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Part.3 FN勃朗寧M1922手槍銘文


M1922手槍是FN公司根據特定客戶的要求而開發的一種較為特殊的手槍,這個特定的客戶是一戰結束後建立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該王國1918年建立,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王國,此後歷經變化、更名。在經歷了1912~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這個新建立的王國急需重整軍備。當時這個國家的小型武器各式各樣,口徑不一,包括比利時納甘轉輪手槍、西班牙盧比手槍、奧地利斯太爾手槍、德國毛瑟手槍、盧格手槍,等等,而且這些手槍大多處在需要維修的狀態。在此情況下,以塞爾維亞軍隊為主導,決定向比利時FN公司訂購一批制式手槍用於裝備新建立的王國軍隊。根據客戶要求,FN公司以M1910 7.65mm手槍為基礎,研發設計了M1910的加長型——M1922手槍。1923年2月,雙方簽訂了6萬支M1922手槍的購銷合同,之後,M1922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從1923年開始,FN公司陸續向南斯拉夫提供M1922手槍。繼南斯拉夫之後,M1922手槍又被其他一些國家接受。1924~1939年,FN公司先後獲得荷蘭、希臘、土耳其、羅馬尼亞、法國、丹麥等國的政府訂單。1940年德軍佔領比利時以後,FN兵工廠又為德軍生產了一批M1922手槍,主要提供給德國部隊軍官和政府官員使用,使用最多的是德國空軍。為德軍生產的槍支有2種口徑,7.65mm口徑型被命名為“626(b)”,9mm口徑型被命名為“641(b) ”。M1922手槍除政府訂單外,還進行了商業銷售。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FN勃朗寧M1922手槍,該槍為南斯拉夫訂單產品,套筒頂部可見南斯拉夫王國國徽

因為M1922手槍是“花口擼子”M1910手槍的加長型,在大連被俗稱為“長脖花口”。大連警用老槍中有M1922手槍10餘支,其中包括二戰前的南斯拉夫訂單產品、荷蘭訂單產品、商售產品和二戰期間為德軍生產的產品。這幾種類型的手槍在序列號編制、槍身銘文、標識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徵。

南斯拉夫是第一個接受M1922的國家,1923年2月28日與FN公司簽訂了6萬支的訂單,持續供應到1930年代。南斯拉夫訂單手槍,套筒右側標有法文和斯拉夫文兩種文字的銘文,內容是:“BOJHO ДРЖавНИ”,中文譯為“國家軍隊”。套筒頂部有一個較大的標識,標識圖案系南斯拉夫王國國徽。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荷蘭訂單FN勃朗寧M1922手槍,套筒頂部有皇冠和字母”W“組成的荷蘭皇室標識,皇冠代表皇室,“W”代表荷蘭女皇威廉米娜


荷蘭政府從1924年10月開始訂購M1922,到1940年5月,先後同FN公司簽訂了8筆訂單,訂購槍支總數為116 499支。這些訂單手槍分別配備給了皇家警察部隊、地方警察局和荷蘭軍隊。其中,配備警察的槍支為7.65mm口徑型,被重新命名為M25 No.1;用於軍隊裝備的槍支為9mm口徑型,被重新命名為M25 No.2。最後一筆15 000支軍用手槍訂單,FN公司因德軍入侵而沒有交付。荷蘭訂單手槍,在套筒頂部有皇冠和字母“W”組成的荷蘭皇家標識,標識中的皇冠代表皇室,“W”代表荷蘭女皇威廉米娜(Wilhelmina)。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M1922手槍的戰前商售型,序列號為261327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M1922手槍戰時德軍訂單產品,該槍序列號為5744a


從1925年開始至1940年德國入侵,FN公司在為各國生產M1922軍用訂單手槍的同時,還生產了85 000支用於商業銷售。用於商業銷售的產品使用單獨的編號區段,序列號從200000開始向後延續,200000以前的序列號用於軍用訂單編號。

