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將持續推進全域汙水治理攻堅 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2019年,瀘州市汙水處理率城市達96%、縣城達87%、鄉鎮達54%;基本完成高壩羅漢片區、茜草片區、藍田片區等重點片區的雨汙分流改造工作,雨水排口水質明顯好轉,雨汙分流改造初見成效……

泸州将持续推进全域污水治理攻坚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資料配圖

從無到有,從亂到治,從粗到精,近年來,瀘州市汙水治理逐步向好發展。今年,瀘州市將持續推進全域汙水治理攻堅,全力實現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根治黑臭水體 實現“長治久清”

3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靠近龍馬潭區西西里酒店的玉帶河中段區域,曾被稱作“黑臭水體”的河道如今已是一汪清水。河岸兩邊綠草青青,工人們正拿著工具在綠化帶中鋤草。

“為進一步提高玉帶河水質,穩固玉帶河周邊片區的整體生態品質,2019年7月,市政府和龍馬潭區政府共同出資5000萬元,對玉帶河實施水環境提升工程。”龍馬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唐波介紹。

通過河道疏浚、水源涵養、駁岸塑造等方面的治理,玉帶河整體環境有了極大改善。唐波告訴記者,河道採用多級塘蓄水的方式,常年保證2.5萬立方米的補水量,彌補枯水季節雨水不足的情況,增加玉帶河的水流動性。目前,玉帶河水環境提升工程已進入最後修補階段,預計3月底向市民開放。

玉帶河水環境提升工程屬於玉帶河流域汙水治理項目之一。眼下,另一項目——玉帶河排水範圍內的雨汙分流改造也在緊張進行中。在玉帶河玉帶龍庭拱壩段,已鋪設了截汙幹管,目前該段河道已完成雨汙分流改造。

“通過新建雨水管增加洩洪能力,同時在原有汙水體系上再建一根汙水管,把片區汙水送入截汙幹管,實現汙水密閉運行、雨水自然排放,以此達到長治久清的效果。”龍馬潭區建管中心副主任譚剛說。

據瞭解,玉帶河片區雨汙分流改造涉及面積10.2平方公里,加上已全部完成的市政管網設計工程量7公里,和正在施工的28個小區,全區主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工程預計在4月底全面完工。

雨汙各行其道 創“醉美”人居環境

讓雨水、汙水各行其道,既能減輕城區汙水對受納水體的汙染,也是完善城區汙水管理體系的有效途徑。

在江陽區江南新區二區鷹翔苑小區,江陽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張松傑向記者介紹了該小區雨汙分流改造情況,“原來這個小區的主要問題是雨汙分流不徹底,對小區內部的雨汙分流管網進行分離改造後,現小區管網體系已非常健全了。”

為了加強後期監管,該小區還重新做了新的管網布置圖,並用不同顏色做出標識。同時,在小區地面和樓棟上都有相應的雨汙管網標註,紅色箭頭代表汙水流向,藍色箭頭代表雨水流向。“這樣一來,可以方便物業公司對裝修過程進行服務和監管,也方便監管部門對小區是否雨汙混排進行全面監管。”張松傑說。

目前,江陽區主城區漁子溪片區、茜草片區、大山坪片區、藍田社區的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整體工程預計5月底全面完成。

城區實行雨汙分流改造是排水系統改造的必然趨勢,這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承載力具有積極作用。

同時,進行分流改造將進一步提高汙水收集率和汙水廠進水質量,減輕城市汙水處理負荷,減少對城市水體的汙染,最大限度地杜絕城區汙水直排,降低雨汙混合水對長、沱兩江的汙染,進而改善城市水環境和人居環境,為建設幸福美麗瀘州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

留住青山綠水 換得“金山銀山”

“雨汙分流後,汙水濃度能保持原有狀態,這將極大提高汙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和水資源利用率。”興瀘汙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易其江道出內心的欣喜。

瀘州市在進行雨汙分流改造的同時,汙水處理廠提質擴容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位於龍馬潭區魚塘街道棗林園社區的二道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項目施工現場,4個直徑40米的汙水處理池已具雛形。“項目新建部分A生產線已進水調試,B組生產線正在加快推進建設。”易其江說。

二道溪汙水處理廠項目新改擴建完成後,將有效提升瀘州市龍馬潭區市政汙水處理能力,減少汙水溢流,服務近30.25萬人囗。排放標準的提升將有效減少排水對長江生態環境的汙染。

自2018年底開始,瀘州市開展了為期2年的全域汙水治理攻堅戰,聚焦提升汙水處理率和汙水源頭治理重點,大力推進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改造,加快城鎮汙水管網建設、雨汙分流改造,補齊汙水處理設施短板。

針對汙水處理能力不足問題,瀘州市加快推進二道溪汙水處理廠三期、敘永縣城汙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啟動城東汙水處理廠二期、城南汙水處理廠二期、納溪汙水處理廠三期、古藺縣汙水處理廠三期、合江縣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新改建合江真龍鎮等場鎮生活汙水處理廠站31個,不斷提升汙水處理能力。目前,中心城區已建成5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4.75萬立方米;四個縣城各建設汙水處理廠一座,日處理能力6.35萬立方米;建成鄉鎮汙水處理廠128座,日處理能力約8萬立方米,實現城鎮汙水處理廠全覆蓋。

針對雨汙管道合流、汙水有效收集率低等問題,瀘州市全域開展雨汙分流改造工作。其中,主城區雨汙分流改造計劃改造面積65.57平方公里;縣城雨汙分流改造工作計劃改造面積26.53平方公里;鄉鎮雨汙分流改造計劃改造118個鄉鎮。

通過一年的全域汙水治理攻堅行動,瀘州市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也為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瀘州日報記者 杜玉青/文 牟科/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