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霸教育OMO: 疫情收入持平上年,資本抄底精銳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路資金緊急避險,在線教育板塊為一大避風港。好未來得益於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得益於新東方在線,股價迭創新高。報表存疑、遭遇做空的跟誰學也走出如虹曲線,股價突破百億美元。網易有道、新東方在線一向業務“多元”拼盤,鉅虧纏身,卻也沾上在線“仙氣”,漲勢驚人。

爭霸教育OMO: 疫情收入持平上年,資本抄底精銳

2019財年H2,換將之後的新東方在線半年內虧損近億元,股價卻偏離基本面,市值一度突破300億港元。一位大摩分析師警告,如此之多的資金湧向在線教育,正為典型的“泡沫”走勢。

投資教育板塊的資金基本恆定,逢“在線”必漲,意味著線下機構普遍低估。傳習邦發現,一部分“聰明”的資本早已暗中佈局,抄底優質的線下教育資產。穩步推進OMO平臺化轉型的精銳教育便是一隻遭遇投機資本錯殺、正逐步走向價值重估的市場黑馬。

- 01-

抄底進行時:五大股東抄底精銳

K12課外輔導,各大機構表面上同一賽道競爭,實際卻處在不同的細分市場。好未來奧數起家,主打小學數學同步輔導;新東方由出國英語培訓向下延伸,憑藉低價班“偷襲”好未來得手,在初中學段的同步輔導建立優勢。精銳教育則主攻中高考“提分”剛需,由華東一隅走向全國,成為高端一對一絕對領導品牌。

習慣上,好未來、新東方、精銳三巨頭以股票代碼、公司名縮寫為TON,T為好未來(TAL)、O為精銳(ONE)、N為新東方(New Oriental),正為國內K12課外輔導三大細分賽道的三座高山。國內中小學生存量1億以上,TON三巨頭,各有各的底盤,相互之間的競爭遠未達到“頭對頭、眼對眼”的火爆程度。

精銳創辦於2008年,由北大、哈佛雙料學霸張熙創立。12年時間,精銳的“學習力”提升系統、哈佛案例教學法深入人心,上海地區的市佔率罕見地達到30%左右。2018年3月,精銳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高端一對一第一股。2018、2019兩個財年,精銳分別錄得29億元、40億元營收,均保持40%左右的高增長。2019財年,精銳歸屬淨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134%。

爭霸教育OMO: 疫情收入持平上年,資本抄底精銳

​ 對於資本市場,精銳實際上有兩大貢獻:一是打破一對一“規模不經濟”的魔咒,連續幾個財年保持淨利潤為正,實現規模化、可持續的盈利;一是打破線下教育低增長的“刻板”神話,營收、利潤增長皆為教育板塊上乘水平。

由於投機資本對於“線下”的偏見,精銳上市以來的股價一直處於被打壓狀態,無法客觀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當然,“聰明”的華爾街投資人實際一刻也未曾放棄精銳這樣一隻爆發力驚人的潛力股。傳習邦瞭解到,精銳前五大股東均處於堅決持有狀態,甚至名列凱雷資本第四大持倉股票。2月底,精銳發行可轉債,籌集2500萬元巨資,接盤方正為痴心不改的老股東毅恆資本。

- 02-

教育OMO,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教育終極格局

實際上,精銳的股東陣營中,凱雷、毅恆的咖位並非最大,更為大牌的明星股東一為高盛,一為前阿里巴巴CEO衛哲,皆為堅定持有的狀態。傳習邦發現,新冠疫情發生後,隨著精銳全線啟動OMO平臺化戰略,精銳在二級市場日趨活躍,發生多起老股東增持、抄底案例。對照一下新冠疫情之後互聯網中概股、教育中概股的走勢可以發現,“扛跌”的精銳實際跑贏互聯網中概股、教育中概股兩大板塊。

當然,與“泡沫”狀態的在線教育相比,慘遭“錯殺”的精銳仍有差距——這說明,教育板塊中,“在線”泡沫蓄勢兇猛,精銳的價值重估有待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教育”本身的重新定義。

爭霸教育OMO: 疫情收入持平上年,資本抄底精銳

在一般投機資本的眼中,在線教育實際等同於B2C模型。但在傳習邦看來,在線教育不僅只是B2C模型,由O2O演化而來的OMO正逐步成為主流化發展,預示著國內在線教育的模式之變。B2C模型之下,跟誰學、新東方在線、網易有道無非是一個在線平臺,售賣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為“教育電商”,本質上是一個流量生意,面臨著同質化競爭、流量成本高居不下的潛在危機。

反觀國內的電商市場,隨著京東、天貓兩大平臺的崛起,B2C在線之戰基本告一段落,流量短缺問題立刻成為全行業瓶頸。京東、天貓的解決之道便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向線下要流量、求發展,開啟OMO平臺化轉型。三年之後,京東、天貓,加上“五環外中國”逆襲成功的拼多多、線下巨頭轉型而來的蘇寧,電商四大天王齊齊變身為“新零售”巨頭。新零售,無非是OMO在電商行業的應用。

