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經濟學,育兒也奇效(一)

由於數學對於孩子的高度區分度,小低孩子奔波於各類奧數培訓機構,做題做得飛起。但是,物極必反,過多、過量的數學壓力,反而使孩子們喪失了數學的學習熱情,盲目題海戰術。


疫情期間,捧起之前囫圇吞棗讀過的經濟學科普著作《魔鬼經濟學》,從一個個小故事中,發現了激發孩子對於數學興趣的奇妙思路。聊舉一二:

老師也會作弊?如果發現作弊的老師?

撇開倫理道德方面對於老師作弊的探討,如何抓出來可能作弊的老師?答案是:分析答題卡!如果某位老師有作弊行為的話,她班裡學生的成績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

1)如果多名成績通常比較差的學生完全答對了試卷的最後5個問題(這些問題的難度通常是最大的),這個班級就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了;

2)某位學生在一次考試當中的答案模式非常奇怪,比如說他回答對了所有比較困難的問題,卻答錯了那些比較容易的問題。

3)不當我們發現某個班裡的學生某次考試的成績遠遠高出該班級以往的成績水平(並在隨後的考試中成績又突然下降)的時候,是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是另有原因?

此外,這套方法還可以幫助識別優秀教師:分析結果表明,優秀教師的學生在容易題目上的正確率越來越高,這說明他們的學習水平確實有所提高。


從這個小故事出發,可以與孩子探討,如何從冰冷的數據中發現背後活生生的人以及他們的行為:

例如電商平臺上某些物品在疫情期間售價的變動方向和幅度,是否說明了背後的經營者對於經濟的判斷和銷售的預期?

再比如:疫情期間各大航空票價的變動和一些極端價格(如:廣州分成都僅需幾十塊),背後又說明了什麼?


學習需要內驅力,而不是一味的做題。如何調動內驅力?功夫在日常。給大家推薦這本日常調動孩子數學興趣的好書。


魔鬼經濟學,育兒也奇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