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包貝爾為藝人“叫屈”,但綜藝剪輯裡還真有不少門道

“一剪梅”?包貝爾為藝人“叫屈”,但綜藝剪輯裡還真有不少門道

“一剪梅”?包貝爾為藝人“叫屈”,但綜藝剪輯裡還真有不少門道
“一剪梅”?包貝爾為藝人“叫屈”,但綜藝剪輯裡還真有不少門道“一剪梅”?包貝爾為藝人“叫屈”,但綜藝剪輯裡還真有不少門道

以《青春有你 2》、《創造營 2020》等為代表的青年團訓綜藝的走紅,給了圈內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新人展現自我的平臺,但平臺終歸還是得 " 看本事分果子 ",新人如此之多,不說厚此薄彼吧,誰的戲份多了,誰露臉少了,總少不了衍生些場外的 " 口水戰 " 上演。

近日,演員包貝爾就 " 導演 " 了一出有關《青春有你 2》的場外 " 口水戰 "。當日,包貝爾在個人微博中,分享了自己公司四名訓練生靳陽陽、徐軫軫、張夢露、孫美楠參加《青春有你 2》的初舞臺視頻,併發文暗示是否有內幕:" ‘一剪梅’?怎麼充值?",疑似公開質疑節目組的剪輯。該條微博隨即引來網友圍觀,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頭名。

據記者瞭解,包貝爾公司河馬影視旗下的這四位訓練生,初次舞臺表演的《眉飛色舞》並沒有出現在節目的正片中,而是僅在隨後以舞臺純享版(即純表演內容,無導師互動、訓練生交流等內容)的形式呈現。

身為老闆,能親自下場替自家藝人鳴不平,包貝爾確實表現得 " 既直又剛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 從幾倍甚至十幾倍於成本時長的素材庫裡,整合然後剪輯出成片,箇中取捨肯定不可能所有環節都照顧到。" 而且綜藝的 " 剪刀手 " 們並不是簡單地拼湊和剪輯," 它要照顧到普通觀眾看節目的娛樂性,粉絲側重於自家偶像,而藝人和公司會關注藝人自身形象,節目組就主要關注呈現效果,多方之間的妥協和利益最大化,怎麼可能是想當然的一剪了之。"

本報記者周詩浩 長沙報道

事件:旗下藝人的鏡頭 " 一剪梅 "?包貝爾下場 " 護犢子 "

熱播綜藝《青春有你 2》的開播,又打響了新一年的娛樂圈新人 PK 戰,百餘位新人訓練生齊聚一堂,角逐最終成團出道的資格。原本一眾青春靚麗的美少女們在舞臺上 PK 唱跳就已經很有噱頭了,怎料還有藝人公司老闆親自下場 " 護犢子 " 的戲碼上演,吃瓜群眾的瓜子、飲料都快供應不足了。

《青春有你 2》已經在 3 月 12 日和 3 月 14 日播出了兩期節目,但是在《青春有你 2》初舞臺表演評級中,包貝爾公司河馬影視旗下的四名訓練生靳陽陽、徐軫軫、張夢露、孫美楠的初舞臺表演《眉飛色舞》,卻並沒有出現在這兩集正片的內容裡,而是僅在隨後以舞臺純享版的形式出現。作為藝人 " 家長 " 的包貝爾忍耐不住了,直接下場開撕,質疑節目組剪輯欠妥:" 一剪梅?" 不少網友也在轉發和評論區幽默表示," 宣傳委員已上線 ",還有網友調侃," 包總好直接 ……"

針對包貝爾的質疑聲音,記者也嘗試聯繫節目組相關工作人員,但截至記者發稿時,節目組暫未對質疑聲音做出回應。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作為一檔成熟的訓練生成長類綜藝,《青春有你 2》算是一季度的頭牌流量綜藝,節目開播以來,已經連續數天位居綜藝熱度榜的首位。" 當觀眾將目光聚焦在節目中一百多位訓練生時,更不能忽視這些藝人背後還有藝人經紀公司的博弈,差不多有 40 多家經紀公司在幕後站臺,這些訓練生有的來自樂華娛樂、香蕉娛樂、絲芭文化之類的知名經紀公司,也有的來自像河馬影視這樣的新興經紀公司 ……"

該知情人士表示,藝人能夠登上這個舞臺,自然少不了所屬經紀公司的推薦和助力," 但藝人可以走多遠,主要還是得看藝人本身的才藝能力、親和力等,其次也看經紀公司怎麼在場外為自己的藝人‘加分’,比如網絡投票、組織藝人粉絲的應援等等。"

釋疑:難道真是 " 剪刀手 " 不待見?" 箇中取捨真不是想當然 "

既然扶持新人上節目這麼不容易,那麼包貝爾 diss 節目剪輯不公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在娛醬傳媒製作部經理智超看來,一檔綜藝節目的剪輯,真不是我們外人看起來那麼簡單明瞭。" 單從前期的素材庫整理開始,就是一個繁雜的工作過程。一期成片一個小時的節目,傳到後期剪輯手裡的素材至少也有七、八個小時,有的戶外真人秀就更長了,每個藝人都有跟拍攝影,需要把所有藝人的跟拍視頻整合在一起了,然後在剪輯成片。"

