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Python-Day4-關於語法基礎

Python是一種編程語言,編程語言和我們使用的自然語言最大的不同就是:自然語言是會有歧義的,不同的語境、不同的人說出同樣的話,意義會發生變化;但是編程語言是為了讓計算機執行命令,就要求每個語句絕不能有歧義。所以每一套編程語言都有一套自己的語法,編譯器或者解釋器的功能就是識別理解程序代碼並轉化為計算機能夠執行的機器碼,然後執行。

縮進

Python的程序編寫採用縮進的格式方式,像下面這樣一個取整數絕對值的實例

<code># 輸出整數絕對值:
a = 100
if a >= 0:
print(a)
else:
print(-a)/<code>

#開頭的是註釋語句,很多時候代碼行數太多,註釋後自己備查,同時很多項目是多人合作,也方便其他人閱讀和維護。註釋可以是任意內容,#開頭就是提示解釋器將其忽略。Python每一行是一個語句,語句以:結尾,縮進的語句視為代碼塊。Python使用縮進來組織代碼塊。縮進的好處就是會寫出格式化的代碼,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堅持使用4個空格的縮進,文本編輯器中,識別了.py文件大部分會自動設置tab為4個空格。縮進太多程序會顯得雜亂,反而強迫你寫出縮進較少的代碼,程序員會傾向把長代碼拆分為若干函數,減少縮進。縮進的壞處是複製粘貼時,要重新檢查縮進是否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