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唱秧歌”

在渭南,有一種別具一格的秧歌,俗稱“唱秧歌”,也就是韓城秧歌。它集民歌、舞蹈、說唱於一體,且具有戲曲因素和歌舞劇雛形,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受歡迎。

渭南“唱秧歌”

韓城秧歌表演中的手勢

韓城秧歌以短小精悍、活潑樸素見長,歌腔優美婉轉,舞蹈歡快矯健。道具的巧妙運用,也是韓城秧歌的一大特色。正所謂:“扇子能扇風,遮面又傳情,喜怒巧用扇,性情不一般,菸袋可作笛子吹,也可作馬鞭用,既可作各種兵器,又可當杖、拐、傘用。”

渭南“唱秧歌”

韓城秧歌經典劇目《包餛飩》排練劇照

不僅如此,韓城秧歌曲目豐富、曲調多樣、內容包羅萬象,諸如歷史傳奇、神話傳說、民俗風情、民間故事等。它的唱腔大量運用方言來增強其表現的內容,從而形成了別緻的音樂特色。

渭南“唱秧歌”

韓城秧歌的妝容服飾不像戲曲般繁瑣

劉芬珍就是韓城秧歌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同時也是韓城秧歌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表演者。她“唱秧歌”已有40餘年,這幾年她和學生天南海北地跑,韓城秧歌也跟著她們走遍了祖國大地。記者見到劉芬珍時,她正和學生準備一場帶妝排練,參加這次排練的,大多已跟隨劉芬珍演出多年,只待音樂一響,舉手投足間的妖嬈,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渭南“唱秧歌”

韓城秧歌劇照

在韓城,跟著劉芬珍學秧歌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小的只有8歲。只要是沒有外出表演的日子,劉芬珍都會帶著學生排練。在她看來,韓城秧歌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更是身心上的愉悅。而韓城秧歌這種講究互動、形式活潑的表演更容易促進人與人的交流。在彩排中,劉芬珍時而嚴肅,時而活潑,時而親自演示,時而潑辣品評,可最後都是笑靨如花。

渭南“唱秧歌”

劉芬珍最近在思考有關韓城秧歌唱詞的問題。她說,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有精華,也有糟粕,當取則取,不當取就要舍,尤其是傳統的秧歌併入時代發展的軌道時,這種改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渭南“唱秧歌”

韓城秧歌講究唱則不舞,舞則不唱

渭南“唱秧歌”

排練中的韓城秧歌

渭南“唱秧歌”

表演中的劉芬珍

渭南“唱秧歌”

表演韓城秧歌時使用的道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