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近些年,中國現代數學雖然算不上世界一流,但是,人們都能清晰的感受到中國數學的崛起,中國正在朝著數學大國和強國邁進,一大批頂級數學科研人才,正在世界數學界閃耀星光。中國現代數學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當然與那些默默無聞的數學教育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率先將數學邏輯、數學基礎引入中國,為中國的數學教育和普及奉獻一生才智與心血的偉大數學教育家傅種孫先生。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傅種孫

孫出生於光緒二十四年,江西高安人。他的父親傅元弼是清朝末年的一名秀才,曾教兒子讀古書。在傅種孫12歲那年,父親作為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突然病逝,讓這個清貧的家庭生活愈發艱難。在父親臨終之前,他留下這樣的遺囑:“不要使種孫輟學,他大可造就”。為了達成父親彌留之際的這個心願,傅種孫的母親陳氏,以養蠶、紡織、刺繡為生,無論家中多麼貧困,從來都沒有過讓兒子輟學的念頭。從小聰慧刻苦,思維敏捷的傅種孫,自然也不敢辜負父母的一片心血。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傅種孫教育文選

他上中學時,數學成績最為突出,尤其是喜歡做幾何題,老師出的題目,課外書上的題目竟然都難以滿足他的數學習題練習量。至今,在傅種孫所就讀過的南昌二中,仍然保留著他寫過的數學論文。1916年,從高中畢業本應該繼續入高校深造的傅種孫,家中實在拿不出學費供他繼續唸書。就在此時,恰逢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在南昌免費招生,就讀這所高校的學生僅不收學費,還能為他們提供免費的衣食。傅種孫倉促之中報考了北京師範的數理部,憑著優異成績被錄取以後,母親為他借了一筆路費,這才讓他能夠前往北京唸書。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錢學森

在北師範讀書的日子裡,傅種孫擔任該校的數理學會會長,並主持由數理會所主編的《數理雜誌》。這本數學雜誌,可是中國最早的數學專刊,傅種孫也是這本數學雜誌的創始人之一。每期出版的《數理雜誌》上,都能夠看到付正松所發表的論文或者是國外譯文。1920年,傅種孫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高校畢業,在母校附中擔任教師。

第2年,傅種孫被北高師範數理部聘請為講師,在職期間,他又考取了自己母校的數學研究科。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他還兼任過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學院的數學教授。自傅種孫先生從母校畢業以來,直到他1962年病逝,熱愛數學教育事業的他,用自己40多年的人生嘔心瀝血地培養數學人才,他的學生之中,有不少人是全國知名的優秀學者。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北京高等師範

這其中,就包括1923年至1929年就讀於師大附中的錢學森。錢學森曾多次談起傅種孫先生上課時的情景,還有帶給自己的收穫。他說,傅老師在教授幾何的時候,所使用的課本是自己編寫的幾何講義,由於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過古文,所以,他在上課的時候還會用古文腔調給他們念講義,這讓先生的課堂十分活躍有趣。

除此之外,傅種孫先生在講課的時候一直秉持“少而精”的授課方法與做題方法。他告訴學生做數學題時,哪怕只做一道題,卻用了高超的解題方法,在他這裡就能夠拿到100分;如果同類型的數學題做了三道,雖然答案都是對的,但是解題方法單一,毫無新意,那麼他給這樣的學生只給90分。錢學森說,正是由於聽了傅老師上幾何課,他才懂得了嚴謹科學和數學獨立思考的意義,這讓他在接下來的科學研究中受用終身。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傅種孫故居

桃李滿天下的傅種孫,在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獨立思考思維的同時,他上課時的教學方法也讓學生終身難忘。其他的學生回憶傅種孫先生備課、授課時的情景,至今都記憶猶新。傅種孫經常會備課至深夜,甚至通宵達旦。即便是已經上過多次的熟課,在下一次上課之前,先生仍然會一絲不苟的重新備課。很多人不理解傅種孫先生的做法,但是,凡是上過他課的人,都知道傅種孫準備課的時候並不只是按照教材內容去寫教案,他會融入自己的教學方法,研究上課所使用的語言,以及板書的書寫方式等。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左一為傅種孫

在北京師範大學,曾經旁聽過傅種孫課的人,都認為傅種孫的板書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楷模;有些人會在下次前來聽課的時候帶來照相機,拍下傅種孫先生的板書,帶回去細細揣摩先生的教學方法。與傅種孫有關的學校趣聞非常多,他曾經給因病住院醫藥費無著落的學生募捐資金,為經濟困難的貧困生尋找筆墨工作,幫助他們賺取學費、補助生活。傅種孫對學生的關心不僅僅是教學上的關心,他還為學生帶去了心靈上的慰藉。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初級混合數學》課本

傅種孫為國家培養數學人才以外,他對於中國數學教育事業的推進,也有著功不可沒的成績。為了完善高校的數學教育歷程,傅種孫和他的同事一起進行了數學課程的改革實驗,他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將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等諸多數學內容混合編寫,又根據上課的經驗進行反覆修改,最終共6冊的《初級混合數學》這套教材被多所學校選用,對於當時的初級數學課本而言,這是一次質的飛躍。

熱愛數學教育的傅種孫先生,與華羅庚教授一起舉辦過中國第一屆數學競賽,他還參加過中學生數學小組座談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啟發孩子們對於數學的興趣。1962年,傅種孫突發疾病逝世,他逝世以後,家屬根據他的遺願,將先生的畢生藏書全部捐給了北京師大的圖書館,這位將一生都獻身給中國數學的偉大數學教育家,值得後人永遠緬懷。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北師大

其實,想到傅種孫先生,也與由中小學生數學教育所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更加傾向於外語、文藝類課程的學習,作為所有理工科基礎的數學,被大多數孩子視為無趣且煩躁的一門課程。在孩子們眼中,枯燥無味的數學題不會為他們帶來快樂,反而會浪費他們享受動畫片、音樂、美術的時間。對此,許多家長也頗感無奈,但是,想必各位成年人都知道,數學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往大了說,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往小了說,作為最為重要的主課之一,數學成績也幾乎可以決定了一個學生今後學習生涯。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數學三書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一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就是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最佳課外書籍。與傅種孫同為中國教育大師劉薰宇先生,作為橫跨民國與新中國兩個時期的教育家,他將數學與文學相結合起來,利用風趣幽默的數學題目,帶領孩子體驗一個完全不同的數學世界。

為了便於孩子觀察和思索數學問題,這三冊書籍中的數學題都來自於日常生活,還有有中國著名的趣味故事。充滿趣味又不失嚴肅的數學解題方法,將會帶領孩子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學世界。學習數學需要新思路,這樣才能愛數學,並且取得數學好成績。希望這一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可以幫助家長解決孩子不愛數學的煩惱,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上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