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編輯部: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人類歷史上,由病毒等微生物引發的傳染病始終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正是靠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才真正擁有了同疾病搏擊、打贏大災大疫的“殺手鐧”。戰勝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疫情,同樣離不開科技的強大支撐。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迅速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作出一系列極具前瞻性、針對性的重大部署。總書記胸懷全局、登高望遠,以“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的戰略眼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科研和物資生產“兩條戰線”,指導推動科研攻關工作不斷取得突破,為防控一線提供了“最有力武器”。

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越到關鍵時候,科技的支撐作用越加凸顯,對切實管用科研成果的需求也越加迫切。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著眼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對下一步科研攻關工作作出七個方面的重點部署:

一是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二是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準備;

三是統籌病毒溯源及其傳播途徑研究,搞清楚病源從哪裡來、向哪裡去;

四是做好患者康復和隔離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

五是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

六是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七是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國際合作。

這篇重要文章聯繫歷史和現實、結合當前和長遠、統籌國內和國際,既部署迫在眉睫的科研攻關任務,又提出著眼大局的科研攻關體系和能力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戰略方向,體現了我們黨對戰勝疫情等重大風險挑戰規律認識的深化,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前瞻佈局和科學精神。

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回顧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同重大疫病作鬥爭的歷史,深刻闡明:“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充分肯定科技戰線聞令而動、協同作戰,在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方面取得的進展成效;深入分析當前疫情防控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強調“越是面對這種情況,越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科技的作用,反覆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強調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讓科技為人類造福。在這次疫情遷延的不同階段、不同場合,總書記一直強調科技對戰勝疫情的支撐作用,對加快科研攻關作出一系列部署:

在地位作用上,總書記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把科學防治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在任務要求上,總書記要求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

在科研組織上,總書記重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可以搞揭榜掛帥,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要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綜合多學科力量,合力攻關;

在治療手段上,總書記要求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優化診療方案,提高臨床救治有效性;

在時間進度上,總書記要求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急事急辦,力爭早日取得突破,等等。

這些重要論述科學闡明瞭科研攻關的方向和方法、要求和任務,具有極強的指導性、針對性。

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指引下,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科技戰線迅速行動,科技、衛健等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爭分奪秒、掛圖作戰,短時間內取得了積極進展。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從多個方面對這一“積極進展”予以概括總結:

一是不到一週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

二是分階段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滿足了國內診斷檢測的需求;

三是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推薦到臨床一線救治;

四是採取多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疫苗研發,取得積極成效;

五是通過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六是短時間內構建了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

七是專家學者及時發聲、答疑解惑,穩定人心、堅定信心。

這些成績,充分體現了廣大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為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夯實了打贏這場硬仗的信心底氣,得到習近平總書記褒揚。

《求是》編輯部: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2020年2月11日,廣東醫療隊武漢前方ICU團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與後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舉行遠程視頻會診。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成績值得充分肯定,但挑戰依然嚴峻而緊迫。對新型冠狀病毒這個陌生的敵人,我們的認識還比較初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高度,以“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擔當,實事求是地將問題攤開,指出“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和宿主、傳播途徑、致病機理、危害性致命性、診療方案、救治藥物以及患者康復後是否存在後遺症等,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攻克這些重點難點問題,廣大科技工作者必須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繼續勇擔重任、盡銳出戰,“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的第一位問題。疫情發生以來,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以真摯厚重的人民情懷,強調“盡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就“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對科研攻關提出明確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科研和醫務工作者堅持將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作為應急科研攻關的重中之重,邊救治、邊總結、邊改進。根據臨床治療經驗積累和研究進展,診療手段不斷優化,已發佈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在醫療救治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截至3月12日24時,全國已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4111例,但也要看到,全國仍有4020例重症病例,每天還有死亡病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研攻關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當作頭等大事,強化科研攻關支撐和服務前方一線救治的部署,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救治協同,讓科研成果更多向臨床一線傾斜”。

藥物是人類與疾病鬥爭的有效手段,但新藥物的研發是一個艱難的長期過程。疫情緊急,時間極為關鍵,早一刻找到有效藥物就能挽救更多生命。短期內,確保安全性的老藥新用就是有效方式;同時,臨床實踐也證明,中醫藥在阻斷輕型患者向重型患者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成效。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藥物研發進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加快推廣應用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藥物,同時根據一線救治需要再篩選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探索新的治療手段,盡最大可能阻止輕症患者向重症轉化,切實提高治癒率。先進技術是臨床救治的有力支撐。比如,恢復期血漿治療就是帶有生命溫度的科技進展,在前期臨床實踐中已顯示出較好療效。總書記強調,要採取恢復期血漿、幹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治療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儘量降低病亡率。這些要求具體而精準,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指明瞭應對之策。

加快推進疫苗研發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之一,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歷史經驗,著眼長遠防控需要,強調指出,“疫苗作為用於健康人的特殊產品,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準備”。

從歷史看,正是由於疫苗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人類才徹底消滅了天花這種古老的烈性傳染病,麻疹、脊髓灰質炎、乙肝等曾肆虐全球的傳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國高度重視疫苗研發生產和管理工作,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2019年更是制定了全球首部綜合性疫苗管理法律。通過實施免疫規劃,我國已經有效控制甚至消除了多種傳染病,多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求是》編輯部: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家迅速將疫苗研發作為重點攻關項目之一,沿著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攻關工作。目前,疫苗研發工作正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科學、規範、按技術要求穩步推進,部分疫苗有望在4月份申報臨床試驗。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準備”的高度,對疫苗研發和產業化工作作出關鍵部署:

