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2020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網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高三語文檢測試題

2020 年 3 月 6 日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 23 小題,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 150 分鐘。

2.答卷時,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及答題內容填寫在答案卷上。

一、現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 5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題.

材料一

數據統計顯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 8.42%,而中國垃圾增長速度超過了 10%。中國城市生活

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 70 億噸。目前,全國已有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且有 1/4 的城市已沒

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垃圾問題已成為近年的熱議話題。對於生活垃圾、農業垃圾、

建築垃圾等,如何實施無害化處理,變廢為寶,成為每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科學生態系統的重要

工作。

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等。其中,繼傳統的衛生填埋之

後,考慮到垃圾增量、土地資源緊張、循環利用等因素,不少國家開始加大焚燒發電的規劃。從 20 世紀

70 年代起,一些發達國家便著手通過焚燒垃圾來發電。據統計,目前日本、丹麥、瑞士等國家的生活垃圾

焚燒率達到 70%—80%。

不過,焚燒發電也並非是直接"變廢為寶"。焚燒是一種能夠處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術,垃圾分類有利

於焚燒,它可以起到減少垃圾處理量、減少汙染排放量、改善燃燒工況、提高發電效率等作用。受技術和

工藝制約,焚燒垃圾發電時燃燒產生的有毒廢氣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將嚴重威脅居民生命健康,這也是

居民擔憂並導致焚燒廠建設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發電原理是將紙張、塑料、菜葉等生活垃圾經過分揀、

乾燥等工序處理後,進行高溫焚燒,將焚燒中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高溫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發電所

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發電成本很高,投資驚人。目前垃圾分揀存在很大難度,世界上採用垃圾焚燒的

城市中約有一半城市沒有做到垃圾完全分類。

給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國,垃圾分類仍

然存在很大困難。一方面,巨型垃圾場內建築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倒,沒有進行必要的分類,使垃圾處理難

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間自發的拾荒大軍,雖在一定程度上變廢品為資源,但大多是無照經營,缺乏規範

和檢驗,使垃圾在撿拾、收集、運輸、加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

(取材於霍文琦《直擊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問題來批判工業文明。有學者反駁說,垃圾問題不是工業社會所獨有,傳統社會也存在。

"垃圾"一詞,至少從宋代開始,就已經有了與現在大體一致的含義和用法。但是工業化之後的垃圾,無

論從量還是從質上看,與"傳統垃圾"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工業文明。

從質的方面看,批判對象指向了作為工業文明基礎的科學與技術。構成"傳統垃圾"的物質大多是大

自然在自身的漫長演化中產生出來的,來於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傳統垃圾即使存在問題,也是局

部的、緩慢的;構成現代垃圾的物質則大多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製造出來的,這些物質在自然界缺少與之

對應的微生物,難以降解。因而,垃圾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汙染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是科技廣泛

1

應用的結果。

從量的方面看,批判對象指向了工業文明的經濟模式與核心理念。工業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賺錢",

整個社會都以資本增殖為核心運行。一切經濟鏈條,歸根結底,都伴隨著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鏈條,資本運

行起來,則必然以科學技術為利器,不斷地把森林、礦藏和天然水體變成各種形態的垃圾——固態垃圾、

液態垃圾、氣態垃圾等。因而,垃圾問題是內在於工業文明的,在工業文明的社會結構之內是難以解決的。

由於垃圾問題之不可解決,工業文明註定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文明形態。近年來,垃圾問題全面爆發,頻頻

成為新聞頭條。這表明工業文明的慣性過於強大,及時轉向生態文明,人類文明或許才能得以延續。生態

文明不可能是工業文明的簡單延續,而是超越工業文明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具備兩個

前提:一是要對工業文明進行全面批判,二是要從各個傳統文明中汲取滋養。

很多非政府環境組織成員聯合成立了國際性的"零廢棄聯盟",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零廢棄"理念,

以減少垃圾的產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磯附近的小城克萊蒙有一種生態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為建築材料,

屋牆使用了類似中國乾打壘的技術,屋子的整體形狀很像陝北的窯洞,其經過特殊設計,可最大限度地節

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頓還曾經展出過洛克菲勒·艾比的馬桶,它是一個瑞典人設計的專利產品,完全不用

沖水,經過自身沉澱,糞便和廚餘垃圾自然地轉化成有機肥,可以直接送到農田或者花園。

(取材於田松《在生態文明形態下解決垃圾痼疾》)

