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重大項目透視深圳發展:新基建、科技攻關、醫院都安排上了

3月16日,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主持召開市重大項目推進暨經濟工作調度視頻會議,專題研究重大項目推進、軌道交通建設、5G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據瞭解,今年深圳市計劃安排重大項目487個,年度計劃投資2005.2億元。

2019年初,深圳計劃的重大項目年度投資額為1852.9億元。當年8月,全市增補71個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達到2068.9億元。根據深圳發改委披露的數據,截至當年底,重大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31.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17.5%。

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提出2020年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但受到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疫情的雙重影響,要完成這一目標,深圳恐將面臨巨大挑戰。上述會議強調,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要把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

此前,深圳發改委已經公佈了《2020年重大項目計劃》目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這487個重大項目,列出了其中一些受關注的方面,這些項目既包含新建,也包含續建,從中可以窺見深圳2020年以及未來若干年的發展重點以及可能迎來的新變化。

發力新基建

智能共享型電動汽車大功率充電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電動汽車充電堆產業化、深圳鐵塔5G基站建設及改造工程、基於雲平臺的大數據備份容災系統……

目前,新基建在產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持續不減,被譽為“最互聯網城市”的深圳,在2020年的重大項目中,也不乏新基建的身影。

5G基站建設是其中一個縮影。深圳是首批5G試點城市,2019年,全市建成5G基站1.55萬個。按照規劃,深圳2020年將新建3萬個5G基站,累計建成4.5萬個,力爭在8月底前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5G基站建設密度全國領先。

3月14日,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王忠民在一場線上講座中表示,深圳有望在中國新一輪新基建浪潮中大有作為,也必定會迎來新一輪機遇期。在當前受疫情影響下,新的基礎設施如5G、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與老基礎設施之間的巨大優勢正在突顯,而這些“新經濟”也正是深圳以及大灣區的優勢所在。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可期

作為科技創新之城,2020年將有哪些重大科技及產業項目?

不久前,科技部、發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提到“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也是這一提法首次出現在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中。

伴隨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契機,深圳將落地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020年明確列出的包括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此外,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建工程也被列為了今年的重大項目。按照《深圳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未來科學城的裝置集聚區將包括“一主兩副”三個科學集群,其中“一主”即大科學裝置集群,“兩副”即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

作為科創產業之城的深圳,未來在基礎研究以及重大科研項目突破方面也值得期待。

鞏固總部經濟,加碼先進製造

產業類項目方面,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中有134個為產業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約803億元。

其中不乏總部項目,包括招商銀行全球總部大廈、中國電子深圳灣總部基地、大疆創新總部基地、中興總部基地等。

深圳“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包括引進世界500強、大型央企和民營領軍企業集團,支持在深設立國際總部、區域總部或職能性總部。

在當前階段,深圳發展和鞏固總部經濟,無疑是在謀求價值鏈高端站位,但與此同時,深圳也同樣沒有摒棄製造。2020年的重大產業項目包括華星光電的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聯想系統集成(深圳)有限公司的南方智能製造基地、大族激光全球激光智能製造產業基地等。

2019年,深圳的第二產業佔比為39%,仍然保留著濃厚的“製造之城”底色,但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在這一過程中,深圳也在完成它的城市升級。

今年年初,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民生保障還存在不少短板,基礎教育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普通高中學位仍有缺口,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社會辦學、辦醫的水平有待提高。

在疫情的背景之下,醫院建設尤其值得關注。據統計,深圳2020年的重大項目中,醫院、頤養院共有20餘個,包括深圳市第二兒童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二期)、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二期工程等。

其中,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深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唯一定點收治醫院。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深圳市在1月31日決定加快建設深圳市三醫二期工程應急院區項目,總工期為20天。2月底,這一深圳版“小湯山醫院”已順利竣工並交付使用。

從人均醫療資源的情況來看,作為一線城市,深圳的三甲醫院數量、執業醫師數、床位數均遠落後於北上廣,並且也不及很多省會城市。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向記者表示,深圳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跟不上城市人口和經濟成長的步伐,此次疫情也突顯出了這一隱患,深圳有必要惡補醫療短板。

此外,從年度計劃投資佔比的情況來看,城市更新和軌道交通的佔比分別達到了18.95%和17.76%。城市更新的年度計劃投資近380億元,其中包含了曾拉鋸十年之久的木頭龍小區;共有34個軌道交通項目列入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約356億元,包括多條地鐵線和地鐵延長線,還有深惠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深圳機場至前海段工程、深汕高鐵工程等。

2000亿重大项目透视深圳发展:新基建、科技攻关、医院都安排上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