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轉向利好 資本開始重新關注生物質發電

麥電網訊:2019年,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473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2254萬千瓦,同比增長26.6%;全年生物質發電量11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4%。從數據上看,生物質發電雖然比2018年有所增長,但是離十三五規劃的3000萬千瓦目標差的太多。

與風電和光伏提前完成十三五裝機規劃,生物質發電之所以沒能完成規劃目標,最大的原因在於投資商對產業的信心不足。不過進入2020年之後,隨著政策轉向利好,對於生物質發電產業來說,資本似乎又逐漸開始關注這個產業的投資。


政策轉向利好 資本開始重新關注生物質發電


一、政策轉向利好,產業前景樂觀

儘管新的生物質發電管理辦法還沒有出臺,但是三大部委發佈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新政,並沒有將生物質發電從國補目錄中剔除。相對於風電和光伏全面的去補貼,生物質發電成為非水可再生能源中唯一繼續享受國補的香餑餑。

目前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正在制定新的生物質發電管理辦法,並讓各地發改委上報新的發展規劃。雖然在裝機規模和上報時間上進行了限制,但是在可再生能源補貼收緊的情況下,生物質發電產業總體走向樂觀。

二、資本重新青睞,尋獵優質項目

2020新政將海上風電和光熱項目從國補中剔除,國家能源局也不再新增光伏扶貧計劃,這意味著風電和光伏將全面平價化,資本開始將目光從新能源轉向固廢環保產業。而生物質發電身兼環保固廢和可再生能源雙重身份,已經重新獲得資本機構的青睞。

最近有不少生物質發電項目簽約和動工,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而筆者最近也接到一些投資商諮詢生物質發電項目,其中有幾家公司完全是新面孔。這說明其他產業的資本,也開始在生物質發電產業尋獲商機,這一點很有代表性。

三、什麼樣的項目,會受到資本垂青

根據筆者調查發現,投資商最關注的兩點就是:一、生物質發電項目必須是熱電聯產,有工業園區的蒸汽和用戶消納,這成為了剛性指標;二、燃料保障充足,必須有與當地政府或者是農林主管部門簽訂的燃料收購協議,以及相關的支持政策。

很顯然,投資機構最關心的還是燃料和供能消納。對於已經納入當得政府發展規劃的項目,將會更加受到資本的青睞。此外,投資機構更傾向生物質發電項目,成為一個特許經營的產業。在燃料、供能上,在當地形成一個壟斷的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