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後不知能否結緣

昨天,在一小拍上,看到一尊“胡人獻寶”立體圓雕件玉器,人物刻畫栩栩如生,皮殼包漿厚重,實經歷過歲月的考驗,乃唐代典型風格。

失去後不知能否結緣

第一眼,叫眼緣。或許投緣,價位在接受之列,隨欣喜,立馬下拍。後反顧細細端詳,愈發喜歡。自然,還得找出破綻,畢竟一件中古玉,蘊含著豐富燦爛的文化內涵。

一部中華史,有文字記載才幾千年,而玉文化追源至少上萬年,歷經歲月綿延而賦予宗教、精神、禮制、權利的內涵,豈可同日而語……

君子比玉玉德,吉祥如意之物。可當下,贗品、造假盛行,我等凡人怎可參透悟精,不下一番苦工,瞭解古人的智慧,怎能臆斷真還是假?

但喜歡是沒有理由的。這也是收藏的魅力所在吧!在真真假假中徘徊,探尋博大的文化精華,探索中認知和辨別方法。把玩欣賞自有樂趣,怡心怡情。不然,專家盛行,看真看假,憑得是啥?

細節決定成敗。但總有些解釋不清。畢竟,普通百姓、我等凡夫所學、所見、所聞、所覽、所觸十分有限,不敢妄斷……

尋尋覓覓,出現了微觀學、比較觀,結合館藏、實物,細研,痕跡學、化學、物理學等綜合定論才能鑑別診斷……

工、型、沁、料、韻、紋,透、肥、淨、熟、漿、次、神、縮等箴言錄說,所以,仿品可仿其型、痕、工等,但歲月的神韻騙不了人,東西自己會說話……

這“胡人獻寶”故事由來已久,寓意深遠。暫不說大唐文化的輝煌燦爛,僅走過絲綢之路,綿延交織的歷史文化淵源,足可以窺見一斑……

足可惜,最終無緣結緣,失去才知遺憾。不及細拍背部,渾圓灑脫,美,插肩而過,只好隨筆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