在1940~1944年德軍佔領期間,FN公司生產了約44萬~45.3萬支M1922手槍。這些手槍開始時延續使用政府訂單編號,1943年5月以後,採用新的編號系統,即在序列號最大是5位數的數字後面加字母后綴。如後綴字母“a”表示第一個100000區間號產品,1a到99999a;後綴字母“b”表示第二個100000區間號碼產品,1b到99999b。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FN勃朗寧M1922手槍4種銘文版式

M1922手槍套筒銘文有10多種不盡相同的版式,一些只是細小的差別,其中有4種差別較明顯。套筒銘文可以幫助確定槍支生產的年代。

第一種,早期銘文。銘文中的 “de” 小寫,1922~1934年使用。

第二種,最普通的銘文樣式。“DE”大寫,出現在1932年左右,在整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使用,二戰後繼續使用,同類型版本間只有細微差別。

第三種,銘文中間增加了“S.A”(股份有限公司),193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之後零星出現。

第四種,戰時替換的銘文,1943年開始使用,至二戰結束,還出現在戰後組裝的槍支上。


Part.4 毛瑟M1914手槍銘文


在毛瑟M1910/14/34小型手槍系列中,毛瑟M1914持續生產的時間最長,從1914年生產到1934年,20年間總共生產了30餘萬支。現存的大連警察老槍中,有M1914 7.65mm手槍40餘支。其中最小序列號為65448,最大序列號為487378。不同時期生產的槍支,在槍身銘文和外部形態上存在細微差別。根據觀察,可以區分出6種不同的版本。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第一版本的銘文在套筒左側,套筒右側沒有銘文,套筒座右側帶有條形凹槽


第一版本,套筒左側銘文“WAFFENFABRIK MAUSER A.-G.OBERNDORF A.N. MAUSER’S PATENT” (毛瑟兵工廠-奧本多夫-內卡河畔 毛瑟專利)。套筒右側沒有銘文,套筒座右側制有條形凹槽。觀察到的最小序列號為65448,最大序列號為9966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第二版本的套筒右側銘文為“Mauser-7.65”,其他與第一版本相同


第二版本,套筒右側銘文“Mauser-7.65”(毛瑟-7.65),其他與第一版本相同。觀察到的最小序列號為192400,最大序列號為201643。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第三版本右側亦帶有“Mauser-7.65”銘文,套筒座則未設凹槽


第三版本,套筒銘文內容與第二版本相同,左側銘文由一行變為兩行,套筒座不帶凹槽。觀察到的最小序列號為323925,最大序列號為458667。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第四版本的套筒右側銘文為“Cal.7.65”,其他與第三版本相同

第四版本,套筒右側銘文“Cal.7.65”(口徑7.65),其他與第三版本相同。

第五版本,套筒左側一行銘文:“MAUSER-WERKE A.G.OBERNDORF A.N.”(毛瑟製造公司-奧本多夫-內卡河畔),套筒右側銘文與第四版本相同。觀察到的最小序列號為462741,最大序列號為487378。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第五版本的套筒右側銘文與第四版本相同,套筒左側銘文則不同


另外,有的手槍槍身右側握把上方有英文銘文“Germany”(德國),可能是用於出口的產品,銷往中國的產品常常在這個位置標有漢字銘文“德國製造”。


Part.5 帶有奇怪銘文和特別編號的阿斯特拉M903手槍


中國是德國毛瑟C96手槍的最大買主,同樣也是西班牙阿斯特拉M900手槍最主要的市場。從民國之初到1940年代,中國戰亂不止,軍火需求一直十分強盛。溫塞塔公司在1928~1930年每年向中國出口各種型號的阿斯拉特M900系列手槍5 000餘支,1931年以後降到了每年2 000支。這些武器出口大多是通過日本在上海的貿易機構完成的,直到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經銷商才停止供貨。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阿斯特拉M903手槍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槍身銘文特寫。銘文用英文和西班牙文標註了阿斯特拉自動手槍、槍支口徑、獲得專利時間及西班牙溫塞塔公司等內容,又在下面標註了3個較大的漢字“日國制”