材料三

垃圾資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當前,我國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類"、"垃圾資源化" 的理

念,未來,會有更多的地區加入這一行列。

20 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區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為"資源 →產品 →廢棄物排放",這是一種物

質單向流動的經濟發展模式。照此運行下去,必然會出現資源日益減少、廢棄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結果

必然發生資源和環境兩個危機。因此,我們需要從根本上儘快改變這種發展模式,走上人類在多年實踐中

總結出來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資源 →產品 →再生資源→再生產品"。

這是一種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模擬出的物質反覆循環流動的過程。自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發達國家

為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避免環境汙染而以生態理念為基礎,重新規劃產業發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環經濟發

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數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垃圾減量化的目標應放在綜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類,

再將不同類別的垃圾利用起來,形成再生資源。分開就是資源,混合就是垃圾。當前嚴峻的環境危機迫使

人們對垃圾處理展開一場更加深入的綠色革命。用循環經濟的思維對垃圾進行綜合利用,使垃圾資源化,

生產再生產品,才是垃圾處理的必然趨勢。

垃圾危機也可變成商機。據有關報道,德國一些企業能提供從收集、運輸到再利用的服務,營業額豐

厚;瑞士環保產業擁有歐洲最先進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環處理系統,進口國外的垃圾,經回收處理後,賺

取高額回報。這讓我們看到垃圾處理的一線曙光。

(取材於趙章元《用循環經濟思維處理垃圾》)

1. 根據材料,下列關於"垃圾分類"的說法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 垃圾焚燒的必要條件是分類。 B. 垃圾分類加大垃圾處理難度。

C. 鼓勵拾荒將有助於垃圾分類。 D. 垃圾分類可以有限回收資源。

2. 根據材料,下列對"工業文明"的解釋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 分)

A. 工業文明的科學技術製造了難以自然降解的現代垃圾物質。 B. 現代社會垃圾問題主要源於工業文明中科學技術廣泛應用。 C. 工業文明對資本增殖的追求導致資源不斷轉變為各種垃圾。 D. 當前解決工業文明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是解決垃圾問題。

3. 根據材料,推斷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廢棄"理念的一項是(3 分)

A. 紐扣電池 B. 純棉衣物 C. 共享單車 D. 塑料餐盒


4. 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生態文明"的特徵。(4 分)

5. 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概述解決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辦法。(6 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 4 小題,16 分)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 6~9 題。

鼠疫(節選)①

【法】加繆

報紙在老鼠事件裡喋喋不休,對死人的事卻隻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卻死在他們自己

的房間裡。報紙只管街上的事。不過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開始考慮問題了。但只要每個大夫掌握的病例不

超過三兩個,便沒有人想到要行動。其實,如果有誰想到把那些數字加一加就好了,因為加起來的數字是

觸目驚心的。僅僅幾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關心此怪病的人眼裡,很明顯,那是真正

的瘟疫。貝爾納·裡厄的一位年齡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爾,正好選在這個時刻,前來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麼,裡厄?" 卡斯特爾說。

裡厄回答說:"我在等化驗結果。"

"我可明白,用不著化驗分析。大約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見過幾例這樣的病,只不過當時誰也不敢說

出它的名字罷了。輿論,很神聖嘛:它說不要驚慌,千萬不要驚慌。呵呵。裡厄,您和我一樣清楚這是什

麼病。"

裡厄在思忖。他從診室的窗口眺望著遠處俯瞰海灣的懸崖。天空雖然還呈蔚藍色,但亮麗的色彩已經

隨著午後的逐漸消逝而暗淡下來。

"是的,卡斯特爾,"裡厄說,"這難以置信。但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爾老大夫起身朝門口走去。他邊走邊說:

"你知道人家會怎樣回答我們:'鼠疫在溫帶國家已經絕跡多年了。'"

"絕跡,絕跡意味著什麼?"裡厄回答時聳聳肩。

"是啊,別忘了:大約二十年前,巴黎還發生過呢。"

