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尾盤跳水,還要多久才能見底?

在分析之前首先還是要說:不去跟不確定性對賭,海外疫情就是不確定性,疫情對於股市的衝擊也是不確定性。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防禦為主,控制倉位。

說真,A股還是挺“鬱悶”的,如果沒有歐美股市狂跌,A股已經走得很強了。可是外盤不給力啊,一直看不到見底的信號。從上證指數週線圖來看,向下一筆至少5根K線,目前是第三根,顯然調整大概率要到4月份了,畢竟3月不到兩週時間了。


A股尾盤跳水,還要多久才能見底?

再來看創業板周線圖,會發現也是類似的情況,頂分型處有包含關係,合併處理後向下一筆也才第3根K線,所以上證和創業板這一次是同步的,那麼自然是防範風險為主。


A股尾盤跳水,還要多久才能見底?

關於美股,相信不少朋友會疑惑,美國刺激規模那麼大,怎麼市場的反應就不大呢?是反應需要時間,還是說美股真的風險大?我的觀點是後者,之前我們聊過美股將進入大熊市。我們不能單一去看美股,要看疫情對美國經濟,美國經濟對全球消費、產業鏈等影響,反過來又如何影響美股,這就像蛛網一樣,一環扣一環。

關於美股,很多習慣從概率角度去預判,概率這個東西,不能簡單去運用,可能有人說美股你看前面那麼多年,跌了後面都漲得更高,有什麼可怕的?這裡有三個問題:

第一,有些大跌能承受得住嗎?比如1929,比如1974,比如2001,比如2008,而且有些調整是很多年的,其實很多人是沒有這個承受力的,這是值得思考的。

第二,既然是概率,不代表100%,怎麼就能確認這一次下跌後就還要歷史新高呢?邏輯在哪裡?僅憑80%、93%這樣計算概率嗎?要知道歷史上很多大轉折都是小概率事件改變的。

第三,再深入一點,很多事情如果只放到幾十年來看是看不清的,比如有人可能會說在股市經歷多少年之類的,不過對於判斷新情況意義不大,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比如200年,1000年,甚至人類發展史,宇宙發展史,那麼很多事情就是有高度的相似性了,就可以有參照物了。


A股尾盤跳水,還要多久才能見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