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為響應工信部關於“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疫情”的倡議,我們推出“科技抗疫進行時,人工智能企業在行動”系列報道,持續徵集人工智能企業應對疫情的重大舉措,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戰場上,智能產品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優必選科技作為一家在深圳創立併成長起來的科技企業,其推出的一系列AI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深圳的防疫一線落地,在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強度,防止病毒傳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也打亂了人們生產生活節奏。深圳是一座由眾多外來人口組成的城市,其疫情防控壓力可想而知。作為在深圳創立併成長起來的科技企業,優必選科技緊急聯動客戶,將已經落地應用的機器人利用起來,投入到深圳的防疫一線。在深圳的醫院和高速路口都能見到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的身影。


面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優必選科技積極調研瞭解防控疫情方面的實際需求,並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部署了一系列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的落地應用。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唯一定點收治醫院。優必選科技疫情應急技術攻關小組的核心成員緊急實地調研了該醫院,與醫院的管理人員、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溝通。針對他們的實際需求,優必選科技提供了室內體溫監測與消殺、室外疫情管控與消殺、宣傳與導診三個場景的衛生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包括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AIMBOT(智巡士)、室外智能防疫機器人ATRIS(安巡士)和醫療諮詢機器人Cruzr(克魯澤)三款機器人。這三款AI機器人以後端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為支撐,築起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抗疫防線。

優必選科技的AI機器人AIMBOT(智巡士)和ATRIS(安巡士)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擔當起了第一道防線的職責。

據工作人員介紹,AIMBOT(智巡士)的功能包括體溫監測、口罩佩戴識別、人流密度監測、防疫語音播報和環境消毒殺菌等。它通過紅外和可見光雙目攝像識別進入人員的口罩佩戴情況和體溫。如果多人同時進入,它可以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分析,實現即刻的全畫面多人識別。當AIMBOT(智巡士)發現異常時,會即時向工作人員發出提醒告警。當進入發熱門診的人員過多時,AIMBOT(智巡士)會監測發現視野覆蓋範圍內人流密集度過高,然後發出語音播報,提示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降低感染風險。此外,由於是在消毒殺菌必不可少的發熱門診執行任務,AIMBOT(智巡士)還增加了可掛載的消殺噴霧組件,能夠在指定區域定時自動執行巡迴消殺任務。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處的AIMBOT(智巡士)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AIMBOT(智巡士)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消毒殺菌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門診部大門外,四處巡視的ATRIS(安巡士)擔負著重要的安防巡邏和防疫管控任務。當ATRIS(安巡士)發現人群聚集、口罩佩戴異常、體溫異常等風險情況時,會第一時間發出現場聲光干預和語音提醒,並觸發後臺告警。值班的門診工作人員可隨時通過後臺電腦遠程查看監測畫面,並通過遠程喊話及時處理異常信息。ATRIS(安巡士)可全天24小時工作。在門診部休息時間,ATRIS(安巡士)也會堅守崗位,在門診部大廳外的廣場進行安全巡邏。與AIMBOT(智巡士)相同,ATRIS(安巡士)也掛載了噴霧消殺組件。但ATRIS(安巡士)的噴灑範圍更大,單次消殺能夠覆蓋1km路徑,可對醫院門診部大廳外廣場等重點區域實施每日多次定時巡迴式消殺。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門口的ATRIS(安巡士)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ATRIS(安巡士)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門口進行體溫監測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大廳內部,則能夠看到醫療諮詢機器人Cruzr(克魯澤)。Cruzr(克魯澤)全天24小時為來訪人員提供最新的疫情知識、疫情政策、疫情防控等信息服務,以及病情和醫院的導診服務。如果來訪人員的口罩佩戴異常,Cruzr(克魯澤)會發出友好的提示,並在後臺觸發告警。如果在導診服務中,來訪人員需要進一步諮詢醫護人員,可通過Cruzr(克魯澤)的視頻遠程功能諮詢值班醫生,進行在線視頻診斷。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Cruzr(克魯澤)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大廳進行服務

對於優必選科技這三款AI機器人的落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主任劉粵表示:“醫護人員需要為來到門診的每一位病人測體溫,有了機器人一分鐘可以監測200多個人的體溫,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工作方式,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保護了醫護人員,降低感染風險。AI機器人在防控疫情一線上崗後,不僅可以為醫護人員分擔工作壓力,在防護設備緊缺的困難時期,還可以減少防護設備的消耗。”


直擊需求痛點

在防疫工作的關鍵時期,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是出入公共場所必要且有效的防護措施。但人人佩戴口罩,給人臉識別系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使人臉識別率大大降低。而人工測量體溫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也增加了檢測人員因接觸而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

