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非遺傳承人萬學的助殘脫貧故事

在南充市高坪區長樂鎮廟子溝村,這個偏遠鄉村創造出了農村殘疾人、留守婦女在家也能賺錢的奇蹟。說起這奇蹟就不得不講講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南充市非遺傳承人、四川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萬學的助殘脫貧故事。

2009年,從事竹編32年的外來妹萬學,孤身一人來到南充高坪,籌建了斑竹竹藝公司。2015年,萬學牽頭成立了高坪區斑竹鄉小康竹編農民專業合作社。針對留守婦女、老人、殘疾人這類體力不強、文化不高、又不能外出務工的特殊群體,萬學為他們量身設計了好學、易上手、見效快的工藝與實用相結合的竹編產品——竹燈飾系列,並先後在雅安瓦屋山、金堂監獄、南充市腎病醫院、閬中王家嘴、洪山鎮、儀隴笆焦鄉、營山青山鄉、高坪斑竹鄉、石圭鎮、佛門鄉等多個鄉鎮,及周邊縣區組織開展了殘疾人、留守婦女、老人等特殊群眾及農村人員竹編實用技術培訓班30多期,共培訓1000多名學員熟練上崗,並將她們的竹編產品回收銷售,大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社員的積極性和家庭收入,社員工資由每月400-500元上升到每月2000-3000元,真正把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建到了鄉村,讓當地村民就近居家靈活就業,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增強自信。

自從把竹編技藝帶到鄉村後,村民及殘疾姐妹們都開始編燈籠了,有事做了,幾乎就沒有打麻將的了。退休老師、開藥鋪的、開麻將館的都開始學習編竹編了,有老婆學會了帶動老公的,媽媽學會了教孩子的、年輕的學會了帶動年長的,竹藝編織把身邊的左鄰右舍在家的都帶動起來了。每年過年組織的技能比賽,70多歲的爺爺奶奶和6、7歲的小朋友同臺比賽,趣味十足,可以說是全民參與編織。

只有提高銷量公司才會可持續發展,才會有生命力。2010年,萬學將公司生產的產品搬到網上銷售,並在高坪區東順路開設了竹藝電商線下體驗店。現在,來自國內外的訂單不斷,每天接收淘寶訂單近百個,遠銷國內外各大城市,年銷售額實現800餘萬元。目前,南充各貧困村的婦女姐妹們編織的竹編產品,已遠銷全國各大城市及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各國,真正的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剩餘勞動力居家靈活就業、就近就業、在家就能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由於車禍導致右腿高位截肢的婦女社員李碧均說:"感謝萬主任來我們斑竹鄉辦廠,現在,我自己在家編竹編,又開了副食店,不僅可以照顧父母和女兒,每個月還能掙2、3千元錢,真的是很滿足,很開心。正常人能做到的我現在一樣可以做到,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殘疾人,完全從車禍的陰影裡走出來了"。70多歲的姚華珍說:"我學到了竹編技術,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不需要兒女寄錢回來,每月至少有上千塊收入,年輕時都沒有感受過領工資的快樂,現在老了還能像工人一樣簽字領工資,特別的開心"。

萬學表示:看到當地村民,特別是留守婦女、殘疾人、留守老人、貧困村民將當柴火燒的竹子,通過技藝培訓加工變成幾十元、甚至成百上千元的竹編工藝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地生活,我打心眼兒高興,感覺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同時我更感受到了肩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高坪區殘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