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大招已經放出。

文丨何旭

3月初,一則小道消息在微信“視頻號”評論區流傳:多看視頻多點贊,即可獲官方邀請開通視頻號。

這類消息一時遍佈各處,使人感到難辨真假。

正如很多社區剛開始推廣時那樣,這一現象成功引起了用戶的好奇。只是這好奇也很快就消散了——有人已在視頻號錄製了短視頻駁斥這一謠言。

人氣似乎有所下滑。目前兢兢業業更新著內容的有騰訊各種官方賬號,“騰訊雲”、“騰訊”主要負責講述員工居家辦公的小笑話,“騰訊新聞”、“騰訊電影”按各自領域更新內容,一起為流量家族新平臺吆喝著。

這是關於騰訊2020年3月初重新開始做短視頻的故事。

自2013年開始做一個叫做“微視”的產品以來,騰訊進入短視頻賽道已有7年。有媒體盤點過,騰訊對外公佈過的短視頻產品,不下14款。對於領銜主演的微視,在它復活之後,更是加大資源砸錢持續至今。

短視頻已然成了這個社交帝國最耿耿於懷的夢。

01

出征短視頻

微軟開發的Vine,並沒有像它的前輩臉書、推特那樣,規模化成長並壯大。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短視頻應用在出生僅半年後,即2012年10月,被推特收購。不知是否受此啟發,或純屬巧合,一個一直在北京天通苑做著快手GIF動圖的創業團隊,開始調整他們的方向,從工具應用向短視頻社區轉型。

一翻折騰後,Vine的用戶數據停在了4000萬,4年後推特宣佈,關閉Vine。和國外社交平臺多把短視頻當作一種工具不同,獨立短視頻應用的火種在國內卻愈燒愈旺。

騰訊較早注意到了這個機會。當它於2013年下半年推出微視的時候,字節跳動還在忙著為剛出生一年的今日頭條奔走,找人、建團隊,思考“信息找人”這事兒到底該如何實現。同期出現的秒拍也值得注意,它已和微博綁在了一起。

微視也強調和微博的相似性,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團隊正是騰訊微博的人馬,且在推廣中也說了,運營主要基於騰訊微博。在當時的一篇宣傳文稿中,還可發現這樣的語句:你會發現這是個頗似微博的手機應用。

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在微視推廣史上,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一向低調的馬化騰曾在上面發過4個小視頻——儘管也就是拍拍騰訊公司的大廈滑梯什麼的。

似乎看準了“視頻版微博”的路子,微視前期方向也是引入明星,走粉絲經濟。主持人謝娜曾發過的一個8秒短視頻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的她足足有3秒不發一言,之後忽然移動,用誇張的語言向觀眾介紹,這是個新的應用,圖片是可以動的。

大量的營銷費用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下載量居蘋果商店免費榜前五名,用戶數量增至4500萬。這是微視生命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2014年它即開始承受來自秒拍和美拍的雙重壓力。從美圖軟件中誕生的美拍,衝榜能力更強,發佈沒多久便衝到了免費榜前列。

另一個“對手”則極富戲劇性——它是微信。2014年9月微信新版發佈,首次支持用戶在朋友圈和聊天框裡發小視頻。

不再繼續燒錢、數據下滑,對手崛起,集團內部支持力度不明,被認為是微視在2015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微視很自然地消亡了。搜狐科技曾在一篇報道中提到,微視的用戶數量始終在5000萬以下徘徊,它最後一次更新是在2015年4月。

一個月之後,秒拍另一夥伴“小咖秀”上線,同樣擁有極強衝榜能力,兩個月後衝到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一名。此外,美拍用戶數早早破了1億,當時有宣傳稱,它的破億速度,超越了微博微信。

另外兩件事也不可忽視。也是這一年,快手用戶數破億,還未被媒體關注過;字節跳動將於8個月後首次組建短視頻團隊。

短視頻信息流應用,第一回,在國外沒有直接對標的。

接下來的2016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風起雲湧的創業團隊無疑持續撥動著騰訊想要加入的心絃。後微視時代,騰訊的應對之道是,做了一堆各式各樣的短視頻應用。

