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中考生自測小題(七)


停課不停學:中考生自測小題(七)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2分)

(1)蕭關逢候騎, 。(王維《使至塞上》)

(2)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

(3)黃鶴一去不復返, 。(崔顥《黃鶴樓》)

(4) ,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5) ,狐裘不暖錦衾薄。(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沉舟側畔千帆過,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濁酒一杯家萬里,

。(李清照《漁家傲·秋思》)

(8)為報傾城隨太守,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9)夕日欲頹,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10)《醉翁亭記》中寫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1)都護在燕然 (2)直掛雲帆濟滄海 (3)白雲千載空悠悠 (4)蕩胸生曾雲(5)散入珠簾溼羅幕 (6)病樹前頭萬木春 (7)燕然未勒歸無計 (8)親射虎 看孫郎 (9)沉鱗競躍 (10)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2.下列文學常識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說”是古代抒情類文章的總稱;“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或記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B. 《故鄉》《社戲》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都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

D.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是蘇軾,“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裡面的父親指的是蘇洵。

A(“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熬成土豆仁湯,土豆仁酥爛不碎,入口即化,甘甜爽口,湯色乳白,味兒倍香。應時應季的土豆湯最為鮮美。加之土豆湯潤肺生津,比之藥膳更有食療之效。因為閩南人家幾乎都會做這道湯點,所以大街小巷賣土豆湯的攤點也不少。

橢①_____(A.tuó B.tuǒ)圓形的土豆仁,小小的白色的身子甲_____(A.輕鬆 B.輕盈)地隨著熱湯在上下翻滾,每一股熱氣湧起都róng②_____(A.融 B.熔)合了土豆的芬芳和蔗糖的甘甜,向空中彌散。土豆仁湯和炸油條的攤點常緊挨在一起,如果恰好又逢上凍得乙_____(A.縮手縮腳 B.畏畏縮縮)的冬天,大人會攜帶一個搪瓷的大杯子,戲散場後買上一杯,帶上三兩根油條。回家後,將分到的油條前端浸入土豆仁熱湯裡,麵糰飽吸了甘甜的土豆乳汁。入口時,油條一截香脆一截糯綿甘飴。

(1) 為文中①處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根據②處拼音選擇正確的漢字,只填序號。(2分)

①處_____②處_____

(2)從文中甲乙處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填入橫線,只填序號。(2分)

甲_____乙_____

(3)文中畫線句有一處語病,請將修改後的句子寫在橫線上。(2分)

原句:因為閩南人家幾乎都會做這道湯點,所以大街小巷賣土豆湯的攤點也不少。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B ②A (2)甲B(“輕鬆”指不感到有負擔;不緊張;“輕盈”形容動作輕快。) 乙A(“縮手縮腳” 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不舒展;“畏畏縮縮” 形容膽小的樣子。) (3)閩南人家幾乎都會做這道湯點,大街小巷賣土豆湯的攤點也不少。(兩個句子不是因果關係,把關聯詞去掉)

二、閱讀(70分)

(一)閱讀下面的詞,完成4——5題。(5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4.下面對辛棄疾的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詞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多種軍營生活。

B.這首詞展現了醉態、夢境、往事、理想和現實等多層面的人生境界。

C.這首詞前九句追憶人生往事,豪情滿懷;結尾一句,詞義陡轉,點出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失望等多重矛盾。

D.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場”、“的盧”、霹靂”等多個歷史典故。

4.D(詞中的“沙場”不是歷史典故。)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兩句表現了詞人想要收復國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可憐白髮生”一句表現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濟南府治,為濟水所經。濟性洑①而流,抵巇②輒輒噴湧以上。人斬木剡其首③,杙④諸土,才三四寸許,拔而起之,隨⑤得泉。泉瑩然至清,蓋地皆沙也,以故不為泥所汩;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泉在巡撫署廨前,甃為池,方畝許,周以石欄。依欄矚之,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水面,瑟瑟然,累累然。

【註釋】①洑:水在地面下流。②巇(xī):縫隙。③剡其首:把木頭的一端削尖。④杙:一頭尖的小木樁。⑤隨:沿著。

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水尤清冽 冽:__________ (2)以故不為泥所汩 汩:__________

(3)悽神寒骨 悽:__________ (4)抵巇輒噴湧以上 輒:__________

6.(1)涼 (2)擾亂,這裡指攪渾 (3)使……感到淒涼 (4)就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B.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C.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D.然/未有/如珍珠泉之奇

7.D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2分)

(2)泉瑩然至清,蓋地皆沙也,以故不為泥所汩。(2分)

8.(1)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很高興。 (2)這泉水亮晶晶的,很清澈,因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為泥土攪渾。

9.兩篇文章都寫了泉水的清澈,在描寫方法上有什麼不同?(5分)

9.(甲)文采用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方法來寫水的清澈,如第一段“水尤清冽”正面描寫,第二段通過游魚、細石、陽光、影子等表現水的清澈,屬於側面描寫。(乙)文采用正面描寫的方法,如“泉瑩然至清”等句子。

譯文

濟南府城,是濟水流經的地方。濟水的水性是潛在地下流動,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噴湧出地面。人們砍一根樹枝,削尖枝頭,插進地裡,只要插下三四寸,把樹枝拔起,跟著就會有泉水湧出來。這泉水亮晶晶的,很清澈,因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為泥土攪渾;可是沒有像珍珠泉那樣奇妙。

珍珠泉在巡撫衙門前面,用磚砌成的池子,有一畝地大,四周用石欄圍著。靠在石欄上看泉水,只見泉水從沙土裡湧出,忽而合攏忽而分散,忽而中斷忽而又連接,忽而急忽而慢。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像圓圓的大珍珠,小的水珠像一顆顆小珍珠,顆顆都從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綠透亮,一串接一串。

(六)名著閱讀,完成21-22題。(5分)

21.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3分)

(1在《儒林外史》中,嚴監生是以一個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的奸詐、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圍繞這點,作者記敘了好幾件事情,其中描寫最為生動傳神的是雲片糕事件。(吳敬梓《儒林外史》)

(2)《簡·愛》中,在婚禮前夜,簡·愛得知羅切斯特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就是那個被關在三樓密室裡的瘋女人。法律阻礙了他們的愛情,兩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3)《海底兩萬裡》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即船長尼摩、生物學家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捕鯨手尼德·蘭 ,“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法拉格特 ,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姑且算半個。(凡爾納《海底兩萬裡》)

21.(1)(×)(人物應該是嚴貢生) (2)(√) (3)(√)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分)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望的,不願意回憶的;我們囉哩囉嗦地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①“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中的“這一類的話”指什麼?(用原文回答,15字以內)

②令作者“又快樂又惆悵”的是什麼事?為什麼說它是“又快樂又惆悵”的?

22.①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②回憶兒子的往事這件事。因回憶兒子的往事(回想與兒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樂,因兒子離開父母(只能靠回憶來寄託思念之情)而惆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