“日國”不是日本?“長脖擼子”是誰?身上居然有兩國銘文:追蹤大連警用手槍(8)

大連警用老槍中另外一支阿斯特拉M903手槍,該槍磨損嚴重,但仍可分辨出序列號為“31763”。從序列號判斷,該槍二戰中可能由德國到蘇聯,又隨蘇軍轉戰我國東北,進而成為大連警用武器

M903手槍是阿斯特拉900系列中第一支配用可拆卸彈匣的全自動手槍,可連發射擊,從1932年開始正式生產,到1940年完成最後一批。溫塞塔公司的生產記錄顯示,M903的生產數量極其有限,只有3082支。溫塞塔公司確切的生產記錄是從1933年開始的。根據生產記錄,M903生產年份和序列號分別為:1933年,26751~26804;1934年,27976~29000,29626~29627,29629~29642;1936年至1937年,1939年至1940年,30801~32787。後兩個批次生產的槍支序列號中間沒有間隔。

大連警用老槍中有一支序列號為“27988”的M903手槍,根據溫塞塔公司的生產記錄生產時間為1934年。該槍銘文十分有趣,在用英文和西班牙文標註了阿斯特拉自動手槍、槍支口徑、獲得專利時間以及西班牙溫塞塔公司等內容後,又在下面標註了3個較大的漢字:“日國制”。“日國”代表的是日斯巴尼亞,即西班牙的舊稱。國外槍械收藏者在序列號27000~27899之間的M903手槍上,也發現了這一現象。筆者分析,這批手槍很可能是溫塞塔公司為當時的中國生產的。

大連警用老槍中另外一支M903手槍則另有一番特殊經歷。這支M903手槍磨損較嚴重,但仍可分辨出序列號為“31763”。根據溫塞塔公司的生產記錄,該序列號為1936~1937年或1939~1940年生產的最後一批M903手槍。

有資料記載,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小型武器需求增加。巴斯克地區,包括埃瓦爾和格爾尼卡的槍械製造工廠處於共和軍控制之下。內戰期間,溫塞塔公司主要為西班牙共和軍生產M300和M400軍用手槍,M900手槍從1936年開始逐漸減少,1938年全面停產。1939年4月,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又重新恢復生產。加上以前的庫存槍支,到1940年溫塞塔公司已積壓了2 000支M900系列手槍。中日戰爭爆發以後,銷往中國的線路被阻斷,溫塞塔公司便轉向歐洲市場。雖然西班牙沒有正式加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但西班牙政府允許溫塞塔公司向德國銷售武器。從1940~1944年,溫塞塔公司先後向德國出售了2批共計3 154支M900系列手槍,其中M903手槍1 991支。

這些銷售給德國的槍支,沒有特殊的識別標誌。因為西班牙不是納粹德國佔領區,製造的槍支沒有德軍驗證標記,而且這些槍支是庫存槍支,而非合同訂單,也不存在訂單編號。但是,溫塞塔公司保留了所有賣給德國的M900系列手槍的生產編號資料。資料顯示,大連警用老槍中的這支“31763”號M903手槍,是溫塞塔公司銷售給德國的第一批軍用M903手槍,具體發貨日期為1940年11月26日。

由此還可以做出如下推斷:這支手槍被運往德國以後,成為納粹軍人的作戰武器,在歐洲戰場與盟軍作戰;在某次戰鬥中或德軍投降後被蘇聯紅軍繳獲;1945年8月,蘇聯向日本宣戰,這支槍又隨蘇軍在中國東北與日本關東軍作戰,並被帶到大連,最終成為大連公安警用武器。在二戰最殘酷的歲月裡,這支手槍肯定經歷了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從槍的磨損程度上,便可略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