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髮之都許昌的生意之始!

清光緒二十六年,河南許昌有個叫白錫和的商人,將假髮做成了生意——一次偶然,他結識了在做頭髮生意的德國人亨特,於是白錫和用德國生產的"飛馬牌"鋼針,換取農戶家中被隨意丟棄的頭髮。"找頭髮換針"的口號變成許昌的一大標誌。而在一百多年後,同樣來自許昌的鄭有全將中國的假髮事業發揚光大。2003年7月,鄭有全一手創辦的瑞貝卡在上交所上市,被稱為A股市場"假髮第一股"。鄭有全也因此登臨福布斯2004年中國富豪榜,排名第182位。2008年,鄭有全還以29億元的身家成為河南首富。如今,在許昌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堆積成山的頭髮,人們在這裡進行一道道假髮加工工序,再將這些假髮送往世界各地。

假髮之都許昌的生意之始!

瑞貝卡還將假髮工廠建到萬里之遙的非洲,在尼日利亞、加納都有瑞貝卡的工廠。不過,瑞貝卡在這裡主要生產化纖發條和大辮產品。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上,不少非洲球迷頭戴的五彩斑斕的假髮辮,就是由他們生產的。而真正的人發原料多來自印度。這是因為到印度南部蒂魯帕提廟參拜的印度教徒常會捐獻自己的頭髮以示虔誠,廟裡總共僱用了600名理髮師為信徒剪髮,每隔幾天就有成噸的頭髮從寺廟的倉庫運出,送到工廠加工後,成品出口到歐美國家。寺廟每年可以出口90噸頭髮,所獲得的收入超過3億盧比。這些頭髮的去處有跡可循——順著世界禿頭地圖就大致可以猜想得到。2018年,在Infographics 網站發佈的世界禿頂率地圖中,捷克以42.79%的禿頂率榮登全球禿頂率最高的國家,而西班牙與法國隨即以42.6%、41.24%的"戰績"尾隨其後。禿頂的基因改寫短時間內大概不會出現什麼進展,不過在這個郭冬臨戴頂假髮變林俊杰的時代裡,假髮的時尚似乎依舊不會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