"好吧,但願這次不比當年嚴重。不過這真難以置信。"裡厄說完,便沉默下來。

疫情發展到現在,適才是裡厄醫生第一次承認"鼠疫"這個詞。故事講到這裡,我們暫且把貝爾納·裡

厄留在窗前,讓筆者對大夫心裡的猶豫和驚異作些解釋。天災人禍本是常見之事。然而當災禍落在大家頭

上時,誰都難以相信那會是災禍。人世間經歷過多少鼠疫和戰爭,兩者的次數不分軒輊,然而無論面對鼠

疫還是面對戰爭,人們都同樣措手不及。裡厄大夫與我們的同胞一樣措手不及,因此我們必須理解他為什

麼會焦慮不安而同時又充滿信心。就如同一場戰爭爆發時,人們會說:"這仗打不長,因為那太愚蠢了。"

人們總是過高的看待自己,他們認為天災只是一場噩夢,很快就會過去。他們繼續做買賣、準備旅行、發

表議論。他們如何能想到會有鼠疫來毀掉他們的前程、取消他們的出行、阻止他們的議論?他們自以為無

拘無束,但只要大難臨頭,誰都不可能無拘無束。

裡厄大夫在憑窗眺望這座尚未起變化的城市時,面對所謂"前景堪憂"的鼠疫,他幾乎感覺不出在他

心裡已產生了輕微的沮喪之情。他竭力回想著自己對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數字在他腦海裡浮現出來,

他想,在歷史上大約發生過三十次大規模的鼠疫,大約造成一億人死亡。但死一億人算什麼?人只有在打

過仗時才知道死人是怎麼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時只有被別人看見才受重視,分散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億屍體

也無非是想象中的一縷青煙而已……

大夫不耐煩了。他這是在聽任自己遐想,不應該這樣。幾個病例算不得瘟疫,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就行

了。不過必須抓住已知的情況不放:昏迷、虛脫、眼睛發紅、口腔骯髒、淋巴結炎、極度口渴、譫語、身

上出現斑點、體內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現這一切之後……這一切之後,裡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話,這句話

3

正好成了他在手冊裡列舉症狀後寫下的結束語:"脈搏變得極為細弱,稍一動彈就驟然死亡。"是的,那

一切症狀之後,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這是準確數字——都按捺不住去做這個難以覺察

的動作,加速他們的死亡。

大夫仍在憑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雲淡,春意盎然;這面卻還能聽見"鼠疫"這個詞在屋裡迴盪。

這個詞不僅有科學賦予的內涵,而且有一長串與這個平靜祥和、與世無爭的城市很不協調的圖景:瘟疫肆

虐的雅典連鳥兒都棄它而飛;中國的許多城市滿街躺著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醫院裡硬土地上潮溼

黴臭的病床、堆放在米蘭的一片片墓地裡的還活著的人、驚恐萬狀的倫敦城裡那些運死人的大車,還有日

日夜夜到處都能聽見的人們無休無止的呼號。

就在這時,窗外突然傳來一陣電車鈴聲,剎那間趕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鱗次櫛比的灰暗屋群

後邊湧動的大海才能證明,這世界上還有令人憂慮和永無安寧的東西存在。裡厄大夫凝視著海灣,不錯,

"鼠疫"這個詞是說出來了;不錯,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兩個人罹難。但那沒關係,有辦法可以阻止

疫病蔓延。目前應當做的,是明確承認必須承認的事實,消除無益的疑心,並採取適當的措施。隨後,假

如鼠疫停止了——這最有可能——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假如情況並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麼是瘟疫,

知道是否有辦法先處理它,後製服它。

大夫打開窗戶,街市的喧鬧聲驟然增大了。一臺機鋸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噝噝聲從隔壁的車間傳了進

來。裡厄振作精神。堅定的信心就在那裡,在日常的勞動中。其餘的一切如系遊絲,都由一些毫無可取之

處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裡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裡厄醫生想到這裡,大步流星地走出門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個也許會被認為不得體的諫言與要求。

【注】①長篇小說《鼠疫》首版發行於 1947 年,選文劉方譯,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卻死在他們自己的房間裡。報紙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

事的口吻,犀利諷刺了媒體有意掩蓋疫情的行為。

B.在與卡斯特爾的討論中,裡厄醫生兩次"難以置信"的言語和"聳聳肩"這一細節描寫,都暗示

了他此時和多數人一樣,對可能發生的鼠疫感到驚異。

C.小說細膩描摹了裡厄醫生面對疫情從焦慮又樂觀,到沮喪不安,再到迴歸理智、下定決心面對災

難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強烈的抗爭精神。

D."人們總是過高的看待自己"、"無非是想象中的一縷青煙"等表述一方面提醒著讀者應該及時

審視自我,另一方面也點破了生命的虛無感。 7.下列與小說藝術特點有關的理解與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在其他譯本中,畫波浪線句也被譯為"輿論不可驚動:不能慌亂,切不能慌亂",這種翻譯雖然