- 03-

科技驅動精銳全面進入互聯網教育3.0時代

受制於雲計算、直播技術,國內在線教育一般落後於電商3-5年。電商行業“過時”的B2C模型運用於在線教育,正是如日中天,接連跑出黑馬。電商行業集體轉型的OMO則“小荷才露尖尖角”,卻已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仍以精銳舉例——

新冠疫情發生後,精銳線下校區全面停課,課程全面轉向互聯網線上教學模式。一番緊急動員之後,精銳一共向線上“平移”十多萬在讀生,留存率高達90%以上,可謂創造一個業界奇蹟。傳習邦瞭解到,新冠疫情發生一個半月以來,精銳實現收入在4個億上下,基本可與全年同期持平。

“奇蹟”之所以發生,一是由業務特性決定。相對於好未來的小學同步教學、新東方的初中同步教學,精銳聚焦於更為剛需的中高考一對一輔導,不管新冠肺炎如何猖獗,只要中考、高考如期進行,精銳總也不缺總複習狀態的考生用戶,用戶粘性之強冠於業界。另一方面,精銳未雨綢繆的OMO佈局,成功突破疫情黑天鵝的圍牆,全面轉型成互聯網教育公司。

國內K12課外輔導行業,精銳對於高新技術的主動運用,一直可圈可點。實際上,一對一業務在教培行業門檻最高,運營難度最大,主流企業只有大規模運用IT、互聯網技術,才有可能大幅提升用戶體驗、運營效率,實現規模化盈利。創辦之初,精銳便是第一個引進ERP、第一個實現無紙化辦公的教培企業。作為業內IT化程度最高的線下機構,精銳聯手微軟打造的“學習力提升系統”至今已更新到第11個版本。

2015年,精銳轉向在線教育投資,先後投出在線一對一TOP5品牌溢米教育、UUabc少兒英語等一大批在線項目。據傳習邦根據相關報表統計,精銳5年來投入在線板塊的資金已高達6億元。

- 04-

線上線下團隊融合,精銳在線配置互聯網人才

2019年上半年,精銳謀劃整合旗下在線資產,啟動大規模的3T建設,第一個在業內舉起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OMO平臺化戰略,徹底轉型為互聯網教育公司。2019財年第三、第四季,精銳不惜犧牲短期的報表利潤,斥資1.3億元完成線下12個城市分校的OMO平臺化改造。

5年6個億的在線投入,加上適逢其時的OMO平臺化改造,讓危機時刻的精銳遊刃有餘,一方面順利完成線下十多萬在讀生平移線上授課,另一方面順勢加大投入,OMO平臺化戰略轟然加速。

傳習邦瞭解到,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設事業部,精銳在線作為精銳線上業務的唯一出口已在11個城市落地,針對中高考人群量身打造產品和服務。2019財年第三、第四季度,精銳·個性化(一對一)業務正式推出OMO形態的周間在線課程,報表上僅為數千萬元的收入量級。疫情發生一個半月,精銳的OMO形態在線業務統一為精銳在線,錄得上億元收入,增長500%以上。

初戰告捷之後,精銳進一步加碼線上業務,計劃以每個財年10個以上推進城市的速度,全面推進OMO互聯網教育進程。

精銳創始人兼CEO張熙早已明言:2020財年,精銳的OMO形態(精銳在線)收入會以500%的速度增長,全國達到10億元以上。

為了配合OMO平臺化戰略的推進,背水一戰的精銳不惜重整高管團隊,引入來自高盛的資本大拿左鴻剛擔任CFO(2019財年第三季度)、來自百度的技術大咖史團委擔任CTO(2020財年第一季度),精銳在線的CGO則由出身網易教育的洪菊擔綱。高管團隊的互聯網化,正是精銳OMO平臺化戰略走向深入的一大標誌。

- 05-

精銳兩大事業部合併, 完成互聯網教育公司轉型

甚至,在OMO的大勢面前,精銳的線下業務也在悄然發生變陣。進入3月中旬,精銳旗下兩大幼小教育品牌——少兒數理思維品牌至慧學堂、少兒英語品牌小小地球悄然合併為一個事業部,進一步發揮內部協同效應。精銳的幼小教育板塊佔比營收三分之一左右,除了至慧學堂、小小地球兩大線下事業部,線上部分早已佈局佳學慧、UUabc兩大品牌。

佳學慧、UUabc早已納入精銳在線的統一平臺。至慧學堂、小小地球兩大事業部合併,正為線下業務轉而適應線上業務發展的一大變革。傳習邦瞭解到,即使在肺炎疫情打壓最嚴重的幼小版塊,精銳的在線化也取得驚人的進展,至慧學堂“平移”線上教學的轉化率同樣高達90%,家長滿意度高居85%以上。

在傳習邦看來,在線教育1.0時代為B2C模型。在經歷2019暑期投放大戰、2020年新冠疫情兩大節點事件,頭部平臺已然隱現,後起之秀快速冒起的時間窗口已經關閉。線上流量“分配”完畢之後,下一個流量增長點只可能出現在線下,由OMO平臺化企業瓜分。作為K12課外輔導行業第一個OMO平臺化轉型的巨咖,一度遭遇低估的精銳必然經歷一場大規模價值重估。

資本巨頭抄底精銳,是不是正是“聰明”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