據瞭解,面對這樣的需求痛點,優必選科技的技術部門在1月20日就開始討論其技術和產品是否可以用於幫助防控疫情,如何用於幫助防控疫情。1月30日,其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已經基本成型。從2月初起,公司緊急成立疫情應急技術攻關小組。2月5日,收到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的抗疫號召;2月6日,150人左右的軟件研發和硬件調試團隊爭分奪秒地工作起來。最終,優必選科技的三款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於2月25日分批到達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並完成了部署。

優必選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AI為代表的科技成為了這場‘戰疫’中的有力‘武器’。”其衛生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通過以下三方面的技術解決了防疫工作的需求痛點:

首先是測溫。優必選科技的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的體溫監測技術實現了遠距離(2.5至3.5米)大範圍的非接觸式人體測溫,測溫精度≤±0.3℃,達到了國家對防疫測溫設備的標準要求。機器人支持同時監測15人的體溫,測溫效率可達人工測溫的20倍以上。同時,機器人採用了人體測溫雙光筒機,可見光照片與紅外照片共同鎖定,測量體溫的同時可以拍照記錄,有效識別並追蹤體溫異常人員,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了擁堵造成二次傳染的風險。

其次是口罩監測識別。考慮移動應用的場景,優必選科技的技術團隊為防疫智能機器人加入了防抖技術,支持其在運動過程中進行口罩的監測與識別。機器人對是否佩戴口罩以及口罩佩戴是否正確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9%。此外,其算法支持監測的最小人臉像素是40×40,能夠保證機器人儘量實時監測到更小面積的人臉。機器人支持對10至15人同時進行監測。由於採用了本地端的解決方案,機器人在執行監測任務時可以不依賴於網絡傳輸,從而能夠避免因為WiFi信號弱或者沒有網絡而造成的監測失效。

最後是移動技術。基於優必選科技的U-SLAM立體導航技術,防疫智能機器人在巡檢、巡邏和消毒滅菌時可以自主設定線路、地點和時間,實現釐米級的精準定位導航。同時,多種傳感器協同工作,實時進行定位與地圖構建,能夠實現多方位的立體定位導航和避障。


深圳防疫檢查站的新“警察”

警用巡視機器人“建國”和5G機器人義警“黃田田”是兩款在2019年投入使用的機器人。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和返城高峰的來臨,高速公路收費站、國道、省道都逐步設立起防疫檢查站,這兩款機器人正被用於深圳重點區域返城高峰的疫情防控。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聯合優必選科技自主研發的警用巡視機器人“建國”與深圳公安共同奔赴抗疫一線,在高速公路重點地區執行巡邏任務,降低交叉感染。同時進行人車識別、置前提示疏導、與指揮中心快速聯動,實現聽得清、看得見、管得住。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建國”在某治安卡口執行巡邏任務

在深圳鶴洲檢查站,優必選科技的5G機器人義警“黃田田”擔當高速檢查站義警,全天24小時提醒過往司機提前掃碼登記,可以節省4名警力,減少人員近距離接觸帶來的感染風險。同時,“黃田田”進行疫情廣播宣傳,減輕警力壓力。

科技抗疫系列報道 | 優必選科技:AI機器人落地深圳防疫一線

“黃田田”在深圳市高速路口進行防疫廣播宣傳


重新審視AI的價值

“AI+”一直是各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此次疫情更是加速了“AI+”的進程。在疫情防控中,服務機器人、AI問診、無人零售、無人機、大數據已經得到大量的應用,催化了各個行業對機器人和智能化等新理念、新意識的形成和實踐。

優必選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在短期內應對疫情的層面,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化升級給企業帶來的長期價值也正持續凸顯。企業如果不盡快實現智能化,則很難在疫情後的優勝劣汰中生存。疫情過後,社會會重新審視技術的價值,人工智能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智能機器人將在公共突發事件、公共安全治理、城市運行、醫療康養等領域佔領一席之地。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落地將推動各行業智能化時代的加速到來。

在此次防疫戰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智能服務機器人目前仍然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普及和應用。

優必選科技方面表示,新的技術總是要運用起來的,自己作為AI機器人公司,也感受到了緊迫性和使命感。智能服務機器人需要更加務實地融入行業發展,承擔一些重複、簡單和危險的工作。優必選科技目前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AI教育、黨建政務、商用服務、公共安全、機房運維等。下一個正在突破的領域是康養機器人及康養系統解決方案。將一些新的技術應用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不斷地實踐和反饋,能夠推動技術的逐漸成熟,最後再推廣到整個行業。而技術在推廣過程中也會帶來成本的下降,這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