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94%相對貧困村達出列標準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

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顯著加快、

貧困地區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3月13日,從省扶貧辦獲悉,截至2019年底,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廣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94%相對貧困村達出列標準

累計6.5萬名駐村幹部參與脫貧攻堅

一場春雨剛剛下起,位於雲浮市云城區腰古鎮腰古村長官坑自然村的劍花種植基地內,一派繁忙景象。春雨如油,滋潤萬物,基地的劍花進入生長茂盛期,基地內10多戶腰古村的貧困戶也正熱火朝天地為劍花摘梢、除草、施肥。腰古村劍花產業扶貧基地佔地面積約120畝,連同茶樹菇種植項目,兩年多以來已成為貧困戶增收的主要項目。

佛山駐腰古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劍花可給村中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每年帶來人均680元收益,2020年將是劍花基地的豐產期,每畝可收割4000多公斤劍花,屆時貧困戶的收入將更加可觀。

腰古村劍花產業扶貧基地是全省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廣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94%相對貧困村達出列標準

數說

據統計,2016年以來,

  • 全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6萬個,帶動貧困戶62.8萬人,年人均產業增收2400多元
  • 累計創建“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837個,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98%以上
  • 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331元,年均增長18.5%,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在產業扶貧等一系列舉措的帶動下,全省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省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

  • 2277個貧困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全面完成;
  • 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 貧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
  • 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8萬元
  • 貧困村“後隊變前隊”目標基本實現。

與此同時,全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顯著加快,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累計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建設“一村一品”基地1048個,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遊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大為增強。

貧困地區治理能力也明顯提升,據統計,我省累計選派1.4萬個駐村工作隊、6.5萬名駐村幹部參與脫貧攻堅,成為提升農村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同時,抓黨建促脫貧深入人心,貧困地區黨組織建設得到全面加強,扶志扶智工作成效明顯。

數據還顯示,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總體實現,累計160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4%的相對貧困村達到出列標準,可以說,全省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

廣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94%相對貧困村達出列標準

全省還有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尚未脫貧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我們決不能鬆勁懈怠。”雲浮市雲安區石城鎮紅山村第一書記劉塘對脫貧攻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受疫情影響,化肥、種子運輸渠道尚未全面打通,眼看著貧困戶耽誤了購買農資化肥的時機,再不解決甚至容易引起返貧。

在這個關鍵時刻,劉塘挺身而出,帶領對口扶持的雲安區稅務局黨員志願服務隊主動對接貧困戶需求,跨地購買化肥農藥、耕作工具等農資物資,20多名黨員志願者走下地頭幫助貧困戶搶抓春耕農時,及時解決了貧困戶春耕的燃眉之急。

正如紅山村,當前全省脫貧攻堅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挑戰,疫情影響就是其中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對務工就業、產業項目、產品銷售都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此外,省扶貧辦提供的材料顯示,全省還有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脫貧,其中,

  • 有勞動能力2965人佔19.75%,無勞動能力12046人佔80.25%;
  • 患有大病或長期慢性病2965人佔19.75%;
  • 有2.3萬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在返貧風險;
  • 有5.7萬非建檔立卡的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

針對這些困難,我省提出:

1、在做好對口幫扶和定點扶貧的同時,全程掛牌督戰,精準幫扶、精準施策,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2、同時,運用好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廣東消費扶貧月網上行”等網絡平臺,實施好大灣區“菜籃子”車尾箱工程,著力解決扶貧產品滯銷賣難問題;

3、做實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返貧風險高的群體,統籌用好醫保、養老、社會救助等綜合性保障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4、推動“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向貧困地區傾斜,採取財政資金折股量化等辦法,把帶貧益貧作為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重要條件……

通過這些措施,全面高質量完成省內脫貧攻堅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