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了條約的空子,是二戰德國“狼群戰術”的重要先驅!

1919年,德國被迫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這份條約明文規定德國不得擁有潛艇,德國海軍自然是難以長久容忍這樣的條約。

對德國而言,在潛艇硬件上突破條約有困難,但問題不是很大。德國可以將一戰期間的潛艇圖紙當做技術儲備封存,可以通過和國外合作製造潛艇來保持自己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隊伍。一旦時機合適就可以在本國造船廠開工建造潛艇。

鑽了條約的空子,是二戰德國“狼群戰術”的重要先驅!

更難的問題出在軟件上。即如何培養新一代潛艇艇員?再好的裝備也需要高素質的人員駕駛使用,人不行一切白搭。

更何況,還有新的潛艇戰術需要摸索,沒有訓練這一切都無從談起。德國不得擁有潛艇部隊,自然沒辦法開展艇員的培訓和訓練了。

鑽了條約的空子,是二戰德國“狼群戰術”的重要先驅!

德國海軍將目光投向了魚雷艇。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被允許保留12艘魚雷艇。如果這些魚雷艇過時退役,則還允許建造新式魚雷艇。在魚雷艇訓練上,德國則沒有受到絲毫限制。德軍認為,魚雷艇和潛艇都屬於隱蔽發起魚雷攻擊的艦種,有一定共通之處,可以嘗試利用魚雷艇演練潛艇戰術。

1921年冬天,德國魚雷艇部隊以夜間演習的名義,秘密演練了潛艇部隊在夜間對敵方艦船進行攻擊的戰術。演練的內容為在最大距離上發現敵方船隊蹤跡並持續跟蹤,伺機在黃昏或夜間發起決定性攻擊。可以看出,這樣的戰術已經與“狼群”戰術有幾分相似。德國海軍的此次演練取得了很大成功。

鑽了條約的空子,是二戰德國“狼群戰術”的重要先驅!

1922年7月,一位叫做瓦斯納的德國海軍上尉根據一戰經驗和演習結果提交了一份報告。

報告認為,潛艇採取水面攻擊是一戰中最為高效的攻擊方式,但同時指出,單艇對敵方船隊發起攻擊的性價比卻不高。瓦斯納進而指出:“在未來作戰中,使用規模龐大、數量眾多的潛艇對敵方護航船隊發起追逐和攻擊是非常重要的。”德國海軍這種用魚雷艇演練潛艇戰術的方式持續了十餘年。

1933年,膽子有些變大的德國海軍在基爾建立了一座培訓潛艇艇員的學校,對外稱為“反潛防禦學校”。這座潛艇學校計劃以8艘小型潛艇展開培訓。後來,這一數字擴展為12艘。

特別鳴謝出處:微信公眾號“戰艦世界”

整理再創作:虎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