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社:政策向中小微企業傾斜,預計將免徵190億元社保費

南都訊記者傅靜怡 疫情發生以來,企業和員工都關注的問題首推社保問題。3月18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推進惠企16條,服務中小微企業”深圳戰“疫”在線發佈會,聚焦中小微企業的痛點難點,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谷雲宏就“惠企16條”中的社保延繳、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實施靈活用工政策、提高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等內容進行了解讀。

深圳人社:政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预计将免征190亿元社保费

谷雲宏說,有關社保的政策概括起來就是七個字:免、延、緩、降、保、返、補。首先,“免”是指對全市中小微企業以及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徵2020年2-6月的基本養老、地方補充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據測算,免徵規模近190億元。“延”是指享受減免政策後,企業仍無力為職工繳納社保費的,可以向社保部門報備延期繳納,在疫情解除後三個月內完成補繳。延繳對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部分均適用,期間不加收滯納金。

而“緩”則是因受疫情影響生產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還可按社會保險法及其實施規定申請緩繳社保費,緩繳期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最遲不超過2020年12月。緩繳期間同樣免收滯納金。“降”,一是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有效期至2021年4月30日;二是深圳工傷保險浮動費率現行政策繼續執行,其中2020年3月起至6月按照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政策應當上浮費率檔次的企業,暫按其所屬行業基準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三是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深圳失業保險浮動費率繼續執行,符合條件實行浮動費率的用人單位按下調後的費率繳費。“保”是免徵延緩繳納期間,確保養老、工傷、失業等各項社會待遇按時足額髮放,不會影響參保人員的個人權益記錄。

“返”則是指:一是返還失業保險費的50%:對在我市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並足額繳費12個月以上、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低於該年度本市城鎮登記失業率,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預計返還的資金約10.8億元,惠及職工超過800萬人。二是返還社會保險費的25%:對在深圳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並足額繳費12個月以上、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低於該年度本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企業崗位流失率不超過30%的參保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25%予以返還,也就是三個月的社保費。這一措施預計返還的資金約46.8億元,惠及職工超過170萬人。

最後“補”是指包含穩崗工資補貼和技能培訓補貼。穩崗工資補貼是指企業有職工因疫情接受治療或被醫學觀察隔離、並且已按規定繳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可以申請補貼,補貼標準為職工治療或醫學觀察隔離當月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數的50%。技能培訓補貼方面,我們大幅提高了補貼標準,適崗培訓補貼由以前的最高900/人提高到1500元/人,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由平均1400元/人次提高到2000元/人次。預計全年培訓15萬人,補貼資金2.5億元。

此外,谷雲宏還指出,政策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對於大型企業社保費是減徵,而中小微企業則是免徵。根據初步估計,整體減免社保費用大約在212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徵規模接近190億元,約佔到減免總額的90%。

而在申請流程上,無論是社保減免還是補貼發放,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社保費,免填單、免申請,即可自動享受,實現無感辦理。所有補貼發放事項,企業也都可以“零到場”,全流程網上辦理。

谷雲宏提醒廣大企業,社保減免方面,如果企業對本單位擬劃型結果有異議的,可在3月31日前通過深圳市社會保險單位網上服務系統提出變更申請,由市社保局按規定進行復核;如果企業想申請延繳,只需登錄深圳社保單位服務網頁,點擊“申請延繳”後秒批通過。截至3月17日,已有超過24萬家企業在市社會保險單位網上服務系統報備延繳。三月份的社保費即將託收,請這幾天抓緊報備。返還和補貼方面,企業可以分別通過登錄深圳社保單位服務網頁、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和深圳市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網上服務系統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