簡潔有力,但兩者相比,選文更生動,也更符合情境。

B.小說擅長營造反差。敘說口吻與故事的反差、人們的預期與即將到來的鼠疫的反差、慘烈圖景與

平靜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說在短小篇幅中迸發巨大張力。

C.選文建構多層象徵,如"經歷過多少鼠疫和戰爭"、"人只有在打過仗時"都在暗示殘酷的戰爭

與鼠疫的對應關係,而這恰好契合了小說的創作背景。

D. 雖然作者是以裡厄醫生關於"鼠疫"的聯想為單一線索來展開敘事的,但他卻能旁徵博引,借史

詩般的悲壯話語,勾勒出跨越時空的人類苦難圖景。 8.本文節選自加繆的同名長篇小說。在之後的情節發展中,裡厄醫生終於承認,他就是故事的敘述者。

作者這樣安排對選文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6 分)

9."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這是準確數字——都按捺不住去做這個難以覺察的動作,加速他們的死亡。"

這句話包含著哪些含意?請簡要分析。(4 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

《溫疫論》原序(節選)

吳有性

昔仲景立《傷.寒.論.》,蓋為傷寒設也。嗣後論者紛紛皆以傷寒為辭其於溫疫之證甚略是以醫者所記所

誦連篇累犢俱系傷寒迨夫臨症所見悉見溫疫求其所謂傷寒者,百無一二。予即按.諸書,鹹以為春、夏、秋

所發,皆屬溫病,而傷寒必在冬時。則歷年較之,溫疫四時皆有,而真傷寒,每在嚴寒。雖有頭疼、身痛、

惡寒、無汗、發熱之症,每用發散之劑,一汗即解。間有不藥亦自愈者,並未常因失汗,以致發黃、譫語、

狂亂等症。此皆感冒膚淺之病,非真傷寒也。傷寒、感冒均系風寒,竟感冒俱多,傷寒希有,感受有霄壤

之隔。今鹿馬攸分,益見傷寒世所絕少。仲景以傷寒為急病,倉卒失治,多致傷生,因立論以濟天下萬世,

用心可謂仁矣。然傷寒與溫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諄諄以告世,況溫疫多於傷寒百倍,安忍置之勿

論? 或謂溫疫一證,仲景原別有方論,歷年既久,兵火湮沒,即《傷寒論》稱散亡之餘,王叔和補方造論,

輯成全書。則溫疫之論,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

崇.禎.辛.巳.,疫氣流行,感者甚多,於五六月益甚,或合門傳染。其於始發之時,每見時師誤以傷寒法

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誤聽七日當自愈,不爾,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或遇醫家見解不到,以急病

用緩藥,雖不即受其害,究遷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輕者,有獲僥倖;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

枉死不可勝計。

嗟乎!守古法則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別搜古書,斯投劑不效,病者日篤。病癒急,投醫愈亂。不死於

病,乃死於醫;不死於醫,乃死於古冊之遺忘也。千載以來,何生民之不幸如此?餘雖孤陋,靜心窮理,

格.其所感之氣、所入之門、所抵之處,與夫傳變之體,並平日所用歷應驗方法,詳述於下,以俟高明者正

之。

【注】吳有性(1582—1652 年),字又可,漢族,江蘇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嗣後論者/紛紛皆以傷寒為辭/其於溫疫之證甚略/是以醫者/所記所誦/連篇累犢/俱系傷寒/迨夫臨

症所見/悉見溫疫

B.嗣後論者紛紛/皆以傷寒為辭/其於溫疫之證甚略/是以醫者/所記所誦/連篇累犢/俱系傷寒/迨夫臨

症所見/悉見溫疫

C.嗣後論者/紛紛皆以傷寒為辭/其於溫疫之證/甚略/是以醫者/所記所誦/連篇累犢/俱系傷寒/迨夫

臨症/所見悉見溫疫

D.嗣後論者紛紛/皆以傷寒為辭/其於溫疫之證甚略/是以醫者/所記所誦/連篇累犢/俱系傷寒/迨夫臨

症/所見悉見溫疫

11.一名考生在居家隔離期間,翻閱古籍,瞭解中醫文化,對文中加點詞語做了如下筆記,其中有誤的一

項是(3 分)

