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大結局潘貴雨住院求和,親情哪能斬斷!救贖之路如何前行

《安家》近期更新的劇集裡,

孫儷飾演的房似錦心灰意冷後與原生家庭決裂,羅晉飾演的徐姑姑與之攜手同行開啟新生活。那些被傷害、被辜負的人總會在餘生裡收穫一份真情。

在慶祝喜悅之餘,不得不思考,房似錦與家庭的關係將以何種方式收場。不過能猜想到,在倡導人文關懷的時代,劇情走向團圓才是皆大歡喜的。

當然“團圓”不意味編劇“妥協”,而是為那些存在問題的原生家庭做出榜樣,放下偏見與不滿,給予那一點溫暖。

在最新的劇情中,爺叔“精神出軌”引起廣泛討論,大家更擔心的是小寶!雖然被照顧地很好,但孩子的內心難免受影響!

孫儷曾在採訪中說到,房似錦的原型人物至今依舊堅持還會給家裡源源不斷匯錢。很多相似的案例時刻也在重演。

為什麼原生家庭讓自己揹著傷痛前行,仍要選擇留下呢?

《安家》大結局潘貴雨住院求和,親情哪能斬斷!救贖之路如何前行

《安家》房似錦出走

房似錦此生至親“羈絆”離去,對原生家庭的些許念想終成泡影

在劇情中,房似錦被原生家庭的“催債”壓得喘不過氣時,想起在老家還有割捨不下的爺爺和弟弟,才心軟將錢轉給了母親。

爺爺曾在房似錦悲慘的童年裡,給予了溫暖與關懷,也正是這些暖意才讓房似錦沒有被殘酷的原生家庭吞噬,成了一個善良的人。

“人生沒有永遠的春天,卻有從不遲到的料峭冬雪”。現實會帶來各種苦楚,任何時候都別忘了留給自己一些美好。

劇中最讓人費解的便是這段姐弟情,房似錦可以說對弟弟十分寵溺,儘管被潘貴雨無情地敲詐,但一聽到弟弟需要錢總是出手援助。殊不知,在這份寵愛背後卻是弟弟“柔情式”的“敲詐”。

在房家這場無休止的“親情綁架戰役”中,爺爺的離去成了房似錦放手一搏的契機。

在這甩手離去的背後,其實不是灑脫,是面臨無家可歸的空虛。

當人唯一牽掛不在時,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失去了方向。房似錦該如何面對往後的人生,唯有堅強和勇敢。

《安家》大結局潘貴雨住院求和,親情哪能斬斷!救贖之路如何前行

《安家》孫儷

沒有溫度的家庭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孩子走不出一個“怪圈”

人會因為童年遭遇的不幸和奚落而產生永遠的陰影和傷害。但可悲的是,孩子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

直到現在,房似錦的原型人物還會往家裡匯錢,滿足家裡人的需求。或許會感到不解,這就是現實。

中國家庭裡的孩子要麼在父母呵護,親人寵愛下健康成長,要麼在腐朽的思想下成長。

雖然時代在強調“不要特殊對待”,可是再先進的思想也無法動搖那些已經麻痺的心。

潘貴雨正是用這樣的“事實”告訴房似錦,“女人不用讀書”、“女兒的錢都是家裡的”。

失去了溫暖和關愛會讓一個孩子“早熟”,也更會使孩子過多地保護自己,與世界隔離。

房似錦就是家庭的犧牲品,童年時無法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所以長大後害怕相信任何人,害怕再次被敵意的傷害,用冰冷和強勢包裹自己。真讓人心疼!

而在每一次都對家庭的恐懼中,都有無形的聲音在提醒房似錦:永遠割不斷血緣關係!

房似錦的原型人物因“畢竟是媽媽”這一句話揹負了比常人更多的辛酸。

每一個被原生家庭拖累的身軀背後,都是無盡的吶喊與些許的牽絆,既然無法選擇、無法改變帶來的痛苦,那就讓時間與自己和解,磨掉那些不堪。

《安家》大結局潘貴雨住院求和,親情哪能斬斷!救贖之路如何前行

《安家》潘貴雨

“原生家庭”釀成孩子性格的悲劇,強行修正,才能“逃出生天”

原生家庭帶來的造成的性格原因,會讓孩子乞求家庭給的一點點溫暖,自卑內向,很少有像房似錦那樣成功逃離了的。

已有事實證明,原生家庭的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價值觀、為人處事。

潘貴雨的自私與無情、房田軍的懦弱無能造成了冷漠、孤僻、內向的房似錦。

當房似錦初入安家天下時,總是獨來獨往、工作時毫不留情,讓人敬而遠之;

工作之餘也不會向誰訴訟自己的家事,缺乏安全感,害怕打開心扉被人指點。

眾多原生家庭的例子告訴大家,只有靠自己才能掌握人生方向!

《安家》大結局潘貴雨住院求和,親情哪能斬斷!救贖之路如何前行

東野圭吾曾說:“悲觀也沒用。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什麼樣的牌,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家庭的枷鎖讓房似錦傷痕累累,同時也讓房似錦變得獨立和堅韌,敢於像父母說“不”,也有資本選擇逃離。

創傷確實無法癒合,但每一次的疼痛都會獲得新的力量。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家庭的組成部分。希望家人能溫暖每一個純真的孩子,也願每一張天真無邪的面孔下都會被善意對待!

人生路漫漫,會遇到荊棘、蒺藜,會滿身傷痕,要相信一切的痛苦都會有盡頭,堅持下去,才會收穫更多的幸福的回饋。

《安家》大結局潘貴雨住院求和,親情哪能斬斷!救贖之路如何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