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傳》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讀《曾國藩傳》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疫情期間,讀完了張宏傑寫的《曾國藩傳》,書籍在扉頁用編年史的方式介紹了曾國藩的生平,花一分鐘時間就可以看到,曾國藩的這一生,起起落落落落落起落起落,在不斷的波折中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很多的波折,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比如參加了7次才考取功名。寄與了厚望的湘軍,第一次就戰敗,曾國藩悲憤交加,投水自殺,最後卻是湘軍才鎮壓了太平天國,換的了大清的苟延殘喘。

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讀一本傳記,以前看的二月河老先生寫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總是以小說的形式在勾勒帝王的一生,這次真正意義上在讀一個清代末期的高官的傳記,像是打開了一扇大門,在歷史的長河裡,作者給我們開了一個影像記錄,把曾國藩傳奇的一生娓娓道來,展示給我們一個小鎮青年在北漂的生活,在得罪皇帝后的官場生涯,以及如何靠一己之力組建湘軍。相比於孔孟、王陽明這些儒家大佬,曾國藩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確實對達到了治國安邦的高度。而且曾國藩的起點很低,家中幾百年才出一個進士,他在官場的高度是普通人的頂峰。這本書確實有勵志的作用,就如作者在封面上寫的: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也許這本傳記文學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就是給很多普通人,相信堅持的力量。

曾國藩有一些小的行事風格,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很受用。

自省

曾國藩是通過記日記來自省覆盤,日記,恰好給了後世的研究者更詳細的文史資料,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大有益處,記日記是日日自省,曾國藩在日記裡,自省其早期的一些缺點:浮躁、好色、易怒等,也記錄了自己與友人交談的一些心得,剛開始曾國藩記日記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後來日記寫好給其他人傳閱,讓別人來監督自己,再後來,曾國藩的日記很像今天的九宮格日記,詳細記錄了自己“讀書、靜坐、屬文、作字、辦公、課子、對客、回信”等八個方面的事項。


讀《曾國藩傳》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日記是個很好的方式,一個是記錄,另外是輸出,我從去年6月份開始寫日記,剛開始寫不多,500字很多廢話,後來可以連續寫上千字,開始寫反思,寫覆盤,記錄生活和讀書的收穫,很多自己想不清楚的事情,通過寫就已經發現了自己內心的傾向性,很多讀過的書,在寫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只讀懂皮毛。曾國藩給自己制定了每日讀史10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每日讀一經,隔三差五必須練習寫作的硬指標,通過寫作,形成輸入-內化-建構-輸出的學習閉環。

拙誠

梁啟超說曾國藩"在並時諸賢中稱最愚鈍",曾國藩也說自己"餘性愚鈍",

拙誠是作者對於曾國藩的評價,曾國藩並不是天資聰慧的人,讀書很久不開智,考試很久沒有通過,被人批評文理不通,但是曾是個很軸的人,認定的事情比較執拗,也是非常刻苦的人,作者寫了一篇笑話,講曾國藩家裡來了小偷,在樑上聽曾國藩背《岳陽樓記》,然曾遲遲不能背誦,不睡覺小偷不能作案,小偷憤而下樑,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通,大罵曾國藩笨,然後揚長而去。但是曾國藩通過努力達到了很高的職場、修身的高度。曾國藩曾說:“”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求學在於誠,在於恆,通看其一生,雖拙但是赤誠,對於認定的事情,一定是不斷的努力不懈,立志成為聖人,在每次的誘惑和目標之間,通過自己制定的詳細的修身計劃,不斷的靠近自己心目中的聖人。

交友也是在於誠,誠在於待人接物,誠在於對天地、比聖人,都有赤誠之心,徐徐而進之。

信念

曾國藩在為官之路上,一直有大抱負,在翰林院廣泛交友和閱讀聖賢書,在京為官數十載之後,他對國家治理的產生很多思考,立志要做聖人,很多抱負逐漸在探索和實踐,然而歷史的背景讓每個個體都有了侷限性,清朝末年,整個社會已經處於一個潰敗的現實中,很多的抱負不一定有施展的空間,但是在太平軍攻打的時候,曾國藩一介文官帶兵,將一個民兵團體鍛鍊成所向披靡的湘軍,讓大清的國運多持續了一段時間。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成就的事情依然是了不起的。這當中,修身齊家平天下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

讀《曾國藩傳》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開放

曾國藩在組建湘軍的時候,就意識到洋人做的槍炮更好用,在朝廷幾次催促他帶著湘軍出征,曾國藩都以槍炮未足為由,爭取時間,後來洋人的槍炮果然為湘軍在長江上爭取控制權出了很大力。曾國藩也意識到,不能僅僅停留在買西式武器的階段,而是要學習研究這個背後的秘密, 繼承了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並極力將這種思想付諸於實踐,他眼光長遠,審時度勢,面對與洋人的差距,在安慶廣招天下賢才,開始籌劃向洋人學習,創辦工業。另一方面,他和李鴻章一起建設了江南製造局,是今天最大的造船企業之一的上海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極大的推動了軍事力量的進步。


讀《曾國藩傳》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對曾國藩有兩種相反的評價,一種是千古劊子手,殺人狂魔,地主階級的代表,殘忍的鎮壓了農民起義,知乎有答主叫曾國藩是“曾剃頭”。另外一種是讚美,稱讚他立德立功立言, 是“千古一完人”。他位極人臣,桃李天下,一介文人創建湘軍,都是極其了不起的事情。張宏傑這本書通過詳實的書信、日記、古籍,把曾國藩一生中的大事件呈現在我們眼前,讀完我都有點錯亂,究竟哪個是真實的曾國藩。在唐浩明版本的《曾國藩》中,得到一個自洽的解釋,不考慮曾國藩在歷史當中的侷限性,在大清朝代式衰,傳統文化瀕臨解構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從一封封的書信、日記當中,感受到,這樣一個人,雖不完美,但是依然可以從這些文字中感受到,曾國藩對於品性的追求,對於家國的情懷,以及在面對人生挫折的時候的百折不撓,這些是如此的鮮活,不是根據歷史進程所做的評價,而是個人的修煉。從這個角度來說,《曾國藩傳》是值得仔細品讀的,曾國藩的升級之道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