或許由於鵝廠謹慎小心的工程師文化,對於這一時期發佈的不少產品,我們所知不多。多數有關它們的新聞是,發佈了1.0版、3.0版,在對它們的描述中,也很少見到當時廠商熱衷提到的各類“顛覆”、“明星產品經理”、“改變世界”等詞。

但在一款於2016年1月推出的,名為“閃咖”的應用文案裡,我們還是能略見騰訊此刻的焦慮。當時對它的介紹是這樣的:這款應用“幾乎容納了小咖秀、秒拍、美拍吸引用戶的產品特點”。

之後,騰訊持續推出各類短視頻產品,在此無需贅述,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它們的名字:QIM、MOKA魔咔、DOV、MO聲、Yoo……

最後還是決定復活微視。但在正式復活前,它還有個十分詭異的動作。不知是否和那段時間投資了快手有關,2017年3月,久無更新的微視忽然宣佈,將關閉服務。

這則消息引起許多人不解,這主要因為它接下來的幾個動作:明明聲稱將關閉服務,卻又於5月、6月、8月在蘋果商店上更新了3次軟件。

仔細看看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便不難理解騰訊的焦慮。人們在短視頻上待的時間越來越長,都快沒時間打遊戲了。

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抖音2020春節期間公交站牌營銷


在談及微視復活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下,騰訊之前的一些焦慮症都是怎麼治好的。

02

焦慮再求解

回望過去,不難看出,騰訊焦慮症的治療,主要有這樣兩種方式:一是焦慮源頭消失,主動或被動放棄業務,自行痊癒;二是找到夥伴,將業務合併。

如果你用過人人網,或許還記得,那段時間還有個網站上掛片四葉草的“朋友網”。

校內和開心火了幾年後的2008年,騰訊正式內測QQ校友。兩年半後它有了新名字,“騰訊朋友”,發展勢頭不錯。所對標的正是紅火的人人網。人人於2011年5月在美上市,市值超55億美金。同年7月,騰訊朋友改名為朋友網。

之後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襲,騰訊換了武器,而人人網流量下滑,日甚一日。社交大敵警報解除。在人人網市值縮水92%的那一年,即2017年7月,騰訊發公告稱,朋友網停止服務。

另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是,騰訊曾大力做電商不成,最終投資京東。而騰訊做搜索,路徑大同小異。

2006年騰訊發佈搜搜(soso.com),進軍搜索領域。3年後有人發現,原先搜索結果頁面的“以下結果由Google提供”字樣消失。分析人士據此認為,這很可能表明搜搜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技術。

但這種好兆頭未能持續。4年之後,騰訊終於還是放棄了自己做搜索引擎的想法,選擇和搜狐、搜狗合作,搜搜業務被打包進了搜狗。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以前,騰訊還有許多時間慢慢研究,在做與不做間做選擇、投資源,那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後,留給騰訊仔細研究的時間就短了,關閉一個新業務的決策週期變得更短。

這一狀況在疊加了“3Q大戰”的深層次影響之後,最終促成了一項重大改變的發生:2011年以後,對於不熟悉的業務,騰訊開始頻繁投資。這一舉措在2014年達到高峰,它接連投了滴滴、大眾點評、京東、58、人人車等,開啟了大舉投資明星公司的時代。

比起之前社交網站做了9年才關閉,搜索業務做了7年,騰訊做微博,只持續了4年。

做國產微博,飯否是第一家,緊接著來的,就是騰訊實驗室一款名為“滔滔”的產品。沒人懷疑,和飯否來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類似,“滔滔”主要表達的是“滔滔不絕”的言說之意。

兩年後飯否被關閉,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幾個月後騰訊上線“騰訊微博”,正式打響微博戰爭。

