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週末朋友看著天氣晴好收拾自己的書屋,整理出一堆大學時候的珍寶,有什麼朋友送的杯子啊,《讓你輕鬆賺兩百萬》這種學生暢銷書啊,各種周邊遊的紀念品啊....之類的。順手就“賞”了”日常舔屏偶像劇“的我,一本日本巖進俊二的經典作品《情書》。

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小說《情書》

看這個書名和簡介,說實話,第一感受我是沒有太大的熱愛的。印象裡,上一次讀小說是在高中。真的是除了考試必讀書目以外,我大概靠這個“張小嫻”系列之類的言情小說啟蒙走上歪路的。後來也不懂是哪根筋錯亂了,不懂是成年人的世界想象力匱乏,還是少年人總要靠所謂”希望“啟蒙,居然就愛上社科類了,對小說再也無感了。但是本著“友人相贈、不要浪費” 的道義,我還是認真閱讀了這本小說的同時,還追了1995年的同名老電影《情書》。

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電影《情書》:1995年

總體來說,兩個不同藝術載體表現同一個故事內容的時候,連著看,體驗是巨大的不同的。

小說的這個描述因為我們讀的是翻譯中文版,或許無法從這個言語表述中準確體會“日式浪漫”的原意,但是這個大意,我最大讀後感是被那種少年的真摯愛戀所打動。日文原聲電影導演就表現的更加有“男主帶入感”了,因為最大觀後感竟然是”少男少女“的情竇初開不同步導致的陰陽相隔的遺憾。我臆測,這種表現是不是作者對自己“少年遺憾”的一種彌補。哈哈哈哈

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全劇最爆笑的一幕:同學的鬧騰

看完小說和電影,最大的感受概括起來就三點:

女藤井樹的爺爺是一個果敢又有儀式感的念舊老頭。在孫女出生的時候種一棵跟她名字一樣的樹,這件事情誰也不說。他秉持“有些事情偷偷做,才是有意義的”。然後在面對生死的時候,無論兒媳婦如何誤解,鎮定地擺事實依據“在雪中奔跑送診40分鐘,而等待救護車至少在1個小時”,但是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是孩子的母親。這種男人,在小說中深深打動我,但是電影爺爺的顏值,在我這個“顏控”這裡,打了差評。But,so what?!不影響最愛他。

男藤井樹真的是鋼鐵直男的代表人物。除了少年時喜歡哪個女生就“欺負”哪個女生這種典型表現之外,還集中體現在“我喜歡你全世界都知道了就你還不知道”這個結局上。但是這種少年的愛戀,可以讓他借閱圖書館87本誰也不借的書去填寫他們共享的名字,也可以讓他在成年後鼓起勇氣去跟貌似的她的姑娘說“我對你一見鍾情”,還能在最後死去兩年後還有這樣的男性魅力可以貫穿接近兩個小時的經典故事。所以,直男也不是全無優點的,畢竟有些真摯的感情真的是套路越少、越是動人。

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如果不是女主在喪期,他或許會在轉學前表白,心疼一秒鐘

看待生死的態度很關鍵。不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沒有太多的筆觸和畫面去講這個“死亡”這件事情多麼的悲傷。反而相對有點喜感。在電影的開頭,男藤井樹的兩週年祭奠,一群客人一起要喝辣酒,女藤井樹的爸爸因為感冒死亡這件事情還可以成為媽媽跟房屋中介打趣的話題。雖然沒有悲傷,但是對待告別離去的人,是充滿了“儀式感”的。比如一起走過他爬的山、看他的畢業紀念冊、瞭解他少年時跑的操場......在他遇難的雪山和他隔空喊話告別。

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借書卡的隱藏表白

“你好嗎?”

“我很好。”

“你好嗎?“

”我非常好。“

有一種成年人的《情書》叫做:“你好嗎”“我很好”

故事到此為止,生活終將繼續

先走的人走了,活著的人要開心的活下去。

這是成年人的《情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