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概況

【國 名】 巴勒斯坦國(the State of Palestine)。

  【面 積】 根據1947年11月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阿拉伯國面積為1.15萬平方公里。但由於當時阿拉伯國家反對該決議,阿拉伯國未能建立。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佔領了181號決議規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國領土。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佔領了該決議規定的全部阿國領土。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馬德里和會後,巴方通過與以色列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人 口】 約1270萬人,其中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人口為491.5萬(2018年12月),其餘為在外的難民和僑民。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巴勒斯坦概況

【首 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目前巴勒斯坦總統府等政府主要部門均設在拉馬拉。

  【國家元首】 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2008年11月23日當選。

【地 理】 位於亞洲西部。約旦河西岸東鄰約旦,面積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帶西瀕地中海,面積365平方公里。

  【氣 候】 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熱月份為7-8月,氣溫最高達38℃左右。冬季微冷溼潤多雨,平均氣溫為4-11℃,最冷月份為1月。雨季為12月至次年3月。

  【簡 史】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公元前1000年左右,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古希臘、羅馬帝國征服。公元70年左右,猶太人爆發太規模起義反抗羅馬人的暴行,遭到羅馬軍隊殘酷鎮壓,被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戰勝東羅馬帝國,佔領巴勒斯坦。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為兩部分: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即現今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第181號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猶太人同意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宣佈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次日向以宣戰。至停戰時,以佔領了181號決議規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國領土;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埃及佔領了加沙地帶258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方在加沙、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後,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方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巴勒斯坦概況

巴勒斯坦地圖

【行政區劃】 巴勒斯坦分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兩部分。根據巴計劃與國際合作部1997年10月繪製的地圖,約旦河西岸分為8個省,加沙地帶分為5個省。

【經 濟】 以農業為主,其他有手工業、建築業、加工業、服務業等。巴經濟嚴重依賴以色列,據巴官方統計,巴約旦河西岸地區以及加沙地帶每年消費約40億美元的以色列產品,巴約有70%的商品和80%的服務來自以,以方代收巴稅款。巴以對峙對巴經濟發展形成嚴重製約。2010年底世界銀行報告認為,巴勒斯坦經濟已經達到建立獨立國家的水平。近兩年以來,由於外部財政援助未能及時到位、以色列持續對巴封鎖等原因,巴勒斯坦出現嚴重財政困難。

  2018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GDP)138.1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9%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021.4美元

  通貨膨脹率-0.19%

  失業率31.4%

  【工 業】 巴工業水平很低,規模較小,主要是加工業,如塑料、橡膠、化工、食品、石材、製藥、造紙、印刷、建築、紡織、製衣、傢俱等。

  【農 業】 四季分明,農產品豐富,農業是巴經濟支柱。13.4%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水果、蔬菜和橄欖(油)是外貿出口的重要部分,佔出口產品的25%。可耕地面積為16.6萬公頃。

  【旅 遊】 旅遊業是重要經濟支柱。巴氣候宜人,有大量的歷史文化古蹟,旅遊資源豐富。

巴勒斯坦概況

【交通運輸】 公路:有各類公路5146.9公里。2000年以後,由於巴以爆發衝突,巴交通建設陷入停滯。2009年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所恢復並得到一定發展。

  航空:1996年組建民航機構,1998年11月加沙國際機場投入使用,開通至埃及和約旦的航線,總投資2.5億美元。2000年9月巴以爆發衝突後,以軍摧毀並關閉加沙機場。巴勒斯坦航空公司屬巴民族權力機構所有,總部設在埃及阿里什,現有2架支線客機。

  【財政金融】 巴勒斯坦貨幣管理局(Palestine Monetary Authority,PMA)於1994年底成立。巴勒斯坦至今未發行本國貨幣,當地使用以色列貨幣新謝克爾(NIS)。

  【國際社會對巴經濟援助】 國際援助是巴民族權力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是最主要的國際對巴援助機構。美國和歐盟是最大的援助方。UNRWA平均每年總支出約12至13億美元。美國於2018年初宣佈切斷對巴方的援助,UNRWA面臨巨大財政困難。

  【軍 事】 根據奧斯陸協議,巴自治政府可建立警察部隊以保證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公共秩序和內部安全。目前警察部隊約有6萬人。

  【教 育】 受巴以衝突影響,巴教育狀況總體落後,巴目前文盲率為12.8%。主要大學有比爾宰特大學、成功大學、聖城大學、伯利恆大學等。

  【新聞出版】 主要報刊有《耶路撒冷報》(Al-Quds)、《日子報》(Al-Ayyam)、《新生活報》(Al-Hayat Al-Jadida)等。官方廣播電臺為“巴勒斯坦之聲”,官方電視臺為“巴勒斯坦電視臺”,均從屬於“巴勒斯坦廣播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