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利差高懸中債吸引力凸顯 負利率時代曲線扁平化信號作用減弱

新華財經紐約3月18日電(記者 劉亞南)隨著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之下紛紛湧入國債市場,推動全球國債收益率曲線扁平化。而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同期限美債收益率的息差近期保持在歷史高點200個基點左右。業內專家指出,投資者在發達國家債券市場內部騰挪空間受限,促使資金轉向中國國債和股票市場。

同時,鑑於目前全球大量的政府債券收益率為負值,收益率曲線扁平這一指標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有用。歷史上,收益率曲線倒掛常被認為是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一個先行指標。而現在只有在更多的寬鬆政策下,才會使全球多國收益率曲線前端下降,整個收益率曲線再次迴歸陡峭。

美聯儲“貨幣政策牌”用盡 財政政策亟待加碼

瑞銀財富管理新興市場策略師丘婉穎在1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聯儲通過降息是收益率出現“牛市變陡”(“bull steepening”),美聯儲還採取措施緩解美元融資市場的壓力。儘管如此,針對新冠疫情造成的企業和就業衝擊,這次財政政策必須承擔中心角色。風險在於,在聯邦基金利率已經處於零利率區間的情況下,美聯儲應對額外經濟放緩的工具變少,將必須更多使用非傳統工具,並更多與財政政策協調。

穆迪分析表示,從1994年至今,美聯儲一共實施了9次緊急降息,但事實證明緊急降息未能有力刺激股市上漲。預計美聯儲很可能會考慮採取遠期指引、量化寬鬆和收益率曲線控制等更為激進的措施。美聯儲甚至可能考慮直接買入股票和企業債券。

MRB合夥公司表示,目前,政府債券市場已經充分計入了出現經濟衰退的預期,近期的動能把國債收益率定價推得太遠。這一結果是,與經濟衰退相關的絕對投資收益已經形成。如果美聯儲不把利率將為負值,這讓未來政府債券尤其是美國國債在多資產投資組合中分散風險的吸引力存疑。

MRB合夥公司認為,假設新冠疫情得以控制,經濟恐慌消退,債券利率下降的趨勢預計將出現翻轉,但這一過程將因美聯儲激進政策的累積效應而緩慢出現。

MRB合夥公司說,當前G7國家政府債券定價顯示經濟將迎來長期的通縮階段,長期經濟增長將極為疲軟,利率將在今後10年接近零。MRB的研究顯示,經濟將不會進入大蕭條,反而會是一個更為平常的衰退。隨著投資者意識到下一輪經濟衰退不像此前擔心的那麼嚴重,投資者對政府債券的看法會有轉變,政府債券在下一個擴張週期會經歷多年的重新定價,其收益率最終與基本面協調。

中美利差維持高位 中債投資價值凸顯

瑞銀財富丘婉穎認為,中國現在謹慎節約貨幣政策的彈藥,更多依賴財政政策,這在當前情況下是正確的政策組合。鑑於中國人民銀行還沒有激進降息,中國10年期國債債券收益率與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息差已經走闊到接近歷史高點,處於200個基點左右,這可能使人民幣資產對外國投資者變得更具吸引力。

丘婉穎說,在中國人民銀行降息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後,中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與歷史均值相比事實上變得更陡了,預計中國人民銀行還將把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和通用存款準備金率分別再下調10-20個基點和70-270個基點。

MRB合夥公司認為,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推動投資者在買入政府債券時出現踩踏,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降至歷史新低,而且美國不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均出現大幅下降。

美國匯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紐約大學兼職副教授陳凱豐在17日告訴記者,全球債券市場收益率變平最核心的因素是新冠疫情導致投資者避險情緒嚴重,投資人非常恐慌,大量資金流入債券市場,特別是國債市場。由於中國國債收益率總體較高,全球債券收益率曲線變平對中國是好事情,應該有助於資金流入國內。

MRB合夥公司說:“美國和G7國家的債券已經承受過多,目前將不會在當前價位下追高。我們仍然持有短期國債,並在全球多資產和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中看空這些政府債券。”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抗擊疫情 金融業在行動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