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奈何新浪微博天生媒體基因,加上明星勢能加持,幾年後就上市了。

騰訊看上去早已無意跟進,在微博上市3個月後騰訊流出消息,稱騰訊微博事業部被撤掉。騰訊對此回應:微博部分人員進入微視。

戰爭結束,微博焦慮消失,短視頻時代正式開啟。

可見,作為互聯網巨頭,忙於研究新事物,並隨時準備與其打仗,是必修課。若市場飽和穩定,便不再提及,若戰場一直火熱,便也要奉陪到底。很明顯,短視頻業務是後者。

終於,微視在消亡兩年後,有了一絲復活的痕跡。

2017年11月,微視團隊接受媒體採訪,正式亮相。再度歸來的微視已然獲得了集團的大力支持,和兩年前微信當著自己面推出視頻功能的時候已大不一樣。

其一,宣傳無一不在說,集團大力支持。和QQ空間做深度合作,QQ音樂提供曲庫,視頻綜藝提供明星資源打包支持,王者榮耀的AR玩法不可錯過。這種力度大到,那時能在網上看到不少帖子在問,怎麼關掉手機QQ裡的微視推送。

生態建設方案也拿了出來,大規模補貼,邀請達人入駐,快手抖音在玩的,一個也不能少。

這種支持持續至今。有2019年的春節紅包雨,自制綜藝獨家力推,朋友圈開放30秒拍攝特權。2020年春節,微視紅包方案是嚇人的,組的明星團更大,聯合的品牌更多,甚至搬出了連續簽到送騰訊視頻VIP,對普通用戶極具誘惑力。

直到2020年疫情停住了微視的春節營銷步伐。

而正當所有人覺得微視被騰訊放到了一個極其高的位置的時候,視頻號於前些時日悄然推出。

作為王牌武器,微信裡各種功能的增刪,毫無疑問均須小心謹慎。在朋友圈下面放出視頻號,騰訊這次可謂拿出了核武器。

03

對手的佈局

2020年1月,快手拿出10億元紅包,成為春晚獨家互動合作伙伴。一向較少聲張的快手,自行走到舞臺中央。

自2015年以來,春晚成了互聯網公司打破用戶圈層,做全國營銷的極好渠道。城市返鄉居民自發傳播,十幾億國民在同一時間無所事事,營銷效果是驚人的。

抖音也在這期間跟進。2020年1月6日,抖音宣佈日活破4億,幾天後,兄弟產品火山小視頻改名“抖音火山版”,似將以合力共同迎敵。

可以想見,若無新冠病毒肺炎事件,2020將是快手抖音爭搶地盤激烈的一年。

同為“殺時間”友商,騰訊怎滿足於僅僅隔岸觀火?

對快手的擔憂沒那麼大,騰訊早於2017年即投資了快手,算是暫時站到了一起。這裡面最重要的,有個“不省心”的字節跳動。

騰訊第一款廣為人知的,阻擊字節跳動的產品是2015年推出的“天天快報”,它曾因大規模在公交地鐵投放引起網友注意。發展3年之後,天天快報月活為5000萬,據稱僅為今日頭條四分之一左右。

天天快報聲量逐漸下去,如今更已更名為“看點快報”,這並不意味著騰訊放棄了對頭條的戰略防禦,而是隨著字節跳動轉移戰場到短視頻,騰訊也逐漸轉移了兵力。

更令人注意的是,在跟騰訊吵了幾場架,打了幾場嘴仗和官司後,字節跳動準備開始做一個新業務——社交。據稱它第一個立項的社交軟件就是在2018年年中,正是“頭騰大戰”期間。

如你所知,這款名為“多閃”的社交產品,最終是和王欣的“馬桶”、羅永浩的“聊天寶”同一天即2019年1月15日正式發佈的。發佈會現場遭遇的尷尬即表明了它們前路的艱難。微信把它們的下載鏈接屏蔽了。

