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1.4億籃球愛好者,BallU用遊戲思路做約球和社交平臺

騰訊2018中國籃球產業白皮書中指出,籃球是20-35歲群體中最受歡迎的一項運動,截止至2018年,中國核心籃球人口約1.43億,泛籃球迷數則達到4.82億。

龐大的基數可以把籃球定義成一項大眾運動,不過不像羽毛球和乒乓球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開打,籃球一場比賽至少需要湊足6個人,約球要複雜得多。

BallU是36氪最近接觸到的一個項目,成立於2017年,是一個籃球約球和社交平臺,創始人彭俊認為,普通籃球愛好者要打成籃球需要解決4個問題:哪裡打、什麼時候打、跟誰打、怎麼打。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單排上分玩法

BallU從賽制切入,在平臺端設定了一套3V3單人排位賽制。單排賽制是其中核心,彭俊介紹,這就類似於你想打王者榮耀,但是沒有足夠隊友開黑,就可以選擇一個人和系統分配的隨機隊友一起玩。

同理,BallU在隊友組建上也是利用隨機匹配的方式,BallU一個2小時內的場次總共有20人報名參與,一次上場6位,3v3,5分鐘一局,贏隊留下,輸者下場重新匹配組新隊上。

據介紹,BallU的隨機匹配原理是根據用戶的位置、勝率以及效率進行計算分配。除了增加趣味性以外,原始目的是為了避免出現隊伍之間長期實力懸殊,"畢竟,長期被強隊虐也不利於持續打下去,而隨機匹配,強者雖然強但也可能會成為你的隊友。"

勝率、得分、籃板、助攻怎麼算? 彭俊解釋,BallU的3v3賽制是一個標準化的賽事,每一場比賽都有記分員進行記分,換言之,參賽用戶的每一場比賽"戰力"記錄都會被留存,根據這些後臺算法可以計算出用戶的場次、勝率和得分、籃板、助攻。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Ballu計分頁面

可留存的"戰力"數據給了BallU很多新奇的想象空間。BallU每三個月開啟一次新賽季,在BallU小程序中可以看到所有用戶的戰力榜單和得分標籤。

彭俊告訴36氪,籃球數據"身份證"其實也是很多官方籃球組織希望做的事情。對於BallU來說,這些數據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通過不斷參加賽事,可以不斷更新自己數據和排行榜名次,類似於真人養成類遊戲,滿足用戶炫耀和分享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從大的方向上說,這些可以從下而上幫助建立起籃球愛好者到半職業甚至是職業的晉升體系。依照彭俊透露的信息,在BallU上個賽季中獲得榜單第一名的選手,後來被安踏體育看中,並簽約成為了半職業球員。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BallU得分榜單

榜單幫助BallU實現用戶留存和復購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根據彭俊提供的資料,目前BallU已經形成了華南戰區、華東戰區、西南戰區、華北戰區、東北戰區五個戰區,在全國27個城市進行了比賽鋪設,共舉辦過比賽超過四萬場。截止到目前為止,BallU用戶數為13萬 ,其中付費用戶數超過七千人,復購率在90%以上

另外,有意思的是,BallU賽制中還融入了男女混戰機制,女生得分相較男生來說會多加一分,看似不公平的設定,卻觸發了女生在BallU單排賽中有獨特的優勢。從2017年開始以來,女性比例從不足1%已上漲至13%。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BallU女性用戶婷婷投籃ing

規模化還需解決裁判量和場館經營效率問題

客觀來說,標準化賽事是BallU的核心競爭力,但同時也為BallU的規模化帶來一些限制。

彭俊坦承,事實上目前BallU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可信賴的數據背後意味著需要賽事支持人員——即裁判的專業,目前BallU沒有在更多的城市鋪開,也是因為暫時無法滿足裁判的量。

