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口罩往返600公里送一線 3噸大米馳援家鄉醫護

1000口罩往返600公里送一線 3噸大米馳援家鄉醫護

吹響抗疫集結號,僅用半天時間人員到位,定點堅守,挨戶走訪;缺少防疫物資,幹部自掏腰包;企業捐1000只口罩,往返600公里送到防疫一線;遼寧醫護人員前方奮戰,家鄉農村馳援3噸大米;促復工復產,為高產藍莓打通銷路。

自從抗疫工作開始,團遼寧省委駐丹東市寬甸縣楊木川鎮大安平河村扶貧工作隊忘我投身一線,駐村第一書記付剛說“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就是我們在基層的團幹部在抗擊疫情中要發揚的精神。”

1000口罩往返600公里送一線 3噸大米馳援家鄉醫護

疫情就是命令 第一時間築起防疫戰線

1月25日大年初一,遼寧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當天下午大安平河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付剛組織成立大安平河村“防疫工作小組”。第二天上午三名同志就已經出現在防控一線。

201國道穿大安平河村而過,是丹東市城區進入寬甸縣的第一道崗。自設卡檢查以來,全村黨員幹部兩班倒,卡點值守檢查,入戶摸排信息,勸離聚集群眾,廣播宣講政策,直至2月21日寬甸縣全域解封道路。特別是經歷兩次大雪,始終靠著意志在咬牙堅持。

2月29日,寬甸縣新增一例確診病例,本已緩和的防控形勢又變得嚴峻起來。扶貧工作隊再次針對近期回村人員重點逐戶全面排查,一名黨員全天候監管10戶村民,掌握每一個村民的動態,在發生情況時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自費組織防疫消殺用品衝在一線

扶貧工作隊自掏腰包3000餘元購買防護和消殺用品,主動請纓衝在第一線開展消殺。

扶貧工作隊的努力,被村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鄉親們自發騎著小三輪車送來了熱乎乎的餃子、元宵、苞米送到防疫檢查卡點。雖然戴著口罩,看不清面龐,但彼此都知道,疫情擋不住春天到來的腳步。

爭取捐贈1000只口罩 充實一線防疫物資

疫情來得突然,防控卻是一場持久戰,防護口罩嚴重緊缺。

為了解決難題,付剛通過多方籌措,爭取到企業捐贈1000只口罩。工作隊驅車往返600餘公里,將口罩取回交到了疫情防控一線的同志們手裡,也把愛心企業的一份愛心,不打折扣地順利交接完畢。

好米贈英雄 組織3噸大米支援家鄉一線醫護

在共同的堅守中,理解與感動在慢慢融化遼東山區恐懼的氣氛和厚厚的積雪,愛也在這個寒冷的春天迴響著。扶貧工作隊曾經多次幫助寬甸明山家庭農場的吳迪參加免費展會,對接銷路。吳迪揣著感恩之心主動找到工作隊,提出在緊要關頭回報社會,給遼寧趕赴湖北的醫護人員捐贈大米。

考慮實際情況,扶貧工作隊為其對接了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和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捐贈有機冷水大米三噸,價值6萬餘元。這批緊急送往抗疫一線的愛心大米包裝袋上印著:“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扶貧結碩果,好米贈英雄。”

1000口罩往返600公里送一線 3噸大米馳援家鄉醫護

助力復工復產 為高產藍莓打通銷路

疫情未完結,生產生活得繼續。扶貧工作隊著手統籌抓復工促生產。

原本打算在春節期間召開的返鄉農民工座談會改改為入戶調查。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有些因疫情誤工在家的村民存在著焦慮情緒,扶貧工作隊適時帶著關心的溝通也是一種緩解。

至2019年末,村裡反季藍莓產業扶貧基地一二期都已建成,產量規模將成倍增長。眼看疫情還沒過去,而藍莓上市又在4月初,銷售問題如何解決?除了對大棚採取降溫推遲上市,扶貧工作隊主動藉助新媒介公益資源,拓展銷售渠道。

在湖北,遼寧省防疫青年突擊隊戰鬥在血與火交融的抗擊疫情最前線;在家鄉的鄉村,作為一名駐村扶貧團幹部,少了危險又有村民的配合和支持,沒有任何理由不打贏這一場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戰鬥,“不取得最後勝利,絕不鳴金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