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祖國不需要這樣的“白眼狼”

網曝一名意大利華人女子回國,在機場按規定進行有序檢查時,只因嫌棄檢查房間太過簡陋,對檢查人員暴跳如雷,一邊罵一邊用手機錄像,還對工作人員不停強調自己的華人身份,卻受到這般待遇。

這次疫情,全國人民都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才換來的被有效控制,我們不能隨便讓這種局面受到破壞,你回來國家要對你負責,你起碼你也要對祖國負責。  

面對疫情,祖國不需要這樣的“白眼狼”

這名女士表示,我們可是從歐洲回來的,為什麼要在這麼簡陋的地方待著?並認為,他們應該有更好的待遇,而不是在這裡待著。言語中,充滿了自信和驕傲。  

面對疫情,祖國不需要這樣的“白眼狼”

也是實在很難讓人理解,接受防疫檢查是個很正常的事情,這和從哪裡來的有什麼關係麼?

難道,從外國回來就可以高人一等嗎?

這位女士是典型的責任感嚴重缺失,頭腦簡單,心智不成熟。

在心理學上,這類人稱之為巨嬰

01

為什麼中國式親情總培養出白眼狼?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快30的男人好幾年不工作,每天呆在家,嫌他媽媽做飯不好吃,網購的賬單讓父母去還,不滿意的時候還要罵父母......

現在很多年輕人會跟父母要求哪個區的房子、哪一款車子、穿哪個牌子的衣服,很少有人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父母。

當媽的很傷心: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到頭來卻成了討債的“白眼狼”。

巨嬰人格的形成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社會環境。

反正有人為你遮風擋雨,替你解決所有麻煩。


▌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

父母為孩子事事代勞,遞食物、穿衣服、交朋友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付出愛的能力。

有個朋友常跟孩子說:家裡什麼事兒都不需要你,你只用搞好學習就行。

有天朋友生病發燒,兒子中午放學回家,一句噓寒問暖都沒有,冷冰冰掏出一句話:“你病了,誰給我做飯吃?又不提前說聲,害我白跑一趟!”

朋友聽完心酸不已,為孩子做這做那,甚至連牙膏都擠好,孩子對自己沒一點關愛和體貼。

做得越多,孩子卻變得越來越冷漠。


▌“無私地”都滿足他所有要求

幾乎所有“白眼狼”的童年時期都有這樣的共同點:只知道提要求,我要什麼,你都得給我,不給我就鬧。

網上有個流行的詞語叫做“全民富二代”,大概的意思是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

所以無論家庭的窮富,很多孩子從小物質享受就被過分滿足:小學跟父母要手機,中學跟父母要電腦,出了社會跟父母要房要車,結了婚要父母帶孩子……

他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對親人的感受視而不見,等哪天父母沒什麼能給了,他還會覺得父母多對不起他。

當一個人得到的東西越容易,越不懂得珍惜與感恩。


▌放縱孩子所有不合理的行為

穿著鞋子踩沙發、霸佔東西、野蠻粗暴……無論惹出什麼樣的禍,大人都能找到理由袒護他們,對孩子所犯錯誤,無原則縱容。

漸漸地,孩子的心中,無視規則,輕視別人,做什麼事也不想後果。

孩子的行為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級,小時候的“熊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就變成“白眼狼”。


在巨嬰的成長過程中,幾乎無一例外的,身邊都有一個性格強勢且極愛他的親人,整天管著他護著他。於是關懷變成了掌控,疼愛變成了傷害。

結果上一輩嘔心瀝血,熬到白頭,培養出的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孝子,而是一個不成器的白眼狼。

缺乏界限感,喪失尊重意識,正是中國式親情普遍存在的問題。


02

孩子會不會成為白眼狼,關鍵還是在父母

我們常說,父母養孩子,不是為了回報,但是如果哪天,孩子因為父母給不了他想要的而怨恨,這恐怕是做父母最寒心的事情了。

孩子變成了白眼狼,究其根本,是親子之間缺乏界限:父母將本該由孩子自己面對的事情,攬到自己的肩上;孩子長大,也習慣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父母。

凡是界線感極度弱化的家庭關係,多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母子不睦,孩子不成器。而那些界限感拿捏得當的家庭,大多生活的很幸福,兩代人互愛互敬,關係和睦。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說過:“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

根就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和信仰。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何談偉大的精神,高貴的信仰?

還有一個是翅膀。你要做的是帶著孩子飛翔,讓他學會飛翔,而不是永遠做他的保護傘,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對待親人,該放手的就要放手,因為他不是你的私有財產,更不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就是放飛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前路不管荊棘叢生,還是春暖花開,每個人都需要獨自面對,走出自己的光芒萬丈。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教他做“白眼狼”,也不是叫他做愚孝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有主見的人。

為了自己的孩子不成為“白眼狼”,請經常提醒自己放手,不要替孩子做他分內的事,讓孩子承擔些家務,相信孩子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別什麼事情都滿足他,讓孩子懂得,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

光愛孩子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愛別人。

03

不指望你懂得感恩,但至少別做白眼狼

這個世上,很多人自認為懂得感恩和知恩圖報,但其實大多數的恩都沒有感到,就更別提報上了,但他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有著極其良好的道德優越感,言必稱自己懂得珍惜和感恩、飲水思源、有恩必報,但在其他人眼裡,卻全然不同。

以前看到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職員堅持了一年裡天天給公司門口乞討的乞丐一美元,乞丐每天都能用無數個好心人的一美元換取食物讓自己不至於忍飢挨餓,他享受著這一切,越來越覺得理所應當,也越來越心安理得,但是那個小職員後來娶妻結婚有了家庭,無力再做每天堅持給一美元這個事情了,乞丐就問那個職員,以前為什麼你堅持每天都給,現在你卻不能保證每天給我一美元了呢?這太過分了。職員如實的回答了他,誰知道乞丐立刻就翻臉並惱羞成怒了,說道:“你怎麼能拿我的錢來養你的老婆呢,你的做法太無恥了,我完全無法接受,你真是個自私自利的人。”

不懂感恩的人是很可怕的。

我們很多人身上都有這一面。往往感激是短暫的,記仇是長久的;一直的給予會將一些人的感激質變為理所當然,遞減或停止的話會將理所當然質變為記仇、憎恨、甚至報復。

你幫人100分,當有一天你只肯幫80分了,他便會清空你所有的恩,寧願選擇只幫他70分的人做朋友。古話常說的一粒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總有那麼些人,會把你對他的好當作理所當然。但這個世界沒有人前世欠了誰,今生一定要無怨無悔的償還。

如果一個人當你因為某些緣故遞減了對他的好,但仍然能到80分時,超越大多數人時,這個人仍然能記得你的好,你的恩。那這個人應該是有極高認知能力的人了。

而心裡對別人的恩惠有具體數字的受恩者,心態更是失衡的:曾有朋友看到同事遇到困難,就參加了朋友們的捐款,受捐人知道這位捐款同事是有錢人,心裡非常憤然:“這麼有錢,和其他人捐款一樣AA制,太小氣了。”幫助別人,還要滿足受捐者的心理期待,實在可笑。

如果,當你遭遇過在此生最危難之際,卻被你之前付出所有對待的人無情的拋棄過這種場景,你能明白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多麼的可怕。遠離不懂感恩的人。

不懂感恩的人,別說不配得到幫助,甚至都不適合做朋友。


最好的關係是兩不相欠,但因為愛,相互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