A.《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醫學經典,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

B.按,小篆字形,形聲兼會意字,本意為用手向下壓。成語"按圖索驥"和《鴻門宴》"項王按劍

而跽"中的"按"字與文中意思相同。

C.崇禎辛巳,是年號干支兼用紀年法。其中,"辛巳"是干支紀年。古人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

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作為序號。

D.格,文中為"推究"之意,古文中可表達相似意思的字詞還有"稽、原"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仲景所著《傷寒論》主要是針對傷寒之病,後世從醫者卻往往將傷寒與其他病症相互混淆,容易

導致患者病情的延誤。

B.吳有性從臨床症狀、病情的急緩、病例的多寡等方面比較了感冒、傷寒、溫疫三種疾病的異同,

凸顯了研究溫病的緊迫性。

C.崇禎辛巳年間,瘟疫流行,感染者眾多。到了五六月份,疫病越來越嚴重,有的緊閉門戶的人家,

依舊被傳染上了瘟疫。

D.吳有性為人謙遜務實。他潛心梳理了數年來的行醫經驗,研究了疫氣從哪裡產生,又是如何傳染

到人的身上,立言救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傷寒、感冒均系風寒,竟感冒俱多,傷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

(2)守古法則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別搜古書,斯投劑不效,病者日篤。

14. 吳有性為什麼認為溫疫患者"乃死於古冊之遺忘",結合文本簡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 15—16 題。

送瘟神

毛澤東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注: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曉,旭日臨窗,

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第一首,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淒涼情景的描寫,反映瞭解放前血吸蟲的猖狂肆虜和疫區廣大勞動

人民的悲慘遭遇。

B."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飛騰。從全詩的

結構來說,這兩句是一個轉折點,一個關鍵,同時也是一個飛躍。

C."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紅雨"指桃花,這句話是用比喻手法,把千百萬群眾

的高漲熱情,比作到處掀起的紅色高潮。

D.本詩思想深刻,意氣豪邁。作為人民領袖的詩人高瞻遠矚,在詩中展示了無限的宇宙和悠久的歷

史,也表現了對祖國、對人民濃厚的愛,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熾烈感情。

16.從表現手法上,哪些地方體現了偉人是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氣質?請結合全詩進行簡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此次新冠疫情,日本很早就主動援助我們,最讓人感嘆的不是捐款捐物,而是他們的捐助詞。

由華人華僑和出資企業援助湖北省的一線醫務人員用的防護服,包裝上就選用了我們《詩經·秦風》中的

" , ",以表達與祖國疫區人民同在的情感。

(2)白居易《琵琶行》的語言簡潔凝練,開篇僅用" "一句就已交代了時間、地點、

人物和事件," "一句則點明瞭季節特徵,並渲染了蕭瑟落寞的氛圍。

(3)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以側面描寫的方式表現了簫聲的效果。

三、語言文字運用(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題。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葉大,易受風。(B)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接

不很結實,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樹本來好好的,碧綠碧綠,忽然一陣小風,歘的一聲,

飄下一片葉子,無事的詩人吃了一驚:啊!秋天了!其實只是桐葉易落,並不是對於時序有特別敏感的"物

性"。(D)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葉,樹葉已幹,梧桐籽

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風,第二天起來-看,滿地桐葉,樹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極香,極酥脆,只

是太小了。

我的小學校園中有幾棵大梧桐,大風之後,我們就爭著撿梧桐葉。我們要的不是葉片,而是葉柄。梧

桐葉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馬蹄。這個小馬蹄纖維很粗,可以磨墨。所謂"磨墨"其實是在硯臺上注了

水,用粗纖維的葉柄來回磨蹭,把硯臺上乾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寫字了而已。不過我們都很喜歡用梧桐

葉柄來磨墨,好像這樣磨出的墨寫出字來特別的好。一到梧桐落葉那幾天,我們的書包裡都有許多梧桐葉

柄,好像這是什麼寶貝。對於這樣毫不值錢的東西的珍視,是可以不當一回事的麼?不啊!這裡凝聚著我

們對於時序的感情。這是"俺們的秋天"。

18、將下面的語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適宜的位置是:(3 分)

