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日前,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南京召開。中國化工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江蘇省今年將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變。

  大力推進智能製造

  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去年來,通過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江蘇省已建成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杆工廠。今年,江蘇將著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以“三化一補兩提升”為方向,開展大規模技術改造,提升企業內在素質,激發企業內生動能。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變。

  而在石油和化工領域,江蘇企業正穩步推進智能化工廠建設,成效明顯。以金陵石化為例,在生產營運方面,金陵石化異常管理系統對300多個關鍵點進行實時監控報警和閉環處理,提升應急處理能力,同時還建立首個運行部級智能生產控制平臺,加強生產過程在線監控。在安全環保方面,金陵石化VOC環保監控預警系統對區域內VOC實時監控,實現二級報警功能,滿足環保要求。在基礎設施平臺方面,該公司數字集群無線調度通信系統升級項目,有效提升了公司生產調度指揮的無線通訊信息化水平,為指揮調度、應急處置奠定基礎。

  去年在江蘇舉辦的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金陵石化集中展示了中國石化智能化工廠建設整體狀況,包括從原油採購、生產優化、產品出廠等領域的20個智能化信息系統應用情況,以及智能化建設在原油優化、“日效益管理”、出廠優化等智能化系統平臺,及其在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綠色發展和在“大生產、大平穩、大效益”中的作用和效果。

  雖然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術的應用會給化工等行業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但工業互聯網信息化改造投資規模大、回收慢,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積極性並不高。江蘇“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制定普惠性扶持政策,切實降低中小製造業企業信息化改造和“上雲上平臺”成本,同時加快工業企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推進工業互聯網專線提速降費,降低中小企業專線接入和相關服務成本;儘快成立江蘇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江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打造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型企業和頭部企業,培育頭雁帶來產業整體飛躍的“雁陣效應”。

  依靠自動化保障生產安全

  近年來,我國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礦山等項目規模越來越大,自動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也越來越突顯。不少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特別是發生了響水“3·21”等重特大事故,教訓極為深刻。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去年江蘇在深刻吸取響水“3·21”等重特大事故教訓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推進各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5.6%和18.1%。今年,江蘇將全面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紮實抓好危化品安全綜合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大幅減少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其實,早在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大爆炸事故發生2個月前,應急管理部組織督導組現場檢查出天嘉宜存在13項有關安全隱患問題,有7項與儀控自動化有關,這暴露了精細化工企業普遍缺失儀表自動化系統。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石油及化工行業的信息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在化工安全生產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為了有效防範並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國家對過程自動化控制的安全做出了嚴格的規範與要求,特別是對儀表和儲運設備的自動化改造,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不少企業依然疏於管理,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業內專家表示,自動化系統對於保障化工生產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科學合理的自控系統及保持其良好的運行狀態,是消除重大事故隱患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事實上,自動化技術在化工行業的應用不僅能夠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而且還能保證化工生產過程的穩定與安全,是化工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道安全門。

  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表示,精細化工企業要想實現本質安全,就必須實現自動化生產,同時,新型的智能化技術也為化工企業的本質安全生產增添了新的技術手段。在日常的生產過程,化工企業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動化生產控制,並不斷地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管控水平,為實現更高層次的智能化的本質安全生產奠定基礎。

  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成為今年江蘇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吳政隆指出,江蘇將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治汙基礎設施、環保標準體系等基礎性工程建設;制定出臺省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加強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環境綜合治理,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等重點任務;推進制定水汙染防治條例,切實抓好工業園區汙水處理治理等。

  根據江蘇省出臺的《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三年建設規劃(2018~2020)》,到2020年,江蘇省“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趨於完善,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針對化工行業而言,規劃要求,在全省54個化工園區下游河流新建54個水站,配備水質五參數、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等監測指標;建設108個園區VOCs自動監測站,針對空氣質量常規汙染物(SO2、NO2、CO、O3)以及VOCs特徵組分,開展油氣回收自動監控網絡建設,強化重點化工園區VOCs監測監控,支撐環境管理和精準管控。

  作為江蘇省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中石化大型煉化一體化基地,揚子石化公司通過採用先進的環境監測設備,在保障裝置區空氣質量、減少汙染物排放、實現清潔上產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據介紹,為了確保裝置區空氣質量,揚子石化投資購買了環境應急監測車,建立兩座廠界環境大氣監測站,搭載國內同行業先進監測設備及便攜設備,可以對周邊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同步顯示檢測數據,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時段快速準確的異味溯源,形成對群眾求助、投訴的聯動受理和應急監測反饋機制。此外,揚子石化還自主研發環境在線監控及預警平臺,將工業汙水、清淨下水、工業廢氣、廠界大氣等在線監測數據和環境應急容量等動態信息整合到環境地圖,建立了涵蓋汙染源在線監控、生態環境監測等功能的應用平臺,環境異常信息實現手機推送,各排口汙水達標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