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01 房似錦的原生家庭之悲


近日,孫儷和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熱播,隨著故事情節的逐漸推進,越發引發觀眾期待。

女主房似錦是安家天下總部派來上海靜宜門店的新店長。

她在房產銷售方面業績累累,為人冷靜幹練,做事幹脆利落,服務客戶貼心,這樣一個人在同事中卻顯得格格不入,不近人情。因為同事認為她太過於自我,撬單,打破店面原有的和諧。

在主張人性化管理的店長徐文昌調解下,房似錦逐漸與同事互相瞭解,慢慢融入到店面團體中。

相處得久一點了,徐文昌發現原來這個拼命賣房賺錢的房店長,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事。

從一出生,就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是家裡人的出氣筒。

她原本的名字也不是如同房似錦這個名字般前程似錦,而是“房四井”,即房家老四,被母親丟井裡沒死成的四女兒。

工作後經常被親媽威脅要錢,一開口就是100萬,彷彿女兒是個提款機一樣。月底沒有到賬,就找到女兒工作的地方大吵大鬧,讓房似錦丟盡臉面。

有多少人,像房似錦一樣,從小就遭遇原生家庭的拋棄與不重視,絲毫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疼愛?就連打個電話,也是冷冰冰地開口要錢,連一絲問候都沒有。

有人說,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這句話,是家庭頭號謊言之一。

事實上,現實社會,真的是有人不愛自己孩子的。不是重男輕女,就是偏心;不是責罵,就是訓斥;不是冷血,就是無情。

而這些原生家庭帶來的悲痛,讓不少人苦苦掙扎,想要走出傷痛的圍城。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安家》劇照


02 生而不養,不教不愛,是為人父母的失職


豆瓣高分電影《何以為家》裡小男孩贊恩上法庭起訴父母生而不養那一幕,至今在我腦海裡盤旋,起訴的理由是:他們生了我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何以為家》贊恩在法庭上狀告父母


家裡一貧如洗,食不果腹,但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情況下依然不停生育。

當年僅11歲的妹妹薩哈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無力挽救,憤然離家。後來在得知妹妹去世後用匕首捅了“妹夫”,入獄了。

影片末尾,贊恩對法官說,他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他的家庭給他帶來的都是侮辱、毆打,謾罵。從小缺愛的孩子特別渴望愛,但他卻從家裡感受不到愛。

因為父母生了他,卻沒有養他,沒有給予教育,也沒有關愛。

生而不養的父母,不稱職,帶給孩子一生的傷痛。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做人父母容易,難的是如何做個好父母。

沒有上崗證的父母,就沒有切合人性與成長的高維認知。


房似錦說起自己媽媽時,也說:“她生了我,但不配當親媽。”

除了爺爺會護著她,房似錦在家裡過得十分悲慘,誰不高興了都可以拿她當出氣筒。她跑步得第一的成績,都是小時候被打,跑命練出來的求生本能。

之前一直很好奇,為何每次吃早餐房似錦都能一口一杯豆漿,兩口一個包子,瞬間解決。總讓人有種吃不飽的感覺,想必這也是小時候餓怕導致的心理創傷在行為上的表現。

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有一個愛的缺失環境;

每個被生下來卻慘遭拋棄、不被愛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不稱職的父母。

孩子來到世上,都該是天使。父母如果沒有做好迎接的準備,至少也該在後來學著如何去愛,並不是生了孩子,就可以想打就打,想罵就罵。孩子不是你無能的出氣筒,TA是活生生的跳動著的生命。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03 孩子不是父母索取無度的提款機


看到房似錦的個人遭遇,不由得想起《歡樂頌》的樊勝美和《都挺好》的蘇明玉。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


這三個人,深受原生家庭殘害,都是典型的悲情代表,彼此之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特點。

相同的是:

三個人都是女生,都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裡,遭受過不同程度的身體和精神欺壓,長大後被父母索要錢財。

不同的是:

樊勝美窮怕了,一心想著憑藉美貌在交際場找到有錢人,嫁個高富帥,逃出原生家庭的沼澤;

蘇明玉卻是個自強的人,逃離家庭後,沒日沒夜地做兼職,希望能出國留學。後來遇到伯樂,事業一飛沖天,有了足夠的物質保障,有了底氣不跟家裡人來往,也能在二哥欺負她的時候狠狠反擊。最後憑自己的力量與原生家庭和解;

房似錦看似冷靜霸氣,卻也會在媽媽威脅她要100萬的時候失去冷靜,試圖向上司借錢。她的心裡,有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和無可奈何。而最後她與母親如何鬥志鬥勇,能否走出原生家庭陰影,脫離羈絆?是觀眾們所期待的。


作家周國平曾說:“孩子在愛和快樂的氛圍裡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

無論是樊勝美、蘇明玉還是房似錦,她們都有著悲慘的童年,這也是導致她們以後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原因。

作為父母,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沒有饜足的索取和威脅,孩子不是你的提款機;

作為孩子,當你無力反抗,無法掙脫家庭束縛的時候,你就有可能成為父母索取無度的機器。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裡,有一句書評:“世界上有兩件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心總是不知足的。

人性裡從來不會只有善或惡,但是惡得不到抑制,就會吞噬別人的恐懼長大,一如這些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在恐懼中生存,在無措中磕磕盼盼成長。


《安家》房似錦被親媽威脅要100萬:原生家庭的不幸該如何治癒?

《安家》房似錦訴說自己的個人經歷


04 如何從原生家庭中掙脫出來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情感方式和生活幸福是起決定作用的。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母親沒能很好地與孩子產生依戀聯結,成年後,孩子要麼在困頓在原生家庭的圍牢裡,要麼掙脫出來實現新生。

做父母的,不能給孩子需要的根和翅膀,孩子就會自己找到地方落葉生根,像鳥兒般靠枝築巢。

人總是靠著經歷不斷成長起來的,那些曾發生在童年裡的事情尤為重要,會影響以後生活的諸多行為,甚至會導致心理疾病。

童年的缺失,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是個人一生的缺憾。

如果改變不了別人,那麼你應當學會改變自己,學會宣洩情緒,放下自己攜帶一路的包袱,放開童年時一直羈絆自己的那些束縛。不要讓任何企圖用道德綁架你的人一直逼著你就範,道德從古至今都是拿來律己,不是律人的。

對於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我們的社會需要一定的監控體系,任何試圖傷害孩子,危害孩子生命的人應當被剝奪不合格父母撫養權。同時, 擴大法律與生命安全教育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普遍認知層級,做愛孩子的合格的父母。

最後,桃媽希望,那些遭受原生家庭傷痛的孩子,能夠像李嘉誠說的那樣,要做一隻“仁慈的獅子”。仁慈是本性,但單靠仁慈,還無法成功。你還要有獅子的力量,才能賺錢養家,才能保護親人,才能反抗欺壓,才能掙脫原生家庭帶給你的不幸,重獲新生。


作者簡介:楊桃媽,教育工作者,90後寶媽。筆寫溫情,伴你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