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

A.(A) B.(B) C.(C) D.(D)

19、文中語言形象生動,沒有使用的修辭是:(3 分)

A.引用 B.比喻 C.設問 D.比擬

20、劃線句子有語病,比較下列兩種修改,你認為哪個更好一些?簡述理由。(5 分)

第一種:據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葉。

第二種:據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葉,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

21.下面是某社區的一則公告,其中有四處用詞不夠恰當,請找出並加以修改。(4 分)

公 告

各位居民朋友:

我市疾控部門通報,XX 商場三樓老年裝櫃檯員工吳某某,於 2 月 14 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

者。為防止病毒擴散,保護廣大市民的健康,請於 2 月 10 日 10:00-17:00 到過 XX 商場三樓服裝區的居民,

及時主動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進行個人信息登記。如感覺身體難受,請與 XX 社區工作站聯繫,並自行按照

傳染病防治相關規定採取防範措施。居民不主動登記並造成後果的,將依法嚴懲。望居民朋友相互周知!

特此通告

XX 社區工作站

2020 年 2 月 15 日 22.下面是 A 市的機場、火車站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對於進入該市人員排查的流程圖。請把這個

流程圖轉寫成一段文字介紹,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 130 個字。(5 分)

7

四、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春節闔家團圓的節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恐慌與感動交

織。

時隔 17 年,84 歲的鐘南山再次掛帥出征,奔赴疫情一線。

經歷過 2003 年非典的 90 後醫護人員自願請戰,小時候,他們被白衣天使保護;長大後,他們

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一樣,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

……

但,這不是人類面臨的第一次流行病,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而在未來的疫情裡,我們是將要

成為"下一代拯救者"的人。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座標上謀劃人生、創造歷史。請根

據自己的思考,寫一封給青年的信。

要求: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 800 字。

8

兗 州 區 高 三 網 絡 模 擬 考 試

語 文 答 案 2020.3

1. D 【解析】A 項,"垃圾焚燒的必要條件是分類"錯誤,材料一第四段說的是"垃圾分類有利於焚燒",

故 A 項曲解原文。 B 項,"垃圾分類加大垃圾處理難度"錯誤,材料一第四段"它可以起到減少垃圾處理量、

減少汙染排放量、改善燃燒工況、提高發電效率等作用""目前垃圾分揀存在很大難度"可知,不是"加大垃圾

處理難度",而是有利於垃圾處理,只是目前垃圾分揀有很大難度。C 項,"鼓勵拾荒將有助於垃圾分類"錯誤,

依據材料一最後一段"拾荒大軍,雖在一定程度上變廢品為資源,但大多是無照經營,缺乏規範和檢驗,使垃

圾在撿拾、收集、運輸、加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可知,"有助於"說法片面,以偏概全。故選 D。

2. D 【解析】D 項 ,"當前解決工業文明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是解決垃圾問題"錯誤,材料二第三段"垃

圾問題是內在於工業文明的,在工業文明的社會結構之內是難以解決的。由於垃圾問題之不可解決,工業文

明註定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文明形態"可知,原文說的是垃圾問題不可解決,工業文明註定是一種不可持續的

形態,故 D 項反向推導不成立。故選 D。

3. B 【解析】"零廢棄"顧名思義指的是對垃圾儘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回收利用,不廢棄掉任何東西。ACD

中的物品都只能回收利用一部分,而仍然會有一些是無法利用、甚至有害於環境的。只有 B 項最符合題幹要

求。故選 B。

4、①生態文明從各個傳統文明中汲取滋養,生態文明對工業文明進行全面批判,超越工業文明;②生 態文明是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文明。

5. 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焚燒發電,變廢為寶;建立生態文明,倡導"零廢棄"理念,減少垃圾產生;用 循環經濟模式處理垃圾問題,使垃圾資源化。

6.B【解析】"聳聳肩"表現的是裡厄醫生的不以為然,他並不認同"鼠疫已經絕跡"這個觀點。

7.D【解析】並非單一線索,小說中明顯還有一條線索,即窗外的景色。景色的變化與裡厄醫生的心緒

變化相協,與小說的敘事節奏一致。如:"天空雖然還呈蔚藍色,但亮麗的色彩已經隨著午後的逐漸消逝而暗

淡下來";"裡厄大夫在憑窗眺望這座尚未起變化的城市";"窗玻璃那面,天高雲淡,春意盎然";"在窗玻璃那邊突

然傳來一陣電車鈴聲,剎那間趕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大夫打開窗戶,街市的喧鬧聲驟然增大了。"

