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很多家長都在為教育孩子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教導他們,溫柔的和他們溝通吧,孩子好像覺得事情不嚴重,左耳進右耳出了;說太狠,又怕傷著孩子的自尊心。

真是進也不是,退也不行。這讓各位家長從心底發出吶喊,“做父母好難啊!”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那麼救命稻草來啦,今天就教會父母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什麼是“指桑罵槐”式批評?

這種方法是通過故事、寓言,或者是不點名指責某些人乾的某些事,或是通過與之有牽連的人或事來表達批評。

在我家孩子上幼兒園那陣子,也會經常犯錯,但是也也不認錯,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晚上將睡前故事的時候,我就會用“指桑罵槐”式批評。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故事裡總有個孩子或者什麼動物做了類似的錯事。講完後,我就問孩子:“故事裡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錯在哪裡?”孩子就會說:“因為他……”。

藉著這個話題。我就會提起今天他做錯的事情,那麼孩子就會領悟到,運用這種形式傳達批評的意思,表明一個道理,既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被批評者尷尬,容易被接受。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我們父母需要怎麼來用繪本中的人物來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情呢?

我個人認為:最優秀的教育莫過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溫和的方式來慢慢滋養孩子,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明白是非對錯。

俗話說,繪本是對孩子最高級的美育。在孩子6歲之前,讓孩子閱讀大量的繪本,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增加語言能力的表達,還能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繪本的實質意義就是寓教於樂,讓孩子從生動形象的語言中,從細膩構圖的妙思中不斷獲得啟迪與智慧。教育家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過,比起大人枯燥乏味的說教,兒童更願意相信繪本中呈現的內容。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我家寶寶今年大,。如果孩子犯什麼錯誤,我和爸爸也經常會用繪本中的人物教育他。神奇的是,孩子竟然非常樂意地接受,這讓我們非常驚喜。

比如我家寶寶特別喜歡吃手指,而且有時候東西掉在地上之後,趁我不注意,他會撿起來塞進嘴裡,當我發現時,他已經完全嚥下去了。對此,我真的是又急又氣,真想上手打人了。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於是我就寶寶買了一本叫做《再見臭毛病系列》中的繪本《手掌國的大事件》並每天讀給他聽,邊讀邊告訴他,你看小胡尼是怎麼做的呢?就這樣,寶寶在小胡尼的帶領下,徹底改掉了不洗手的壞毛病。

直到現在每次洗手前,都還會給我說,我要向小胡尼學習,勤洗手,這樣細菌就不會進入我眼睛裡,嘴巴里了,肚子也不會疼,也不會打針了。(胡尼是本故事當中的小主人公)聽孩子說完,我都非常驚歎他的記憶力了,距離讀完小胡尼的故事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他還能記憶猶新。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通這件事情,我不禁想探究繪本究竟有何魔法之處:

1、孩子對繪本更容易相信

在孩子小小的世界中,權威來源於3個方面,家長,老師,書本。只要是這三方提供的信息,他們對此都深信不疑的。繪本中的奇思妙想的小故事,和生動形象的比喻,以及每段話都有相應出色配圖,是最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的。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孩子讀這些小畫書特別容易產生代入感,書中人物的設定大都和他們本身年齡段相仿,所以當主人公怎麼做時,他們也會跟著去模仿的。

這就是我堅持為孩子閱讀繪本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對我和爸爸的話,他更願意相信書中的小胡尼的做法是正確的,這就是繪本的魔法之力,更容易讓孩子信服。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2、孩子更容易聽得懂

小孩子感受這個世界最直觀的方式便是通過眼睛去觀察,尤其是對於有趣的卡通形象觀察勝與長篇大段的文字。恰巧那些繪本作家,抓住了兒童這一性格特點,採用字少畫多的方式來展現深刻的教育意義。

有助於孩子更容易聽懂,理解。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推薦兩套繪本:《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兒童繪本》,一套書共30冊,其中包括《收起來》《排好隊》《刷牙》《我會穿衣服》《對不起》等都是通過孩子在成長中、生活中常見的主題,以簡潔有趣的故事,生動有趣的畫面教會孩子諸多道理,養成好行為好習慣。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一套10冊,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不同的故事:誠實守信、不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等,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培養孩子好性格。同時這也是一本中英雙語繪本。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點擊圖片購買


當然父母切記:不要在生活中“指桑罵槐”,用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

繪本為父母傳統的教育方式起到了顛覆的作用,以前的父母教育孩子,總喜歡以“別人家的孩子”來開頭,最頻繁的就是“你看誰誰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這種通過和別人比較的教育方式。

不但作用不大,反而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也會嚴重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犯錯,家長用“指桑罵槐”式批評,不吼不罵,不傷娃自尊心

繪本中的人物可以和孩子做比較,因為那是不存在的,孩子對人物的理解,僅僅通過作者的描述去感受,他們把畫中人物當作自己的理想好朋友,好夥伴。

所以即使你讓他和書中人物做比較,他們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會真的有意去改正。但是你讓孩子和他在生活中熟悉的人去比較,他會從心理排斥,甚至嫉妒所謂別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