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350萬,開學之後,你還會是其中一員嗎?

突發的“疫情”使在線教育成為唯一選擇,釘釘、企業微信、雲課堂等各類平臺異常火爆,各類在線教育企業股指齊漲,作為龍頭的新東方漲幅高達20%多。

數據顯示,全國14萬所學校、290萬個班級在釘釘開課,覆蓋全國30多個省份的1.2億名學生。全國350萬人民教師在釘釘上當起了主播。

  • 在線教育的“得”與“失”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成為首選,毋庸置疑。對家長而言,既有無奈,也有必須。本就不懂教育的家長,突然迎來“超長假期”,一時間手足無措。通過在線教育,可以指導學習,鞏固知識。

同時,學校的強力推進,許多老師被迫變成了“主播”,在線升旗、在線授課、在線答疑、在線批改作業……家長也必須讓孩子參與。

1.2億,350萬,開學之後,你還會是其中一員嗎?

在線教育優勢不必多說,劣勢也暴露無疑。寬帶、電腦或平板成為必須,一些老師和家長不得不緊急購進設備;

每日打卡、準時收看、準時提交作業……每天孩子學習,必須搭上一個會操作的家長。

錄課、直播、打卡、報表……每天線上各種卡、聽不清、看不清,讓原本正常輕鬆的教學變得複雜、不可控。

線上、線下教育機構也各顯神通,各種試課、約課、直播撲面而來,叮叮噹噹讓家長不勝其煩。

  • 教育仍需迴歸本質

特殊時期,在線教育的火爆理所應當,但教育不同於商品,終將回歸本質。

許多家長和老師發現,在線教育對於年齡稍大、自控力強的孩子來說,可以成為有益補充。

但對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不僅會帶來諸如視力等健康問題,更重要的是教育效果。

1.2億,350萬,開學之後,你還會是其中一員嗎?

早期一份關於美國課堂互動研究表明,教師講課時間佔了課堂時間的80%~85%,這引起了很多教育和心理學專家的擔憂。

因為他們發現,在這樣的課堂上,雖然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但學生卻變成了消極的旁觀者。而消極的環境中,學生無疑會變得厭學。

如今,我們在解決課堂教育方面尚存在如此問題,更別說線下教育了,又如何期望在線教育可以解決,在線教育只能是輔助和補充。

  • 疫情過後的選擇

上過一波在線課程後,一方面,家長看到了在線教育的良莠不齊;另一方面,也應該可以看到了他們的大同小異。

品牌機構全而精,但就家長選擇課程來講,授課質量不取決於品牌而取決於老師。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會上課的好“主播”不一定是“好老師”,否則大多數學校老師就該被淘汰了。

1.2億,350萬,開學之後,你還會是其中一員嗎?

“好老師”應該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純粹的信息給予者,這樣學生才會熱愛課堂、熱愛學習。單純的知識給予者只會讓學生變成“流水線”上的商品,而無法成為獨立的思考者。

一位孩子學生成績優異的家長表達了她的擔憂:

作為一個有工作經驗的家長,我很難相信孩子在學校的成功能夠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取得成功。他們只需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讀後感即可,而我不得不運用自己的才智來完成我的業務報告。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必須充分自信地展現真實的自我。而我的孩子只要與所有其他孩子表現相同、完成相同的作業,就能得到高分。

因此,無論什麼形式的教育,手段只是手段,教育的本質不會變,選擇“好老師”永遠是唯一決定因素。

1.2億,350萬,開學之後,你還會是其中一員嗎?

“好老師”的課堂,應該是與孩子積極互動,鼓勵合作學習,允許學生犯錯並大膽提出新觀點,還願意大聲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並能在課後得到老師的人文關懷,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以外生活難題的……

我們相信,這樣具有人文情懷的老師仍然會選擇奮戰在三尺講臺,只有面對面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感知學生的情感。也許一波線上繁榮之後,有些老師找到了第二職業,但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同時也是教育工作者,我更願意在線下尋找“優秀”的教師而不是會“秀”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