8.①在後文說明敘事者就是裡厄醫生,可以給選文這樣的大段心理描寫提供合理性,使小說更加真實

可信;②避免直接使用第一人稱,使敘事口吻冷靜客觀,形成一種史詩的氣魄。③豐富小說的主題,使選文

變成了帶有反思人性意味的心靈獨白。正是通過真誠的反省,裡厄醫生找到了人性的弱點與光輝,實現自我

救贖。正如選文中所言"筆者對大丈夫心裡的猶豫和驚異作些解釋"。

(評分參考:每點 2 分,答滿三點即得滿分,意思答對即可。如從情節的波折性或人物形象的豐富性上 進行闡釋的,也可酌情給分。)

9.①多數病人都會在鼠疫病痛的折磨下,脈搏變得虛弱,驟然死亡;②"這是準確數字"是對前文政府

和媒體刻意隱瞞的無聲反駁,頗具諷刺意味;③用冷靜、平淡的語氣描摹出鼠疫的兇險。

(評分參考:答出一點給 1 分,答出兩點給 2 分,答出三點即可給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給分。)

10.B

11.B【解析】"項王按劍而跽"中的"按"字是"撫摸、抓住"的意思;"按圖索驥"的"按"字是"依照、依據"之意;

而文中的"按"是"查驗"的意思,與前兩者意思不同。

12.C【解析】"合門傳染"是"全家都被傳染上瘟疫"的意思。 13.(8 分)

(1)(4 分)傷寒、感冒都是風寒病,終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傷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別。(評分參

考:譯出大意給 2 分,"竟""霄壤之隔"每處 1 分)

(2)(4 分)遵守古法就會不契合現在的病情,丟下現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尋古籍,這樣用藥不奏效,病人

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 2 分,"別""篤"每處 1 分)

14.因為據吳又可所知,張仲景的《傷寒論》尚有一部分書稿因戰火而散佚。他推測,有關"溫疫"的解

決之道,可能早就存在於這部分散佚的書稿當中。(評分參考: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給分。)

附參考譯文

過去張仲景創作《傷寒論》,大概是為了傷寒病而設立的。以後談論的人很多,都用傷寒作為說辭,這

本書對於溫疫的病症論述得很簡略。因此醫生,記錄的東西,背誦的內容,又多又長,都是傷寒。等面對患

者,看到的病症,都表現為溫疫,探求其中所說的傷寒患者,一百個裡面也沒有一兩個。我就查驗各本古籍,

都認為春季、夏季、秋季發病的,都屬於溫病,而傷寒一定發生在冬天。然而依次列出年份比對病例,溫疫

患者四季都有,而真正的傷寒患者,總是病發在深冬嚴寒之際。雖然有頭疼、渾身痠痛、畏寒、無汗、發燒等

症狀,每次使用驅除邪氣的藥劑,流一下汗也就痊癒了。偶爾有不服藥也能自己康復的患者,並沒有因為經

常失汗,導致出現黃疸、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等症狀。這都是感冒這樣的小病,不是真正的傷寒病。傷寒、感

冒都是風寒病,終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傷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別。現在鹿和馬分得很清楚了,更能

看出傷寒是世人很少得的一種病。張仲景認為傷害是一種急症,亂世當中失去醫治的機會,大多導致損傷生

命,於是寫下論著來挽救天下蒼生,用意可以稱得上仁德。然而傷寒與溫疫都是急症,因為少見的疾病,尚

且懇切地告誡世人,何況溫疫患者比傷害患者多出百倍,怎會忍心擱置病症不去論述?有的人說瘟疫這一疾

病,張仲景原本另外有論著,經歷的年代已經很久了,論著埋沒在戰火之中,也就是《傷寒論》這本書中聲

稱的那樣,散佚丟失後的遺稿,經過王叔和補充藥方完成論述,編輯成完整版本。那麼溫疫的論述未必不會

從散佚的那部分書稿中得以明晰。崇禎辛巳年間,瘟疫盛行,感染的人很多,到了五六月份更加嚴重,有的

全家被傳染。疫情在剛剛發生的時候,每次看到當時的醫生錯誤地用傷寒之法來醫治患者,沒有不危及生命

的。有的病人家屬錯誤地聽信了醫生"七天之內將會自己痊癒。不這樣,十四日內一定痊癒"的話,因而失去

醫治的機會。有的人遇到醫生見識淺薄,用緩藥來救急症,即使不立刻受到藥物的損害,終究延誤病情而導

致死亡,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感染邪氣較輕的人有的僥倖得救;感染邪氣比較重的人,又加上得不到有效

