠銷東南亞,甚至歐美各國。2001年,國家林業局授予金秀縣“中國八角之鄉”稱號。

礦產資源有金、銅、鉛鋅、重晶石、花崗岩、彩色大理石等十餘種,蘊藏量十分豐富,開採潛力巨大。

“近年來,金秀利用大瑤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大力發展生態環保型的特色農業,堅持‘山內鄉鎮重點發展茶葉產業,山外鄉鎮重點發展水果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思路,朝特色、規模、品牌、質量、效益五個方面努力調優結構。”2014年,金秀水果種植面積近5萬畝,成為山外鄉(鎮)最重要支柱產業。頭排鎮水果核心示範區總面積達2000畝,鑫之海等水果專業合作社增至17個。

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主要居住有瑤族、壯族、漢族等民族。瑤族中有盤瑤、茶山瑤、花藍瑤、山子瑤、坳瑤五個支系,是瑤支系最多的縣份和瑤族主要聚居縣之一,民族風情多姿多彩。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世界瑤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

金秀瑤族自治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是 “茶聖”陸羽所著《茶經》中提到的42個著名產茶區之一。民國《象縣誌》評象州茶“其特佳者,中平有青山茶,色黃綠,味香滑;金秀縣大樟鄉有東溫茶;瑤山中有瑤茶,微紅,極促消化,隔宿其味不變”。其中所指的“青山”、“東溫”、“瑤山”等地名,均在現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另有羅香鄉羅運村所產白牛茶,清朝年間,官府曾進貢皇上,頗負盛名,當地群眾將採製的穀雨茶細心保存,用於治療痢疾和咳嗽等病。近年來金秀縣境內陸續發現大量原生態野生茶群落,資源豐富、品種稀特。據有關專家研究,金秀縣有些年限長久的古茶樹年齡達幾百至上千年,屬喬木、半喬木型,大、中、小、葉種均有,極具有研究開發價值。

近年來,金秀通過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圍繞特色產業,提出了“山外鄉鎮發展水果產業,山內鄉鎮發展茶葉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的工作思路,並加快實現農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