和聊天寶的前身“子彈短信”一樣,經過短暫下載高峰後,多閃的關注度斷崖式下滑。看來在“逃離朋友圈”呼聲之下,用戶對一個新社交軟件的好奇或期待是有的,只是,都不是這幾款。

海克財經從多個信源處瞭解到,字節跳動行動迅速地在戰略上放棄了多閃。上線4個月後,多閃已被整體併入頭條系的另一款產品Faceu激萌,雖然直到現在,其獨立APP仍未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

正如騰訊執著研究短視頻,頭條做社交的心也沒滅。它緊接著又發佈了一款名為“飛聊”的軟件。一個“聊”字,意圖已無需隱藏。

除開正面戰場,字節跳動也一直在構建更強的戰略進攻體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抖音的國際化。

3月10日,在知名搖滾樂隊Coldplay發佈在Youtube上的一個已突破7.9億次播放的MV下,一條發佈於兩個月前的,點贊最多的評論提到了Tik Tok——抖音海外版。它是這麼說的:我最怕的是這首歌被“抖音化”。這條評論的點贊人數超4000,回覆區對此評論不一。

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這無疑反向驗證了抖音在海外的影響力。抖音出海,除了攻城略地,所鞏固的也正是其國內產品防禦體系的基石。

3月12日,字節跳動發佈公告稱,張一鳴今後將主要領導公司全球戰略和發展,會花更多精力完善全球團隊,國內相關事務交由張利東和張楠負責。

這無疑是一項重大戰略調整,它體現了字節跳動在國內流量紅利消退之際的更大野心。

除了短視頻、社交,對長視頻內容,字節跳動也有不小的興趣。

受疫情影響,原打算在春節期間上映的大片《囧媽》,臨時決定在互聯網上免費播放,花6.3億買了版權的,正是字節跳動。大額投資花出去,告訴了用戶一件事:在抖音上看電影,也是有可能的。

從2016年的60億開始,字節跳動營收即呈2倍以上增長,2018年達500億,再到媒體年初爆出,2019年營收超1400億(儘管官方說不實),蛋糕越來越大。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倒還不是抖音頭條產品,而是字節跳動生產爆款的能力。別忘了,這家還未上市的公司頭兩款產品叫搞笑囧圖和內涵段子,內涵段子用戶一度達2億,遠遠甩開對手。搜索引擎、視頻信息流,是後來的事,都是某種關於信息該如何流動的理念所下的蛋。

社交帝國騰訊,已在各領域全方位建起了城池。顯然,它已感受到了來自字節跳動的某種威脅。

於是便有了在已經決定大力推微視的情況下,又於2020年3月突然上線“視頻號”,同時放出了“微信朋友圈下面第一個按鈕”的大招。

疫情期間,用戶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是空前的。和視頻這一媒介比,文字傳達效率高,傳播速度快,微信體系內,一切正高速運轉。可以說,微信選擇在此時開通視頻號,是騰訊長期以來在短視頻業務上的訴求所致,也更可能是疫情突發之時,信息得以快速生產和流動下的一次決策加速。

騰訊的短視頻焦慮症要終結了嗎?


目力所及,這個乍看上去,長得有點兒像Instagram的產品,自上線以來,的確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好奇,不管是騰訊官方眾多夥伴賬號,或是自拍宅家指南的明星們,已經在上面發佈了大量和疫情有關的內容。短視頻本質是信息內容服務,疫情期間的產品、內容、公關運營之道自然也多有不同。這給了騰訊用視頻號撕口子的機會。

兩天前,一個名為“微信時刻”的視頻號發佈了一個短視頻,用60秒的時間詳細介紹了視頻號的各種特點和優勢,不出意外地,它附上了一個開通視頻號的真實方法。

如果評論區數據真實無誤,那麼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見證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截至3月12日,這一短視頻,已共收穫7827條網友評論,1.9萬個贊。而此時,距離微信在發現頁悄然上線視頻號僅過去了一個月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