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虛假新聞傳播:網友“蘇州河”編造故事翻車演化路徑分析

3月14日22時56分,網友"蘇州河"在自媒體今日頭條上發文,講述"感染新冠肺炎回國治療被通知繳費"(來自網友的私信)迅速躥紅網絡。隨後,微博客類社交平臺上眾多博主開始爆料此事,引發小範圍的討論;很快"蘇州河"的故事遭到了@芮浩川 @吳剛梁 @地產八卦男 等微博大V的質疑;3月15日,改名為"阮星愛電影"的網友"蘇州河"承認杜撰併發文致歉,@求真欄目 @江蘇網警 等藍V進一步傳播。16日下午,今日頭條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因該賬號發佈虛假內容,按照平臺規則,已對該賬號做了封禁處理。

自媒體虛假新聞傳播:網友“蘇州河”編造故事翻車演化路徑分析

"蘇州河"所編造的故事始發便成為網民抨擊的對象,因為與媒體所報道的隱瞞病情輸入確診病例存在高度相似性,一時間掀起網民的憤怒情緒,掩蓋了其虛假新聞的本質。從爆發時間來看,短短1天內該事件實現反轉與網民和網絡大V的合力追擊密不可分,在事實真相明朗之後,媒體和網絡部門定性為謠言,輿論風波卻未就此平息。據鷹眼速讀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3月15日22時討論熱度到達峰值,次日15時迎來次峰值。截至17日14時相關討論仍在持續。

在網友"蘇州河"編造虛假故事中,哪些因素影響其產生與傳播?又是哪些力量推動其被質疑和消解?我們或許可以從自媒體平臺、網民情緒、網絡自淨三個方面找到問題關鍵所在。

①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的低門檻性吸引了大批網民的湧入,成為時下越來越多創業者追求經濟效益和網絡交流的重要工具,草根話語權被完全釋放。雖然網絡信息存在機器審核和人工審核的程序,但在龐雜的用戶生產內容過程中,與專業的"把關人"相比,自媒體審核機制處於一種比較弱的狀態,且往往以事後處罰為主。這就導致網友"蘇州河"所編造的虛假故事出現在了公眾視野當中。

②當前網絡已成為公眾表達情緒傾向和傳遞自我價值的重要窗口。對於渉及普通網民切身安全的公共事件,極易激發、蔓延群體焦慮感和危機感,造成社會偏見激化矛盾對立。全國疫情積極向好的背景之下,一旦發生任何破壞性行為都會點燃緊繃的負面情緒,通過鷹眼速讀網網民情緒分析可見,負面和中性情緒佔到了80%。不論是"蘇州河"杜撰的內容還是造假事件本身,恰好擊中了大眾對當前社會問題存在的情緒和共識,導致事件不斷髮酵。

自媒體虛假新聞傳播:網友“蘇州河”編造故事翻車演化路徑分析

③網絡自淨是網絡媒體與網民通過自發判斷和引證,藉助網絡平臺辨別虛假信息、謠言等負面現象的一種行為,有利於維護和構建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據@芮浩川 表示"蘇州河的所謂網友私信,各種流行要素堆砌,無時間無地點無人物毫無新聞基本信息";@地產八卦男 稱"就算是寫小說,也得有個時間地點好綜合考證不是,蘇州河前後邏輯拼湊"。諸多大V自發闢謠,表現出了網絡的自淨功能,也反映出很多網民是頗具理性和判斷力的,從而促進了這一虛假新聞的消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