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季葡萄富農家——在昌黎縣龍家店鎮後封臺村

錯季葡萄富農家——在昌黎縣龍家店鎮後封臺村

在楊玉春承包的葡萄暖棚內,工人正在掐蔓、疏葉。 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史曉多 通訊員牛春富)驚蟄剛過,昌黎縣龍家店鎮後封臺村前,楊玉春承包的葡萄種植大棚內已是滿棚春色,整齊排列的一株株葡萄藤上葉片鮮嫩、花穗連枝、綠意盎然。

3月12日上午,楊玉春從縣城把網購的葡萄專用肥料運回大棚,就趕緊和僱工一起掐蔓、疏葉、查看葡萄秧的長勢。“這個暖棚種的是玫瑰香,4月底就能上市,1斤能賣到20多元,1畝地能賣3萬多元呢!”侍弄著長勢喜人的葡萄藤,楊玉春臉上堆滿了笑容。

楊玉春是昌黎縣十里鋪鄉十里鋪村人,種植鮮食葡萄20多年,目前在十里鋪村和後封臺村經營著20畝葡萄大棚,其中暖棚、冷棚各一半。

“原來種大地葡萄不掙錢,所以改種了大棚葡萄。”楊玉春說,大棚葡萄拉長了葡萄上市時間,葡萄價格也跟著翻了好幾番。

昌黎縣以十里鋪鄉為中心的葡萄種植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地幾乎家家戶戶種植葡萄。曾經,村民以大地葡萄種植為主,上市時間集中,1斤葡萄有時賣不到1元,畝均效益只有四五千元。近年來,種植戶引進設施大棚,實施錯季種植。今年,全縣大棚葡萄種植面積近5000畝,預計產值上億元。

“5月底暖棚葡萄賣完時,冷棚葡萄正好成熟,等大地葡萄成熟時,冷棚葡萄也賣完了。”楊玉春說,一茬接著一茬,錯季上市,大地葡萄價格也能漲不少。

“只要錯季上市就能賣高價?”筆者問。

“可不是,想賣好價錢,保障葡萄品質很重要。”楊玉春指著一串剛掛果的葡萄說,“這是經生物製劑調節過的,果蒂長、果實間隙大,能保障坐果均勻,顆粒飽滿。”

沒有花穗的空蔓要及時去掉、過密的花穗要疏除、朝天長的枝蔓要水平固定……說起葡萄種植管理,楊玉春儼然成了專家。他說,為提升葡萄品質,他家葡萄畝產都控制在3000斤左右,“只有科學管理才能提高葡萄品質、減少病蟲害發生。”

同時,楊玉春還通過使用不同品牌、種類的化肥改良土壤,增產提質。“這是菌肥,這是高鉀肥,這是高氮肥。”楊玉春指著自己微信朋友圈中各類化肥經銷商的廣告說,他最近一直在研究哪種化肥最適合當地葡萄種植。

楊玉春不但是當地葡萄種植大戶,也是一位葡萄經紀人。這幾天,他不斷接到山東、遼寧、黑龍江等地客商的電話,“葡萄剛開花坐果,客商就開始預訂,葡萄品質好,銷路不用愁。”

和楊玉春一樣,目前,全昌黎縣湧現出150多位葡萄經紀人,他們和全國各地客商建立長期購銷合作關係,每年在葡萄成熟前,就約定好購銷協議,葡萄還長在樹上就已經有了銷路。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