醫治,白白死去的人數也數不完。啊呀!遵守古法就會不契合現在的病情,丟下現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尋古籍,

這樣用藥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病症越急切,投奔醫生越混亂。不是死於病痛,是死於醫生之

手;不是死於醫生之手,是死於對古籍的散佚遺忘。一千年以來,為什麼百姓這樣不幸?我雖然鄙陋,沉靜

心性,窮盡病理,推究患者感染的邪氣、邪氣進入的途徑、邪氣在體內到達的地方和它傳染的規律,歸納平

時多次使用的有效方法,詳細地敘述在下面,來等待有學識的人指正它。

15. C【解析】桃花亂落像紅雨,作者認為這是隨著人們的心意翻成紅色的波浪,這是象徵手法,象徵在 千百萬群眾的要求下,到處掀起紅色的高潮。

16. ①詩人的內心世界隨著神奇的想象、多變的畫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第一首,頸聯通過"坐地""巡

天" 的超凡想象,道出人民尋求解脫災禍的強烈呼聲。第二首頸聯歌頌了人民群眾改天換地的偉力。以

高妙的藝術手腕,概括了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的雄偉場面,滲透了詩人"力拔山兮"的偉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進取意

識,體現了詩人"人定勝天"的思想。

②既有理想,又有現實;既有科學,又有神話;既有對舊時代人民苦難生活的嘆息,又有為新時代人民 壯舉的喝彩。尾聯引出了神話傳說,人間天上渾然一體,極大地開拓了詩詞包容的時空領域和思想蘊含。

③情致高昂,想象豐富。詩人的才情得到了極致的展現,詩作的審美情趣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第二首

頷聯景物完全化為了情思,自然景物變得通人心、隨人意,人與美麗的景色交融一體。(每點 2 分,三點 6 分)

17.①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 ②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③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18.C 【解析】C 前面"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接不很結實,好像是粘上去的"重點寫葉子不結實,C

後面"立秋那天,梧桐樹本來好好的,碧綠碧綠,忽然一陣小風,歘的一聲,飄下一片葉子"重點寫葉子的下

落,所以"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適合放在 C 處,起承前啟後的作用。故選 C。

19.D

20.答案示例 1:我認為第一種更好。"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意思是梧桐葉子落盡不是一下

子的現象,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第一種表達從已是深秋,再到葉幹、籽熟,才大批落葉,符合文意。第二

種表達先說落葉,再說過程,不恰當。

答案示例 2:我認為第二種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葉早),修改後的句子先強調梧

桐落葉,延續前面"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的話題,語義緊密。結尾用三個分句,"已是深秋,樹葉

已幹,梧桐籽已熟",語言簡練,節奏從容,一氣呵成,將情感表達得更充分更深沉。

(畫線句子"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葉,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有兩處語病,一個是"我的

印象"是一個名詞性短語,與後文不搭,改成"據我的印象";第二處是後面的部分缺少邏輯關係,可以改成第

一種,強調"梧桐才大批地落葉"的結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表示時間;也可以改成

第二種,強調"梧桐大批地落葉"時,"樹葉"和"梧桐籽"的狀態。言之成理即可。)

21.①保護——保障

②掃一掃——掃描 ③難受——不適

④周知——轉告 或 相互——刪去

22.旅客到站後登記信息並測量體溫。若體溫正常,A 市的工作人員和居民需居家隔離 14 天,由所在

社區追蹤管理(1 分);若高於 37.3 攝氏度,機場、火車站派專車送至指定發熱門診,並開展調查與檢測(1

分),檢測為疑似或陽性,送至定點醫院,同時對密切接觸者追蹤觀察 14 天(1 分)。不屬於上述類型的做好

解釋並勸返。(1 分)

23.參照高考評分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