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縣出實招助貧困群眾增收

本報訊 疫情期間,為了快速有效地讓貧困群眾增收,近日,靜樂縣委縣政府積極號召省市縣三級駐村幫扶單位,通過購買農特產品、開發公益性崗位、提供就業信息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努力把疫情對貧困群眾收入的影響降到最低。

據靜樂縣政府初步統計,全縣共積壓土豆、藜麥、玉米、雞蛋等20類農副產品227萬餘公斤。縣委縣政府號召發出後,143個省市縣幫扶單位、599名駐村工作隊隊員、385名第一書記和5998名結對幫扶幹部快速行動起來,想方設法幫農戶推銷滯銷農副產品。一是結對幫扶幹部自購。省郵儲銀行、忻州市教育局、忻州日報社等單位的結對幫扶幹部自掏腰包,購買所包貧困戶的各類農副產品20萬餘公斤,銷售金額120餘萬元。二是結對幫扶單位集中採購。山西大學、太原學院、陽煤集團、國新能源集團從所幫扶村及周邊鄉村集中採購土豆、小米、胡麻油等食材35萬餘公斤。靜樂一中、致遠中學、君宇中學等6所縣內初高中集中採購所幫扶村1200戶貧困戶各類農副產品6萬餘公斤。三是“三支力量”推薦選購。各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第一書記、結對幫扶幹部,通過電話、微信、各種電商平臺等形式,為靜樂縣農副產品代言,並向親朋好友推薦購買滯銷農副產品15萬餘單,成交金額近500萬元。

其中,靜樂縣窯會村第一書記劉冬梅為100餘戶貧困戶線上出售旱地小米、藜麥、蔬菜2萬多單,成交金額27萬餘元。省政協駐村工作隊利用朋友圈銷售黑豬肉、土豆等農副產品3萬餘公斤。山西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全國百強商業連鎖企業美特好集團以及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處,達成了農副產品集中採購合作意向,助力全縣滯銷農副產品的銷售。

受疫情影響,春節後靜樂縣勞動力外出打工和就業困難,各級結對幫扶單位和駐村幫扶幹部開展“送政策、促就業、保增收”活動,全力保障貧困戶就業有門路、增收有保障。截至發稿時已與富士康、藍泰集團等16家省內外企業達成就業意向,共提供就業崗位2012個,幫助868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幫助232名“能外出不能遠行”的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此外,靜樂縣政法委、住建局等縣級幫扶單位通過開發網格化管理員、防控值守員、衛生消殺員等公益性崗位,解決3508名貧困勞動力就業。 (張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