" 業內的共識是,好的綜藝剪輯一定是做到最極致的‘平衡’。" 智超說,這個‘平衡’就是要把握好各方接受的臨界點," 普通觀眾肯定是看重節目的娛樂性,粉絲側重於自家偶像,而藝人和公司會關注藝人自身形象,節目組就主要關注呈現效果,多方之間的矛盾要協調好,怎麼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最終視頻素材選擇用哪些,放棄那些,箇中取捨真的不是想當然。"

雖然節目組剪輯或多或少會有問題,但包貝爾旗下藝人的鏡頭少,到底是節目組剪輯問題還是應該在藝人自身找原因呢?有不少網友的評論是," 看了包貝爾發佈的完整版表演,在我看來,鏡頭少並不是節目組剪輯的問題,還是藝人本身特點不夠鮮明 ……"

" 節目共有 100 多位訓練生,不可能將每組選手的表演都播放完整,自身實力不突出、個性不鮮明的表演,就很可能被節目組棄之不用。" 智超說,這其實也是為了平衡。不過,平衡可能不僅是節目呈現的最終目的,也可以說也只是基礎。" 換而言之,它只是節目在初期呈現時達到的一個效果,作為剪輯師,在節目的平衡上,還要儘可能為節目增加很多‘特效’,比如埋藝人的噱頭,挖掘藝人的亮點, 像去年的熱播綜藝《中餐廳》,藝人黃曉明 " 霸道總裁 " 的話題人設,就離不開後期剪輯時有心的抓取和放大,這才為節目製造了更大的討論度。"

聲音:節目故意 " 劇本 " 化,才是行業的癥結

包貝爾質疑旗下藝人的表演被全部剪掉,這種忿忿不平能夠被理解,不過智超也指出," 從節目的整體呈現來看,後期剪輯需要照顧節目時長,也需要顧及節目的觀賞性,如果這組藝人的表演確實一般,那麼可以以快剪片段的方式呈現,倒是沒有必要完全剪掉,至少節目裡有個幾秒的簡短交代。"

資深綜藝市場研究人士餘先生認為,相比這次的藝人表演被剪風波,更值得行業關注的應該是最近幾年綜藝節目裡氾濫的 " 劇本熱 "。" 這些年來,很多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節目,從一門‘講故事藝術’變成了‘亂講故事藝術’,後期剪輯放大藝人的矛盾和衝突,故意製造話題,引導觀眾的爭議關注,這就感覺像是藝人們在照著一個火藥味十足的劇本演戲一樣,這犯的錯可比剪掉了藝人的表演要嚴重多了。"

餘先生說," 還是希望剪輯師們在剪輯前,不要刻意去博一些噱頭,作為觀眾,也儘量看到剪輯師們在剪輯背後的艱難抉擇一面。"

行業:" 訓練生成團 " 模式正盛,但背地裡是硝煙亂戰

這起因為 " 剪輯 " 而起的風波,引發了眾多網友圍觀,也讓大家更加關注了國內訓練生市場的狀態。目前來看,國內訓練生市場覺醒的這幾年,訓練生資源還未被過度消耗,市場也有較為寬裕的時間等待新苗生長。" 所以才促使了像《青春有你》、《創造營》等青年團訓綜藝的走紅,而這些節目的出現,也反推很多經紀公司開始包裝自家的新人來博流量、博人氣。" 但餘先生也認為,各家公司一股腦地衝上來,都想分一杯羹,最終導致了參局這個訓練生市場的公司質量良莠不齊。

" 以這次的《青春有你 2》為例,比如像推出了大型女子團體 SNH48 的絲芭文化,這家公司可以算是其他公司的前輩,還有香蕉娛樂、樂華娛樂這樣的公司,都是在培育訓練生領域的佼佼者,他們推選來的訓練生,自然素質不會太差 …… 當然也有一些我們並不熟悉的新公司,在花大精力捧旗下的練習生,他們不僅要依靠節目本身來帶來藝人的曝光度,也需要公司合理運用手中的資源,為旗下藝人打造合適的市場定位與形象,但最終回報率如何,訓練生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獲得怎樣的增值,目前都不得而知。"

舞臺上,是經紀公司之間的比拼,而 " 訓練生成團 " 模式的背後,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暗戰。" 在國內訓練生產業中,平臺方的地位不容忽視。經紀公司的藝人通過平臺綜藝得到流量增長和資本青睞,但實現了藝人增值後,如何與平臺分享藝人利益,卻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圍繞藝人資源形成的衝突,正是藝人經紀公司與平臺方的主要矛盾。" 當偶像流量在平臺孵化形成,藝人的‘雙重經紀’身份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即便在平臺成團出道前,有各種合同條款來劃分藝人在自己經紀公司和平臺方的利益關係,但實際操作起來,依然難免劍拔弩張," 像此前的孟美岐、吳宣儀、張紫寧一度從‘火箭少女 101 ’退團,後來又迴歸的事情,這其實就是平臺方與經紀公司之間的博弈,只要‘訓練生成團’模式還盛行,這種幕後暗戰就不會結束。"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