一是“要加快推進已有的多種技術路線疫苗研發,同時密切跟蹤國外研發進展,加強合作,爭取早日推動疫苗的臨床試驗和上市使用”, 為下一步疫苗研發工作指明瞭方向。

二是從堅持疫苗產品的戰略性和公益性的高度,要求“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建立國家疫苗儲備制度”。這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戰略之舉、長遠之計。

搞清楚病源從哪裡來、向哪裡去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病毒溯源和傳播途徑研究,對整個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必須全力弄清楚。”只有找出病源,摸清病毒傳播途徑、變異規律和潛在風險,才能為從源頭上切斷病毒傳播、防止疫情擴散、復發和以後類似疫情發生,提供科學依據。

疫情發生後,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部署了新冠病毒溯源和傳播途徑研究。全國相關科研人員不懈攻關,對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中間宿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對病毒傳播途徑的認識也不斷深化,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參考。但是,“這次疫情病毒很狡猾”,對病毒的認知還需要一個過程,病毒溯源等工作依然面臨很大困難,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求是》編輯部: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統籌病毒溯源及其傳播途徑研究,搞清楚病源從哪裡來、向哪裡去”,強調“新技術發展為病毒溯源提供了新的手段”。比如,可以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體的結合特徵,評估可疑動物作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流行病學和溯源調查,提高精準度和篩查效率。這些要求,為科學論證病毒來源、儘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指明瞭方向。

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

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既要重視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的心理健康狀況,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深入北京和武漢一線考察慰問等多個場合,都強調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做好患者康復和隔離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

這次疫情突如其來,波及範圍大、持續時間長,無論是對患者及其家屬,還是對一線醫務人員和隔離群眾,乃至全體人民,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衝擊,如果不及時疏導和調適,就有可能演變成為這樣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社會穩定隱患”。

抗擊疫情,“心理防疫”也是重要戰場。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心理干預和疏導要遵循規律,發揮各專業優勢,動員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方面力量,因人因時、分類施策。比如,對於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要加大心理支持、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力度;對出現心理危機的人員,要提供危機干預及精神科診療服務;對康復患者和隔離人員,要重點提供疫情認知、健康指導和心理情緒輔導等服務;對醫務人員等一線工作者,要及時提供心理支持,減輕心理壓力。

鑄就更多“國之重器”

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防範化解這一風險挑戰,始終是我們須臾不可放鬆的大事。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深化了國家總體安全內涵。從這一政治高度出發,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對“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部署了一系列重點工作。

“要統籌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和水平”。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組建科技攻關組,發揮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利器。要總結有效做法,推動形成制度化成果,不斷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和水平。

“要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佈局,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對傳染病的防控,要把更多的工作做在前面,不能等疫情發生了、問題變大了才來防控。這次疫情防控的經驗教訓也啟示我們,必須進一步抓好基礎性工作,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及時有效捕獲信息,及時採取應對舉措。

“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後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疫情防控,考驗平時的儲備和積累,只有平時準備好應急行動指南,才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啟動,從容應戰。要從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出發,推進緊急狀態下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建設。

“要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章中再提這一重要戰略,強調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從這樣的高度出發,總書記作出多方面部署:加快推進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領域科研力量佈局,整合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國家重點科研體系,佈局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

“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離不開先進的醫療設備。在這次疫情防控鬥爭中,ECMO、移動P3實驗室、移動CT等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端醫療裝備還是我們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這些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於衛生防病工作的偉大創舉。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除“四害”、“五講四美三熱愛”、“三講一樹”、衛生城鎮創建等群眾性衛生活動深入開展,大幅提升了全民健康水平和文明衛生素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並對“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指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取得顯著成效。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再次鮮明提出要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這一運動的內涵非常豐富,主要目標就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發動起來,全民動員、全民參與,解決影響健康的突出衛生問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總書記強調指出,“這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更多應該從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

比如,在飲食習慣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有關方面要嚴格執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交易,從源頭禁止非法捕獵、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比如,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要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穩步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為人民群眾打造健康環境,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加強科研攻關國際合作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合作、同世界各國團結互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就疫情國際合作同多國領導人會談通話,強調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發揮我國負責任大國作用。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再次深刻指出:“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


《求是》編輯部: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疫情發生後,我國在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的同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的國際科技合作。中國第一時間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安排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組實地調研,對中國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設性意見;與全球10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多份技術文件;與多個國家開展技術交流,分享防控救治經驗和方案,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做好防範和應對準備;克服自身困難,向出現疫情擴散的一些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捐贈、出口急需抗疫物資,派出醫療專家團隊緊急馳援……這些舉措,既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彰顯了中國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舉國動員應對嚴峻挑戰,以巨大的犧牲“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多次指出,中國的行動有助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為診斷以及採取防控措施做好準備,“幫助了國際社會向前邁進”,為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窗口”。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分析說,中國強有力的干預措施顯著改變了疫情蔓延的“曲線”,“中國人民的堅韌和奉獻,極大延緩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

這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多點發生,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章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這些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的決心和擔當,為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國際合作指明瞭路徑。

回望新中國歷史,黨領導人民一次次戰勝各類疫病,離不開科技利器。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利器必將更加有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再立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