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株連”

沒想到,在21世紀,我們目睹了一場娛樂圈的大規模株連。


這種株連不僅僅是“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甚至包括偶像的劇及全組主創都得買單。


作為一個既不是飯圈,也不是電競圈,也不是同人圈的普通人,是如何理解肖戰粉絲和其他圈層的這次battle的呢?


一群弱智鬼和一群瘋狗。

娛樂圈的“株連”

舉報文章和網站的肖戰的部分粉絲還算打著是“以愛為名”的旗號,而電競圈、同人圈跑去給《慶餘年》等作品打一分的行為,比肖戰的粉絲要過分太多,這屬於瘋狗亂咬。


這種株連讓人感到可怕。而對於張若昀的親自下場,個人覺得這並不代表張若昀對這件事情選擇了立場,但可以認定的是,他不會覺得莫名其妙給《慶餘年》打一星的人是正常人。

娛樂圈的“株連”

這種因劇中某一個主演的粉絲的行為,而牽扯到整個劇的“株連”屬於頂級株連了吧。


想不到,在21世紀,文化水平大水平提升的情況下,還會有這種行為出現。

娛樂圈的“株連”

而“粉絲行為,偶像買單”,不能完全說這句話沒道理,可也很難完全認同這個理論。


這就好比,我們承認原生家庭會對孩子有影響,可也不能將每一個頑劣的孩子都歸結於父母一樣。畢竟也有的家庭,父母超級好,孩子很一般,還有的家庭,父母很混蛋,但孩子卻是天使。


這就是娛樂圈現在的普遍“株連”理論。可能很多人也知道“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對於藝人來說是不公平的,但還是覺得粉絲行為與藝人有關。

娛樂圈的“株連”

其實,相對來說,藝人對粉絲行為把控能力真的比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把控能力低很多,甚至藝人也是被綁架的。但對於藝人來說,與其說“粉絲行為,偶像買單”,不如說“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在整個事件中,我同情肖戰,但卻並不認同肖戰粉絲大規模有組織有規模地去舉報的行為,哪怕僅僅是針對舉報文章。

娛樂圈的“株連”

自己不喜歡誰,不喜歡什麼,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抵制,呼朋喚友去舉報,這讓我想起《少年的你》霸凌同學的行為。只不過,這次霸凌了一篇文章,一個網站。


我們提倡個體自由和個體多樣化,同時,你的自由也是別人的自由。

娛樂圈的“株連”

諸如我是不認同“同人”內容的,原因在於,在國家沒有將同性結婚合法化,世俗還沒有完全能接受同性相愛的情況下,我認為同人文可能會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引導,而這種年少的不良引導,將來可能會引發形婚的危險。彼此互相坦誠的形婚還好,但就怕有無辜的人被騙,而毀掉一生。在網上,形婚的受害人很多。


但我不會反對別人喜歡,如果有一天某個人因看同人文,而真的改變了取向,終身不娶,終身不嫁,與父母期待的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的氛圍相悖,孤獨終老,那也是她的選擇。

娛樂圈的“株連”

我們面對父母的時候會說,不要以愛之名,束縛孩子,放在偶像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很遺憾的是,短期內,可能很難實現。社會文明,大眾文明和理性的進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