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接到口罩訂單,平臺賣家還有機會嗎?

直到今天,口罩、體溫計等防疫物資仍是跨境行業的熱點話題,甚至隨著境外疫情的不斷蔓延,熱度有增無減。針對這個問題,我國政府也大力鼓勵出口,挪威、瑞士等國也表達了需從中國進口的意願,美國甚至兩度免徵醫療產品關稅。但境外需求增長,換來的並不是賣家掙得盆滿缽滿,而是苦不堪言。由於售賣防疫產品,賣家已經被平臺的封店、刪除產品鏈接等騷操作整得暈頭轉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不禁想問“中國防疫物資出口路在何方?”


德國、瑞士、英國、法國為口罩神仙打架


如果不是疫情爆發,相信德國、瑞士、英國、法國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會為了他們民眾抗拒佩戴的“口罩”大打出手。


3月9日,德國將瑞士的一批24萬隻的口罩扣押在自己境內,拒絕歸還瑞士。在瑞士還沒有從德國的強盜行為中回過神時,一批由中國發往瑞士的外科手套也被德國扣押。


不僅如此,在口罩扣留上,德國還玩得一手好魔術。據意大利《日報(Il Giorno)》松德里奧版3月13日報道,意大利的公司從中國採購了83萬個外科口罩,由於德國政府3月4日下令禁止醫療設備出口,這批口罩被扣在德國。在意大利外交部、駐德大使館等多方努力下,德國予以放行。然而,此後這批口罩卻消失了。


消失了!!!!!


法國有樣學樣,Euro News等媒體報道,由於法國全國徵用口罩物資,一家法國工廠也不得不砍掉英國健保署(NHS)早早預定的上百萬只口罩訂單,以便將緊缺的口罩留在法國國內。據英國媒體報道,NHS訂購的口罩主要是分發給全國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


挪威等國尋求從中國進口醫療物資


看到這幾個國家為口罩等防疫物資大打出手。有些國家急了,發聲表示,尋求從中國進口醫療物資。


當地時間3月14日,據挪威《晚郵報》報道,週六晚上在首相府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挪威首相索爾貝格首先強調,挪威和其他國家目前正在面臨醫療體系、日常生活和經濟的重大考驗。首相說,挪威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正處於國家危機中。正在與挪威航空和北歐航空商討,看是否可以幫助我們將疾控物資從中國運到挪威。


不僅挪威如此,美國也拜倒在“口罩”下。3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中國醫療產品給予更多關稅排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將把中國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聽診器套以及一次性鞋套靴套在內的產品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這已經美國3月份第二次免除中國進口醫療防疫產品關稅。


此前曾有報道,美國衛生部向俄羅斯求購口罩被拒絕。看來,美國只能等這中國的防疫物資了。


多家上市公司接到訂單,四月起開始出口


據悉,我國已有多家企業接到外貿訂單。


3月11日,寶萊特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該公司最近陸續接到來自疫情國家的訂單,其中意大利一個訂單就超過1000臺高端監護儀,“總部也給德國公司運送了部分防疫物資,在保證德國公司的情況下,會為當地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包括利用已經建好的無菌車間生產防疫物資。”


同日,九安醫療也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透露,其一直收到來自國外多地的詢單,將在保障國內公共衛生防疫需求的前提下,爭取在4月份開始向國外出口額溫計等相關醫療器械產品,在考慮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合理定價,儘快向國際市場供貨。


多家上市公司接到口罩訂單,平臺賣家還有機會嗎?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九安醫療、邁克生物、奧佳華、邁瑞醫療、寶萊特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收到海外訂單或詢單;與此同時,華大基因、達安基因、科華生物、三夫戶外等透露:已經或正在申請出口資質。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我國目前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共計38151家,2020年2月以來新增6114家,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速高達1561%。熔噴布相關企業共計347家,2020年2月以來新增112家,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速高達3633%。額溫槍相關企業共計994家,2020年2月以來新增202家,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速高達4950%。


出口行情緊張,認證機構推出最快3天的歐盟CE認證


近期認證申請量顯著增加,認證機構的生意近期十分火爆,一些機構已經爆單停止受理。鑑於出口行情緊張,甚至有機構推出了最快3個工作日獲得認證的“加急服務”。


根據相關規定,賣家出口的口罩需要具備一定的資質,在通過相關認證後,才可以在海外進行銷售。其中,歐盟的CE認證和美國的FDA認證最受關注。但資質認證到底難不難通過呢?


CE認證被視為打開歐洲市場的牌照,口罩想要出口歐盟國家,必須拿到NB機構發放的CE證書。歐盟目前對個人防護口罩和醫用口罩的執行標準分別為EN149和EN14683,因為執行標準不同,不同防護級別的口罩獲取認證需提供的材料、執行的流程也不一樣。但總體來說,申請個人防護口罩的流程相對簡單,耗時較短且費用相對較低。


美國FDA認證相對更加嚴格。如一般防護口罩只需按照美國FDA醫療I類做認證,通常需要經過填表申請、獲取PIN碼、交年費直至發放註冊號的流程。但醫用外科口罩則需按照美國FDA醫療II類做認證,增加產品測試、510K文件評審等多個環節。至於市場上頗受關注的醫用N95及以上9種口罩的認證,則需執行NIOSH認證標準,企業需寄送樣品至NIOSH實驗室實施測試,同時提交技術性資料至NIOSH文審,文審和測試都通過後,NIOSH才會核發批文。


面對這一大串繁瑣的認證流程,收單出口訂單的口罩廠家容易望而卻步。但認證服務業內人士稱,只要廠家配合,一般在兩週之內均可通過認證。


正常流程下,申請個人防護口罩的CE認證費用在1.5萬元,醫用口罩在1.8萬~2.2萬元之間,而3天的加急服務則在原基礎上增加1萬的服務費。美國FDA認證費用整體比CE認證更高,總體預計會超過5萬。


綜上所述,在防疫物資出口上,BtoB有可能會成為主要方式,而賣家在各電商平臺上的Btoc能夠繼續走下去,仍有待考究,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情況已十分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