不過,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案。彭俊稱,之後會效仿滴滴、美團這些平臺眾包的思路,搭建一個平臺將裁判任務分配出去,BallU將搭建一個平臺將裁判任務分發出去,實現裁判自由接單制,平臺主要面向高校體育社團以及一些相關籃球協會,這些團體中有大量擁有裁判資格證的半職業化人員,有專業技能但市場上沒有足夠的機會(普通賽事)。平臺審核資質後,這些人員可以在平臺上就近、機動地認領任務,完成後領取佣金。目前,BallU已經與若干家團體達成了合作意向。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除了人員,場館也是一個問題。由於每場比賽都由BallU發起,現在既有的場館預訂方案是由BallU向場館發起預訂。不過由於場館預訂方式碎片化,渠道分散化,因此雖然可以滿足基本需求,但是大規模看來還是不成體系。

BallU最近推出和上線了一個智能場館SaaS的系統,針對球館運營效率低的兩方面問題,①散客預訂渠道分散,社群維護壓力大,通過電話、微信等眾多方式,登記混亂。②由於球館信息和用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用戶無法判斷球館目前人流情況,導致要麼球館週一到週五有許多空場情況,要麼週末或者其他旺季時人流量眾多,還需要排隊進場。

智能場館SaaS系統對接入的球館方開放管理員權限,將BallU賽事發布權限讓給場館方,用戶可以在BallU平臺預定場館並且結算費用。場館方可以藉助BallU賽制吸引顧客,尤其在閒時段,可以補充客流。其次,SaaS系統實質上是充當了兩者之間的信息介質,用戶可以知道場館某個時段的預訂人流量,方便出行,場館方可以統一信息渠道,降低運營成本。

尤其在疫情期間,多地政府要求線下球館、健身房等休閒場所必須控制人流減半,減少人群聚集。對於球館來說,將可量化可控的SaaS作為唯一預定渠道,也有利於保證合規。

彭俊表示,疫情期間,BallU將智能場館SaaS系統免費開放給線下球館,目前已經有二十餘家球館已上線系統,七十多家球館正在對接申請中,還需資質審核。對BallU來說,智能場館SaaS的推行,為快速複製解決了場地問題,不僅降低成本、提高滲透率,還能創造新的增長點。

團隊和商業模式

BallU的商業模式也是圍繞這兩端,在場館SaaS端,BallU收取場館通過BallU平臺獲客的營運抽成,比例約在10%。賽事端,一是用戶鑽石預充值,鑽石用於報名費支付、球館散客支付和虛擬道具支付。二是廣告費,由於賽事高頻和玩法新穎的特點,能吸引觀眾,因此,BallU與體育品牌以及一些線下商場會產生贊助合作。根據彭俊提供的數據,湖州一個線下廣場利用人流量檢測設備發現,BallU可以為商場帶來8千-1萬額外人流量。三是平臺抽傭。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東莞某線下商場中的BallU球場

另外,據彭俊介紹,目前BallU已經上線廣場功能,用戶可以分享個人籃球動態,之後BallU可能會在會員權益上發力商業化。2019年BallU營收規模接近200萬。

團隊方面,BallU核心團隊在10人左右,創始人彭俊為互聯網連續創業者,曾創辦短視頻社交app( 8meow.com ),是歷時8個⽉的微公益旅⾏實踐者。COO姚慶餘為籃球互聯⽹⾏業早期推進者,曾就職於PetroTitan,參與多個海外⽯油礦業項⽬的投資和海外運營⼯作。CMO蘇冀禕為體育與⼤健康⾏業連續創業者,所創⽴項⽬深度服務逾20萬專業運動員與健身愛好者,曾為Young品、越界家居、北美任性遊等互聯⽹+項⽬天使投資⼈。CTO李亞飛為前深信服資深⼯程師,深圳Ruby 活動組織者,連續多次擔任RubyConfChina 講師。

目前,BallU正在尋求800萬規模左右的Pre-A輪融資。

瞄准1.4亿篮球爱好者,BallU用游戏思路做约球和社交平台

BallU小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