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刷《安家》這部劇,裡面有一集的劇情飽受爭議:

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做包子鋪生意的老嚴夫婦,租住在棚戶區的幾平米小破屋幾十年,靠賣包子省吃儉用攢夠了300萬,全款給唯一的兒子買了一套房,喜笑顏開:

幾十年租房,現在終於能在大上海有一套真正屬於自己家的房子啦!

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唯一的獨子早已經到了尋常人家該娶妻生子的年齡,老夫婦咬牙買下這套房也是為了兒子能順利和女友結婚。

沒想到房產過戶的時候,兒子的女友爆出自己已經懷孕,並給兒子使眼色,說要加上女友的名字,反正早晚都是一家人。

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老嚴夫婦一聽說要有“孫子”了,一開心,加名字就加名字。

一切弄妥後,老嚴夫婦收拾了收拾出租屋裡為數不多的行李,準備搬進新家,照顧待產的兒媳和兒子的生活,一家子其樂融融,卻不想一開門竟然是自己的親家:

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還說哪天請你們過來做客呢!”

親家一句話,主客關係一目瞭然:親家的有意忽視、兒媳的嫌棄鄙夷,無不表示出,老嚴夫婦僅僅是“客人”,真正應該住在這裡的是小兩口甚至親家母。

原本以為兒子能說句公道話,但兒子說的卻是:“爸媽,你們回去吧,有空我去看你們。”

就這樣,夫婦倆花全款買的房子,卻成了別人的家,似乎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當時看這段劇情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要炸了:天底下怎麼會有這樣壞的兒媳婦?就算兒媳婦不是親生的,兒子總是親生的吧?兒子的良心呢?

但是,這段劇情也飽受網友爭議,有的網友覺得完全是脫離現實的情節“強行煽情”,有的網友覺得不跟公婆住就是年輕人不孝順是不是有點“道德綁架”了?

其實,這種事現實中並不少,只不過有些人身邊沒有遇到過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實中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父母:

  • 家境不富裕,卻要給孩子報高價的遊學項目,只因為孩子說“XXX都去了”。
  • 每次都把最香嫩的炸雞腿給孩子吃,孩子吃完了自己啃雞骨頭。
  • 畢業後孩子找不到工作,在家待著也沒關係,爸媽養你一輩子。
  • 孩子抱怨應酬時別人穿金戴銀,父母商量,不能讓孩子被人看扁,拿出養老的錢給孩子置辦。

或許老嚴夫婦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有“寄生蟲式孩子”的家庭卻不少。

真正讓我感覺到悲哀的,不是兒媳嫌棄、兒子懦弱將老兩口轟出來的瞬間,也不是老兩口隱忍著、流著淚走在大街上的瞬間,而是最後,老兩口選擇了妥協,搬到了遠離上海城區繼續租房的結局。

自己耗盡一生積蓄買的房子,不僅沒有得到兒子兒媳的理解和尊重,還要忍受情感上的冷暴力、忍氣吞聲,僅僅因為對方是自己兒子?僅僅因為那個女人懷著自己家的“血脈”?

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這段情節,並不是讓人們討論父母是否該為子女全款買房,也不是說是否應該和公婆一起住的問題,而是反映出一個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

父母盲目付出的愛,卻讓孩子喪失了愛的能力。

雖然電視劇沒有演出來,但是通過老嚴夫婦的價值觀,完全可以腦補出來他們是怎麼把兒子養大的:再苦再累都是為了兒子,一切事情第一要考慮兒子的利益。

所以,現在這個寶貝大兒子,長成了一個毫無感恩之心、不在乎父母死活的廢人。

父母全款買房,被親兒子轟走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當然,有的人說了,現在房價這麼貴,年輕人不依靠父母資助,自己猴年馬月能買上房?

也有的不少評論站在兒媳的角度,說老夫妻沒有尊重年輕人的私人空間,不打招呼就上門,等等。

這些說法,太片面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對父母有義務為成年子女提供免費住所的,父母買房,那不僅僅是房子,更是愛啊!

至於私人的空間感,這是所有年輕人都想要的,但請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

“犧牲式育兒”,不可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限的,但照料是要有邊界的,不要一廂情願一輩子和孩子捆綁在一起,也不要讓孩子養成過分依賴自己的習慣,變得沒有主見。

想要獲得高品質的生活,要靠自己,而不是年輕時靠父母,年老後靠孩子。年輕人要有自己奮鬥的意識,老年人也要為自己的養老生活留一條後路。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培養出獨立、有責任感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