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銀行“集結”發力無接觸貸款

受疫情影響,經營兒童雨具的老張一度陷入困頓,“最後一刻,是網商銀行的貸款幫我們渡過了危機,而且貸款利率非常之低。在這筆資金的幫助下,我的店鋪終於挺過來了。”

老張不知道的是,這筆貸款的背後是網商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發行)的共同努力。日前,100餘家銀行緊急“集結”,加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全國工商聯等行業協會與網商銀行共同發起的“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數字化服務是未來小微金融的發展趨勢,這一能力的提升有賴於銀行與金融科技機構的優勢互補。

對手變隊友

原本年後開學是店鋪銷售的旺季,如今卻頗為冷清,疫情期間老張每日的銷量僅為平時的2%-3%。由於年前已制定規劃,店鋪採購的一批價值幾百萬元的貨不得已積壓在倉庫,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是無接觸貸款讓他的店“活”了過來。

昔日對手如何變成隊友?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介紹:“疫情發生後,網商銀行宣佈在特殊時期為850萬小店下調20%的利息,並向多家銀行發出合作邀約,2天時間有25家銀行響應和支持,為小店減負。”

老張獲得的無接觸貸款利率僅為平時的一半,離不開農發行的助力。貸款利率低是政策性銀行的一大優勢,在農發行的支持下,許多網商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此外,郵儲銀行也主動為更多小微企業提供20%的減息。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數字信貸發展水平每增長1%,疫情對經營的衝擊減少2.57%。據悉,當前已有包括三大政策性銀行、國有六大行在內的100餘家銀行加入“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計劃半年內支持全國約1000萬家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和農戶有序復工復產及疫情之後擴大生產。

“助微計劃”包括十項舉措:為線上小微商家提前支付貨款,為餐飲業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為快消業中小經銷商提供免息貸款優惠活動,為物流業提供專項貸款,為卡車司機提供專項優惠貸款,為種植戶提供專項貸款,助力銷售困難企業獲取資金支持,擴大票據貼現優惠範圍,助力市場口碑良好的小微商家加速復工,幫助線下商戶免費開拓線上經營渠道。

快速觸達海量小微群體

大中型銀行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風控技術,網商銀行則具有觸達海量小微企業的場景優勢,雙方通過互補合作發放無接觸貸款,最終達到與客戶多贏的效果。

“網商銀行的優勢在於場景和引流,郵儲銀行的優勢在於線下營銷,信貸人員可以直接聯繫到客戶,幫助他們認識和操作線上產品。”郵儲銀行三農部總經理助理陳鵬稱,以往信貸人員要調查,客戶要到網點來簽約,基本要投入一兩天時間。無接觸貸款不僅節約了客戶成本,銀行減少人工干預,也節約了成本。

從產品額度看,陳鵬表示,郵儲銀行與網商銀行合作發放的無接觸貸款平均額度在1萬元左右,能夠觸達更小微的群體。“這些客戶更多來自淘寶網店或線下掃碼等場景,客群更年輕,更多是新經濟主體。”

“無接觸貸款的風控由雙方共同把關”,陳鵬介紹,郵儲銀行和網商銀行會對各自的客戶進行初步篩選,然後進入風控模型進行調查審批,貸後管理則在線上和線下渠道各自發揮所長。合作發放的不僅是線上信用貸款,抵押貸款也可以辦,房產抵押等手續則需要線下進行操作。

網商銀行小微融資產品部負責人宋曉介紹,無接觸貸款背後是數據技術的支撐,網商銀行正嘗試與具備一定能力的銀行聯合建模,進一步提升雙方風控水平。“今年我們將進一步開放能力,把網商銀行的經驗和技術賦能給更多小微金融機構。”

“無接觸”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商業銀行持續發力以技術、數據、場景為依託的線上服務能力。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上銀行交易筆數達1637.84億筆,同比增長7.42%,交易金額達1657.75萬億元;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1214.51億筆,交易金額達335.63萬億元,同比增長38.88%;電商平臺交易筆數達0.83億筆,交易金額達1.64萬億元;全行業離櫃率為89.77%。

無接觸貸款無疑代表了小微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聯席所長曹彤認為,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長期存在,傳統的方法很難解決,一定要通過數字化來解決,而且這種數字化一定是銀行與外部場景及金融科技機構協作完成。

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楊麗平日前強調,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加強與主要依靠互聯網運營的民營銀行的業務合作,為小微企業精準滴灌,提高復工復產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

陳鵬表示,為適應逐漸數字化、線上化的經濟形態,銀行金融服務也需要快速線上化、數字化、場景化。在此過程中,銀行一方面要加強數據治理和集成,並對外開放合作,另一方面也要輸出產品和服務,與平臺企業共同開發場景,發揮各自優勢,精準服務客戶。(記者 歐陽劍環 陳瑩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