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從杜魯門·卡波蒂到翁貝託·埃科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是國內出版方獲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授權出版,收錄了十六位作家的訪談記錄,分別是杜魯門·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納博科夫、凱魯亞克、厄普代克、馬爾克斯、雷蒙德·卡佛、米蘭·昆德拉、阿蘭·羅伯格里耶、格拉斯、保羅·奧斯特、村上春樹、奧爾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貝託·埃科。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從杜魯門·卡波蒂到翁貝託·埃科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中譯本

不難發現,相對來說美國作家要多一些。另外,當中既有好幾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有以通俗暢銷小說聞名的(斯蒂芬·金)。這些訪談內容,大抵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而展開。

一是作家個人的生活經歷,特別是怎樣走上寫作道路的。他們一般都是較早就萌生了寫作的興趣,如杜魯門·卡波蒂十歲左右開始寫作,格拉斯十二歲就嘗試寫小說。也有作家不願意談及自己的,如米蘭·昆德拉。

二是作家個人的寫作習慣。有的在訪談前已提到,如海明威喜歡站著寫,納博科夫寫在卡片上。此外還有他們的寫作工具,如鉛筆(海明威會削好鉛筆準備開始寫)、打字機(亨利·米勒打字速度就很快,保羅·奧斯特的打字機則是十分著名的)。

三是作家自己的作品。米蘭·昆德拉就是談論自己的作品為主的,這方面他的文論集《小說的藝術》也有提及。由此也延展到了他們的創作題材、理念、風格(凱魯亞克所談甚多)等。

四是別的作家(特別是同時代的),自己受哪些作家影響比較深,又或是和其他作家關係如何。其中,老一輩作家中,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樓拜等出現頻率較高;而二十世紀的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卡夫卡、普魯斯特等則是屢被提及的。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的閱讀量都是十分廣泛的。

一般來說,這些作家不存在什麼“文人相輕”(也可能不想公開表態),對同行們也是不吝讚美之詞的——納博科夫多少有點例外吧(順便說一下,關於這篇訪談,也被納博科夫收入了自己的文選《獨抒己見》中)。

五是也會談到作家們的一些藝術愛好(這自然也對他們作品有一定的影響)。格拉斯原本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厄普代克、埃科都為自己的作品畫過插圖,帕慕克則是棄畫從文。

這些訪談也是很能體現作家們的個人性格的,如凱魯亞克的放蕩不羈,納博科夫則有點自命不凡,等等。他們的共同點,無疑就是對寫作這份事業都懷有一份發自內心的熱愛之情了。(關於以上所云特點,放在其他幾部《作家訪談》中也是合適的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