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爆發!我國移動互聯網2020年春節消費271.6萬TB數據流量

疫情期間,我國數據資源逆勢出現小型爆發式增長,僅移動互聯網就在2020年春節消費271.6萬TB數據流量;受5G、IPv6等的驅動,還將快速增長。對此,我國2020年以來力推新基建,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數據互聯互通深入釋放數據紅利,仍是其中關鍵。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衝擊,我國人民在2020年春節期間大部分居家抗疫,實體經濟頗受影響,近來在復工復產中逐漸恢復。與之相對,以雲辦公、雲教育、新零售、互聯網醫療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逆勢上漲,個別平臺甚至因為數億用戶的湧入而出現短時性“奔潰”,充分體現出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勁韌性。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關鍵要素的數據,也在近期呈現小型爆發式增長。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移動互聯網2020年春節消費271.6萬TB數據流量,阿里釘釘和騰訊會議均連續擴容10萬臺雲服務器。在5G、IPv6等新技術驅動下,萬物互聯,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加速崛起,成為催生數據資源的重要源頭,使得我國數據資源加速增長。

根據IDC和希捷2019年研究,我國每年將以超過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產生並複製數據,2018年約產生7.6 ZB數據,到2025年將增至48.6 ZB。對此,我國近年來大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2019年首次在中央層面明確數據是生產要素,確立大數據“鼓勵類”產業地位,深入釋放數據紅利。

為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我國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進入2020年以來更是在國家層面會議上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設步伐。最近的一次則是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新基建主要包含七大領域,均與大數據密切相關:5G加速數據資源增長速度;大數據中心承載數據資源;工業互聯網催生工業數據資源;人工智能需要數據資源支撐;以特高壓為代表的電力行業,以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代表的交通行業,均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深化行業大數據應用。

可以預見,我國數字經濟在新基建的強力支撐下,必將孕育出更為強勁的發展新動能,助推我國經濟社會搶回丟失的時間,繼續向好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的研究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34.8%,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67.9%,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增速位居世界第一。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數據互聯互通是關鍵,推動數據要素在深化應用、廣泛應用中實現價值最大化。疫情期間,我國政府主導,企業積極參與,共同驅動與疫情有關的各類數據有序互聯互通,使它們在融合應用中大幅提升大數據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復工復產等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

其中,國家衛健委正在強化與工信、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的信息聯動,形成公路、鐵路、民航、通訊、醫療等疫情相關方多源數據監測、交換、匯聚、反饋機制。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國家衛健委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聯合開發的“密切接觸者測量儀”APP,深度融合國家衛健委、交通部、鐵路總公司等機構數據資源,堪稱政企大數據合作典範。

對此,我國已在2017年12月8日提出“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8月8日《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而明確“暢通政企數據雙向流通機制,制定發佈政府數據開放清單,探索建立數據資源確權、流通、交易、應用開發規則和流程,加強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管理。”

在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成立的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率先構建數據要素價格市場,探索數據貨幣化場內交易,賦予數據金融產品的功能特性,交易驅動數據要素有序高效流通;現已成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首批重點企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貴州大數據)參建單位,積極爭創國家級大數據交易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